1) 同理心的溝通 講到那個父親跟三歲女兒坐飛機到外洲探親的事情,這小女孩因為旅程過長,身體感到很疲憊,心裡煩躁,很想抱住她心愛的洋娃娃芭比,但可惜這芭比在飛機後面的行李箱,儘管這個父親說好說歹,但女兒還是堅持要她心愛的洋娃娃,身為父親的怎麼辦呢?這個父親還是有他的本事,他雖然不能幫女兒拿到芭比娃娃,但有一樣東西他可以給她的,就是給她安慰。看看這個父親怎樣跟女兒說話: 父親:「你很想現在拿到你的芭比,是不是?」 女兒:「是!」 父親:「因為我沒有幫你去拿你要的芭比,所以你很難過,是不是?」 女兒:「是!」 父親:「你很想你現在拿到你的芭比,是不是?」她眼睛紅紅的。 女兒:「是。我現在就要我的芭比。」 父親:「你現在很累,芭比如果在你身邊,那會讓你感到很舒服。你很想抱著芭比,你也可以把所有你喜歡的洋娃娃放在旁邊,它們可以陪著你睡覺,是不是?」 女兒:「是。」 父親:「現在芭比在飛機的後面,我們又拿不到,所以你更難過。」 女兒:「是。」她無可奈何的感到一種嘆息。 最後爸爸說:「實在很抱歉,很對不起」。然後用手摸摸她的頭。 女兒的心情突然輕鬆下來,自言自語一番之後,過了幾分鐘,她就睡著了。 這就是同理心的溝通。所謂同理心就是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人事物,是一個待人接物的基本道理,對別人是如此,對小孩子更是如此。當我們心裏感到難過,遭遇到一些被他人看為無關痛癢的事情而煩擾的時候,我們會對別人傾訴,希望別人了解我們的感受,正如這個小女孩一樣。在別人眼中,她好像是無理取鬧,也許父親有一大堆理由來對孩子解釋,但她需要的是父親的同情、體諒和了解,不管父親說什麼道理,都於事無補,當父親能夠說出她內心的感受,給孩子有紓發情緒的機會,最後是否能夠得到芭比,反倒對女孩來說不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同理心的目的。 不要輕看同理心的力量,因為如果這父親當時孩子大罵一頓,譴責她無理取鬧,也許在短時間能收到某種恐嚇效果,至少孩子安靜下來,但孩子隱藏的不滿情緒卻埋藏在心中,日積月累就可能變成一個埋藏炸彈,有天父母發現孩子愈來愈沉默,個性變得很孤僻,或者孩子脾氣變得暴躁,進入青少年,甚至出現叛逆或反社會行為,這就是拜父親過去未曾懂得抒發孩子毛躁情緒的結果。 身為父母的,如果能夠捕捉到孩子心中的情緒,用一兩句話點出孩子心中的感受,孩子就顯得父母能夠了解他們的感覺,知道父母不會取笑他們,叫他們難堪。孩子也不會把父母看作外邦人,視父母為他們的朋友與夥伴,是他們困難中的支助者,日後心中若有什麼疑難雜症,他們都會坦然地對父母傾訴。這正是父母以同理心跟孩子的最大好處。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一個父親帶著三歲的女兒到外州探親,長途飛行的旅程,讓女兒覺得很枯燥無味,情緒也慢慢失控,她不斷告訴爸爸她很想要抱她心愛的芭比娃娃,但很不幸,她心愛的玩具放在飛機行李艙內。 身為父親的他雖然想盡辦法向她女兒解釋,芭比娃娃正在飛機後面行李艙裡,現在沒有辦法拿到,要等到飛機降落才可以拿到。但三歲的小女生有聽沒有懂,她還是不斷的要求:「我要我的芭比,我要我的芭比。」最後孩子甚至哭起來,並且開始發脾氣。旁邊乘客投射過來的眼神,好像在看戲一般,似乎等著看這個老爸如何處理這件看來容易但絕不簡單的家庭事。 爸爸對女兒好說歹說:「我知道你很想要你的芭比,但它現在不在我們這裡,我也不能把飛機停下來。這樣好了,我給你看你喜歡的白雪公主圖畫書,好不好?」 但女兒還是不買賬,說:「我不要看白雪公主,我要我的芭比,我現在就要我的芭比。」 這時候父親開始感到血壓升高,臉也紅了,體內的怒氣看來一觸即發。 如果是你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樣處理?好好把她罵一頓?說她無理取鬧嗎?這些都不是好方法,因為三歲孩子實在無法理解平日比超人還厲害的父親,怎麼突然間,連拿一個洋娃娃也變得束手無策?面對一個懵懵懂懂的三歲孩子,身為父母,實在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換作一般的中國父母,甚至有可能拉她到廁所,痛打一頓;不然就是痛罵一頓,給她一點顏色,看她以後還敢在眾人面前這樣丟盡父母的臉,讓父親那麼尷尬。 類似這種情況其實隨時都可以在一般家庭看得到,你可知道,父母如何處理這些看來無關重要的事情,卻能夠深深影響日後他們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看下面一個真實個案就瞭解。(這父親後來怎樣擺平這件事情呢?待回自有交代。) 