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 A word aptly spoken is like 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高中同學鮑伯,他那天要將貨品送到位在達拉斯貿易中心的客戶那兒。那時正好風雨交加。客戶曾告訴鮑伯,可以把車停在大樓的後面卸貨,所以我們就將車停在劃黃線的卸貨區。 此時,一個大樓警衛衝過來大吼說:「喂!你們不准停在這裡!」 我立刻反駁,我們已經報備過,也得到主管人員海根斯小姐(可能是那位警衛的上司)的允許。我很不願意在這種天氣中把車停在半英哩外,再辛苦地運送這堆貨品。 然而,鮑伯的反應正解釋了他為何能在高中時代獲得最佳服務獎的榮譽。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貨物,以非常誠懇的口氣對那位警衛解釋說:「海根斯小姐告訴我說,如果我只需要暫停幾分鐘的話,就可以利用這裡卸貨。不過,也可能是我自已搞錯了,畢竟這裡是你管理的。那麼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照著做好了。」他注視著那名警衛的雙眼,微笑著等他回應。 我從來沒有過一個態度強硬的人軟化得這麼快,那位警衛竟然說:「嗯……我想 ……如果你只停幾分鐘而已的話,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好吧!那我幫你看著車子好了,以免被別人開罰單。你儘管去忙吧!」 鮑伯非常感激地道謝,我們也因此能輕鬆愉快地把事辦好,一滴雨都沒沾到。而且我們離開時,那名警衛竟然還熱心地搬開一些路障,讓我們利用特別出口開出去呢! 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我以為 ~~ 是溝通的攔路虎 我們總以為有耳朵可聽、眼睛可看就可以溝通了,事實上,溝通(Communication)是人際中最困難的部分。溝通(Communication)在拉丁文中原涵「共享」(Share)之義,故若彼此無法同享,就不是溝通的真諦。 「溝通」並非僅是你說清你的觀點、我言明我的觀點而已,必須是雙方觀點能夠有所交集且達到共識,否則根本稱不上是溝通。然而我們總是用「我以為(Assume)……」來先行假設,以為對方已經知道自己的意見,以為自己不必說明原委,反正你「應該」已經知道的念頭,是造成誤解(Misunderstanding) 的最大原因,這也是溝通最大的困難點。 這是一對結褵五十年的美國夫妻所發生的故事。 在美國每一對夫妻結婚就有一對多夫妻離婚的今天,能夠攜手共度五十年是相當值得稱羡的事情。因此在金婚紀念日當天,州長、參議員紛紛前往慶祝會,為這對長壽又恩愛的夫妻祝福。當天晚上,這對夫妻一如平日的睡前習慣,吃烤麵包、喝奶茶,當先生如往昔般將最外兩側的兩片烤麵包皮拿給太太,太太卻哭了起來,不明究理的先生問起原由,太太哭著說:「居然在這樣值得紀念的日子,你仍將最外側、最壞的兩片麵包皮給我。」原來太太認為那是最差的部分,殊不知先生卻認為那是最可口的部分,自己捨不得吃,把僅有的兩片留給太太。然而由於欠缺溝通,五十年後才明瞭一切。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如果當年先生懂得問,或者太太懂得說,這樣的心事就不會藏了五十年。 職場上性騷擾有時也是這樣發生的,根據台灣TVBS週刊的調查,將近84.9%的女性工作者都認為自己曾遭受語言上的性騷擾,其實如果覺得別人的言語,令自己不舒服,一定要提出自己不悅的感受,請對方停止這些不適當的言語,若對方仍我行我素,這才是所謂的語言性騷擾。但很多人往往沉默以對,甚至假意附和,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語言性騷擾的問題多是這麼來的。所以若自覺受到騷擾,一定要勇於溝通。 我在加拿大任職時,旗下員工來自世界各地,多種文化(Multi-culture)薈萃,宛如聯合國,因此難免有些私人忌諱會因缺少事前溝通而出問題。例如,以豬為造型的存錢筒在我們眼中再平常也不過,但若在回教徒面前拿出來展示,會被認為是對回教徒的侮辱,或許你不認為這有多嚴重,但同樣的事對不同的人意義也不同,這些都必須透過溝通才能有所認知。 台灣現在已經走入國際化,與大陸的往來亦更加頻繁,我們需要品質更好的溝通。故建立一個「開放的組織文化」,讓「我以為……」的誤解自動消失,讓良善的互動式溝通自然而生。
