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年的畢業晚會上,班主任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有兩個人結伴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動。同伴把一支槍遞給中暑者,再三吩咐:“槍裏有五顆子彈,我走後,每隔兩小時你就對空中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日暮降臨的時候,槍裏只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中暑者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裏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終于,中暑者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中暑者尚爲溫熱的尸體。 十多年過去了,每每想起這個故事,我總會在惋嘆之余陷入深思:那位中暑者不是被沙漠的惡劣氣候吞沒,而是被自己的惡劣心理毀滅。 這十多年來,無論面對怎樣的環境,面對多大的困難,我都沒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對生活的熱愛。因爲,那個故事使我確信: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自己。
山裡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的辛苦建造下,終於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裡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燃燒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所以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裡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裡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裡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的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的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裡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只見樵夫興奮的將木棍嵌進斧刀裡,充滿自信的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成功的人不是從未曾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
有一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夢。在夢中﹐我和主正在沙灘上同行。這時天空浮現了我一生所渡過的光景﹐當每一幕景出現時﹐我都看到沙灘上有兩行腳印﹐一行是我的﹐一行是主的。 當人生的最後一幕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回顧沙灘上的腳印﹐我赫然發現在我人生中有許多時刻﹐沙灘上竟只有一行腳印﹐而那正是我最低潮﹑最哀傷的時刻。 我問主說:「主啊﹐當我決定跟隨你的時候﹐你不是應許我﹐你要一路與我同行嗎﹖ 可是我發現﹐在我人生最難過的時刻﹐沙灘上竟然只有一行腳印。我不明白﹐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竟會離我遠去﹖」 主回答我說:「我親愛的孩子﹐在你受試煉的時刻﹐我從未離開過你﹐你是所看見的那一行腳印﹐正是我抱著你走過。」
有一個人在沙漠行走了兩天。途中遇到暴風沙。 一陣狂沙吹過之後,他已認不得正確的方向。 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 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 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裡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 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座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 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 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 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 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 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裡,果然裝滿了水!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 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裡的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 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 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 最後,他決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裡,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 他將水喝足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面, 再加上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 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穆勒先生所辦的孤兒院常常吃過早餐沒有午餐的錢,吃過午餐沒有晚餐的錢。有五十次分文沒有,或僅一天的需用。能有七八天的費用在手中算是很富裕了,這樣的情形在十五個月當中只有二三次。 一天,一對夫婦去參觀孤兒院。參觀後,太太對管事人說:「你們沒有充足的經費當然辦不到這樣的機構。」先生也跟看問道:「你們有充足的經費麼?」那一對夫婦所得到的回答是:「我們的經費存在一間不會破產的銀行內。」 穆勒先生的孤兒院規模甚大,收容孤兒達兩千人。這工作不是憑充足的經費辦理的,乃是憑充足的信心辦理的。 他為孤兒院及其他慈善工作所收到的捐助達壹百萬鎊,合美金四百八十六萬元。這些款項他並未直接向任何個人請求,乃是全靠祈禱,這正如他所說的:「以利亞的上帝仍然活著。」 穆勒晚年嘗說:「我們一切困難的解救在乎禱告、信心、忍耐。憂慮一起來,信心就沒有了;忠實的信心一起來,憂慮就沒有了。 「信心的長進在乎堅守神的道。缺乏時仰望神應許的成全,等候禱告的應允,不論情勢怎樣不順,均所不顧。六十五年又八個月以來,我就如此行,而沒有絲毫厭倦這種完全依靠仰賴上帝的生活;恰好相反,我把一切擔子卸給上帝,將事事告訴祂,猶如對一個知心朋友傾談,這是我的賞心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