一個來自東南亞家庭,他們只有一個十六歲的兒子,在學業上他曾經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進了高中之後,他突然改變讀書習慣,白天不讀書,晚上看電視、跟朋友講電話到半夜,過了午夜才開始溫習功課,結果白天爬不起來,成績因此一落千丈。父母想辦法對付他,不允許他看電視和使用電話,甚至把電話收起來。他很生氣,把電視遙控和電話亂摔亂甩,因此家裡客廳牆壁留下一個個大洞。當情緒不佳的時候,他跑到廁所用拳頭打牆壁發洩,所以家裡的廁所也留下他的傑作。他坦誠告訴父母,把電話藏起來對他沒有好處,因為這樣他無法跟同學談功課,只會讓學業越來越糟糕。父母覺得他有道理,於是讓步給他用電話,但偷偷作電話錄音,當發現孩子在電話只是跟女孩子聊天,於是跟他攤牌,他感到非常憤怒,說他們侵犯私隱權,極度生氣下走出家門,兩天兩夜沒回家,父母於是報警。原來他偷偷躲在同學家,連同學家人都不知道他躲在同學的臥房。過來兩天,他又偷偷跑回家,警察到家調查,因著他年齡太小,只能給他一個警告。但學校和警察都建議他們尋求專業家庭輔導,所以夫妻兩個人來到我的辦公室。我聽完他們講完來意,就對問他們,孩子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這個樣子,我很好奇孩子年幼時他們怎樣管教孩子?母親搶著說,她家兒子是一個個性倔強的孩子,她管教孩子的觀念是,『你強,我比你更強。』。譬如說,孩子得不到他要的玩具時大哭,她就把門關上讓他大哭,往往他可以哭上一兩個小時,有時候哭累了就睡,睡醒之後繼續再哭。根據母親說,孩子年幼的時候,這種方法還管用,兒子還算聽話,初中之後,孩子突然判若兩人,不但跟父母不講話,甚至有時候動拳頭來恐嚇他們。 所以,你可以看到,孩子進了青少年一夜間變成一個惡魔一樣,這不是沒有原因的,通常都是因為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出現問題,尤其是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出現嚴重的障礙,造成親子關係名存實亡。(如何與孩子溝通,待續)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最近再度說出驚人的話。他說,創造宇宙的大爆炸是無可避免的物理定律造成的,不需要借助上帝。霍金的意思是,解釋宇宙形成的原因其實並不需要用到神的力量。 “因為有物理定律,例如地心引力的存在,宇宙必定會自行創造出来。” “其實並不需要借助上帝的力量来點燃大爆炸的火花。” 霍金在他最著名的著作《時間簡史》一書裏面,並沒有否認上帝參與宇宙創造的可能性,但現在他的說法已經改變。 在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里他認為,宇宙神造論和科學並不矛盾。 但是在他最新的著作——《大設計》裏,霍金否認了牛顿的理論,即“宇宙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借助上帝之力”。 他說,新的科學理論顯示,解釋生命起源的“自然發生論”完全可以接受。 他说,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既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上帝創造,只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结果。 霍金普遍被認為當今最優秀的科學家,可以與愛因斯坦相提並論,但他看來過於高估自己的聰明智慧,連愛因斯坦都接受有神論, 有人問愛因斯坦: 「你是否相信,每一件大小事物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表達? 」 愛氏回答的真好:「是的,可以作得到。 但是這樣作沒有意思。譬如你把貝多芬的交響樂解釋作「空氣振動壓力的變化」就毫無意義。 」 這位大師知道音樂超乎聲學物理,運行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去聽交響樂只聽見聲波(或音符)的變化,而聽不見藏在作曲家胸懷的境界,那末免太可惜了。很可惜,霍金卻落入這種錯誤思維裏面。 物理科學是可以解釋許多東西,甚至可以解釋宇宙的創造,但如果從更深的角度來解釋宇宙的創造,物理科學就變得很缺力。舉幾個例子來說: 看這個宇宙世界,我們都一致都認為這是一個有規律有次序的宇宙和世界,世界有春夏秋冬,萬物按次序運行,這些都是不能否認的事情。如果是這樣,一個有規律的宇宙會從一個沒有規律沒有次序的時空演變出來,會有這種可能性嗎?