雖然現今網路及電腦的使用已極普遍,但是交談仍舊是建立人際關係的根本,其重要性可說是有增無減。因此,要善用五個基本的溝通法則及十個技巧,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五項基本法則 善於溝通的人,必定徹底遵循以下五項法則: 1.易懂:說話的內容簡單易懂。 2.有趣:內容充實,能引起對方的興趣。 3.平和:臉上總是充滿笑容,令人感覺愉快。 4.真誠:對人絕對誠實。 5.觀察場合:視對象不同改變話 溝通短路的人,都有以下的五大特點: 1.內向:性格灰暗,總是抱持否定且不快樂的態度。 2.語意不明:說話不清楚,無結論。 3.自大:總是大聲吆喝,看不起人。 4.獨斷:對事物總是自以為是,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 5.誇張:喜歡誇大其詞。 善用十個技巧成為溝通的高手 以下是可搏取他人好感的十種技巧: 1.快樂開朗地談話:聲音需大而清楚。 2.用自己的語彙表達:以免生硬不實。 3.配合使用身體語言:增加效果。 4.善用眼神: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 5.有技巧地控制場面。 6.迅速找出共通的話題(例如興趣、出身等)。 7.善於傾聽。 8.提供能取悅對方的話題。 9.適時的笑話可緩和氣氛。 10.隨時不忘感激:最後打完招呼致謝後才離開。 雖然謙虛是美德,但過分謙虛,會給人不實在的感覺。 人格比語言重要! 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曾說:有效的對話或提案,是由以下的要素構成: 對話的內容 八% 說話者的技巧 三七% 說話者的人格 五五% 由此可看出,想要成為溝通高手,必須努力訓練自己,使自己具備更有魅力的性格。所以,不論是多麼無趣的內容或話題,只要是由溝通高手的口中說出,必定也能將聽者帶入有趣的世界。
在尋找殺害情侶或夫妻親密夥伴關係的兇手中,我們很容易發現一些外在的理由,比如外遇或第三者,比如經濟狀況劇烈改變,分隔兩地,我們也很容易把罪過推給一些模糊的藉口,比如個性不和,比如愛情沒有了,比如人生觀不一樣。人性習慣將對彼此關係的不滿訴諸情緒,推到極致,於是「和他(她)在一起真是生不如死」這樣的話語,不斷出自當初也愛得死去活來的人口中。 誠然愛情本身就很容易因年久失修而變質,但我們的某些態度問題,更會讓彼此關係變得痛苦不堪,其中一個雖不致命但也算是愛情慢性致死之一的大兇手,就是潑冷水。 親近生侮慢,越熟的人越容易彼此潑冷水。人們自然而然用來對付潑冷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反潑冷水回去,二是保持沈默,警惕自己,不再將自己快樂或得意的事告知這個人。兩種都使雙方疏離。 有一位建築公司的高級主管對我說,他最不能忍耐的是就是他的太太有意無意的潑他冷水。當他打電話給太太說,今晚不能回家吃飯,因為公司同仁決定一起為他慶祝四十歲生日時,他這位曾是他大學同班同學的妻子馬上嗤之以鼻的說:「喔,你何德何能,為什麼人家要幫你慶生?」一句話使他滿腔熱情結成冰,心想:「早知妳這麼刻薄,下次不回家吃飯,我就不告訴妳。」 其實,他的太太說的話並不表示瞧不起他,也許心裡是有點「酸」,只是單純的「不會說話」。被人指責「不會說話」的人,通常很少認為那是自己的短處,反而會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很「直」,暗暗以為是優點,如此一來,改進的可能性就很低。 我曾在百貨公司逛街時看到一對中年夫妻,太太剛從特價櫃上挑起一件衣服,先生馬上火眼金睛的大聲斥責:「醜死了,放回去!」太太一驚,馬上縮手,以尷尬的眼神看著和她拿起同樣衣服的人,然後低頭遁去。我們一邊以同情的眼光看著這位太太,一邊為自己的審美品味被殃及而心有不甘。肆無忌憚公開批評一個人穿著用品,構成的傷害和當面斥責他是白癡並沒有兩樣。 親子關係亦然。一位朋友說起她和母親的關係自小就疏離,長大之後頂多能相敬如「賓」的原因,就是她母親潑冷水的專長。她自小成績優秀,考第二名時,母親先問的第一句話竟是:「第一名多妳幾分?」得到第一名時後,她原以為會得到讚賞,母親卻說:「成績好沒什麼了不起,女孩子品德最重要。」母親生日時她將零用錢買了她覺得很漂亮的生日禮物,母親卻覺得浪費錢要她拿回去換,她嘟著嘴抗議「好心給雷擊」,母親卻說:「沒揍妳已經很好了。」甚至當她長大成人後和母親一起買衣服,站在試穿鏡前,母親也在她背後「讚賞」她:「沒想到妳全身上下,就這雙小腿長得還可以。」 挑剔鬼、潑冷水、沒建設性的批評,可不能辯稱是「忠言逆耳」,說者不見得開心,聽者更是大大傷了心。 人非鋼鐵,愛一個人能承受幾次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