相信稍為懂一點邏輯的都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看看太陽和地球的距離,不遠也不近,剛剛好,如果太近,人變成烤鴨,如果太遠,人變成冰棒,這是巧合?是可以從物理進化出來?這的確需要非常大的信心才可以接受,很遺憾,這種信心是屬於盲目的信心。 從道德論來看,稍為有念過書的人都相信人是有道德觀念,是否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人是有是非黑白對錯的概念。物理科學會給與人這種道德觀念嗎?一個沒有道德觀念的物質世界,能夠造成有道德觀念的人嗎? 還有,目的論。這個宇宙世界存在是否有目的呢?相信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世界是有目的,人存在世界也是有目的,但霍金思想中的宇宙和世界如果是來自物理科學,這就很難說出人存在世界有何目的?如果人存在世界是沒有目的,沒有任何道德觀念,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我行我素,過一個自私自利的生活,相信沒有一個人想過這種生活。 儘管霍金是一個鼎鼎大名的物理科學家,但他這種解釋宇宙來源的方法卻是非常狹窄的,到底爲什麽他要這樣做。我想從心理學角度來探討。 霍金讓我想到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尼采,他最出名的一句話:上帝死了。尼采的父親是牧師,母親也是出自於牧師家庭,但尼采卻是強烈的反基督教,有人分析,使尼采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尼采實在遭遇太多悲慘的事,例如:愛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12歲開始就常有嚴重頭痛直到年老去世為止。唸書期間普奧戰爭爆發,雖然高度近視但仍然被徵召入伍服役,後來卻從馬上摔下來,受傷退役。25歲時雖然受聘成為教授,但是他的文章及授課內容常引起很大爭議,上課學生也很少,因此擔任教職並不快樂。26歲普法戰爭爆發,他入伍服役,但後來又因疾病被迫除役。31歲眼睛與腸胃發生病變。32歲因病無法再教書。32歲第一次求婚失敗。38歲第二次求婚失敗。44歲精神開始失常,要在醫院接受治療。47歲母親去世後,由女傭照顧他到去世,他一生寂寞孤單。 1882年,就在尼采與家人失和,在感情又失意、加上求婚失敗的受挫經歷之後,他於1883年投入寫作,想要寫出驚世駭俗的文章。所以尼采反基督教與他的人生慘敗經歷是否有關?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回到霍金的思想。 霍金先後畢業于牛津大学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7年,是因為他在21歲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来完成。 因為霍金的身體狀況和人生經歷與尼采的一生有類似的情形,兩個人在心理上對神有懷恨,所以儘管他們在自己的工作研究領域上有非凡成就,但卻常常講出反基督教,反上帝的論調。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有一個叫Fred Craddick的人,他跟太太到Tennessee度假,夫婦兩個人到了一家餐館,才剛坐下來,一個老年人上前來跟他們寒暄, 『請問你們從哪裡來?』 『我們來自加州。』 『你們會在這裡呆幾天?』 『大概兩三天。』 『請問先生做什麽工作?』 『我是當牧師的』 『你是當牧師的?那我告訴你一個牧師的故事。』 我生來不知道我父親是誰,我媽媽跟人發生關係,把我生下來,說得不好聽,我是一個雜種的,這對我來說,實在很要命,小時候學校同學嘲笑我,講一些很難聽的話,他們給我一些不恭維的外號,我每到一個地方,人都用怪異眼神看我,他們常問一個問題:真不知道這孩子的父親是誰?我成長過程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沒有朋友,常常只有我一個人。有一天這裡來了一個新牧師,每一個人都喜歡他,都說他是一個好人,很會講故事,我從來沒去過教會,一個禮拜天,我決定去聽這個牧師說故事,他講得很生動,於是我又去,但每一次我都早走,因為我不想別人看到我,有天牧師講到太精彩,我聽得入神,忘記早走,崇拜結束之後,因為人太多,我出不了門口,突然有一隻手搭在我的肩膀,『你叫什麽名字,你爸爸是誰?』我轉頭一看,是那個高大的牧師,我聽到他的問題,非常害怕,我還沒有開口,牧師就說,『我知道你的家庭,你是一個很特別的家庭,你知道爲什麽?因為你是神的兒女。』你知道嗎,牧師所講的話,改變了我一生。講完了之後,他起身就離開。跟著侍應生過來,問這對夫婦,你知道他是誰嗎?Fred回答說,我不知道。他是我們Tennessee兩屆州長,他的名字叫 Ben Hooper,。 一個人知道他是神的兒女,那就改變了他的一生,過去他被人藐視、輕看、侮辱,拒絕,但一旦知道自己是神兒女的身份,他看自己不再一樣,他看到自己的價值,他知道神接納他,神愛他,神饒恕,而且神賜給能力,於是他有脫胎換骨的改變。 也許你童年時代受過很多的傷害,曾經被人藐視、輕看、侮辱,你感到被人拒絕,絕對自己一無是處,但如果你已經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個人救主,在神眼中,祂看你是一個新造的人,你已經成為神國的人,你已經成為神的兒女,聖經說,舊事已過,以前都變成新的,神已經完全接納了你,神也饒恕你過去的罪孽,而且神也賜你能力,別人怎樣看你,什麽待你,再不是那麼重要。正如BenHooper一樣,一旦你看到自己的特別位份,你不再世人的眼光看自己,那是以神的國度看自己。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68 在Iowa,有一位小學的女老師,她名字叫Jane Elliott,她在自己班上的學生身上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爭論性,但也很有啓發性的實驗,她對班上幾十個小學生這樣說,根據最近科學家的研究報告,他們發現人的眼睛顏色與人的智商有關,藍色眼睛的人,他們比較聰明、反應快、而且很勤勞,因此他們在學校學業比其他學生好,將來在社會工作也比較成就;倒過來,棕色眼睛的就比較懶惰、靠不住、不很聰明,讀書平平,將來當作也不會有什麽成就。結論是,藍色眼睛的人是比棕色眼睛的人優越。爲了容易分辨,這個老師還為那些藍色眼睛學生準備一個臂章,好讓人識別,同時這個老師也給藍色眼睛學生在某方面有特權。 跟著兩個禮拜,這個老師發現在很短的時間,這些藍色學生變得非常自大、霸道,他們對其他學生非常不禮貌;而棕色眼睛的學生呢?他們就顯得很畏縮、膽怯,儘管那些以前非常很霸道的學生也開始收斂起來,但讓這個女老師感到驚訝的是,藍色和棕色眼睛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開始有非常顯著的差別,藍色眼睛學生無論在數學上,閱讀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而棕色眼睛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就顯得平平無奇,連本來很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成就也明顯下降。 然後過了一個禮拜,這女老師又宣佈,原來科學家把研究報告弄反了,是棕色眼睛的人,他們才是比別人優越,而藍色眼睛的人是比較笨。同樣,這個老師給了棕色眼睛學生某些特權,跟著幾個禮拜,班上藍色和棕色眼睛的學生的情況就跟以前的情況完全倒過來。 這個老師後來惹上官司,因為她所對學生所講的並不是事實,但她所做的『實驗』卻有一個啓發性。當這些學生聽到別人告訴他們,他們是優越的,而他們也相信自己是比較優越,他們的行為就顯得很優越;倒過來,當他們聽到他們不怎樣,他們相信自己不怎樣,結果真的不怎樣。 另外一點也是值得思想的,從外來傳遞過來的信息,儘管可以影響一個人,但接受信息的人自己也需要做個人的判斷。這會出現四個不同的狀況,傳遞過來的信息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而接受信息的人可以完全接受,或者完全不相信。第一種情況,傳遞的信息是正面的,而接收的人相信這是真的,他行為的反應也是正面的;第二種情況,傳遞的信息是負面的,接收的人相信這個信息,他行為反應也是負面的;第三種情況,傳遞信息是正面的,但當事人不認為這是真的,他沒有得到來自正面信息的好處,這好比有人聽到福音但卻不肯接受,那是同一個道理;第四種情況是,傳遞過來的信息是負面的,但當事人不相信這是事實,那麼負面的信息對他並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歸根結底,這是在乎一個人的信念是什麽,當一個人收到一個外來的信號,你相信的程度有多少? 這個也證實了一個心理學家所講的一句話,一個人的信念影響一個的思想,思想影響人的行為,行為影響了你的習慣,習慣變成了你的個性,你的個性影響你的一生。 所以聖經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4:23。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