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不凡的老師

    這是一個女生的故事,多年前因一個老師所做一件事而改變她的一生。   當她還在念高中的時候,她所念的是一所英文學校,對那些從中文小學轉來就讀的學生來說,英語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學校老師通常以小學六年級的聯考成績作爲中學分班的標準。   很不幸,這女生的英文底子一向都很差,六年級聯考就因爲英語不及格而要重考,第一 一次考試之後,又剛好跟她小一歲的妹妹同級,而她妹妹的成績一向是出類拔萃,每學期都在前三名。結果妹妹分在甲班,而這女生被安排在丁班,人自然感到很自卑,唸書就更有壓力。   往後的幾年,丁班同學可以說是吃盡苦頭,其他三班同學在言語間經常譏笑他們,並且對他們經常有不肖的行為,很多老師更視丁班爲「沒希望」的一羣,甚至罵他們是學校的「垃圾」和「蠢蛋」。   丁班學生因此喪失了上進心,每天雖然背着書包上學,但私底下對自己沒有絲毫自信。   這群學生變得行屍走肉,過著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日子。然而,有一天, 班長突然宣布說,「有李老師要來敎丁班。」這可是叫他們感到非常震撼的大事,丁班學生不敢相信這是眞的。   因為李老師是全校聞名的好老師,敎過很多年甲班,學生成績都非常好。因此,當他決定要來丁班敎他們,每個人都嚇了一大跳。   李老師終於來臨,每個人深以爲他會像其他老師一樣,瞧不起這群一向被人看不起的「垃圾」和「蠢蛋」,當他現身在班上的時候,全班每個人都沉着氣,認真聽他如何介紹自己。   出乎意料之外,他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敲醒了丁班每一個學生。   「猜想你們都不會相信我會請纓到你們班上來教你們,是不是?不過我一直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天下是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也找不到一個長得跟你們一模一樣。所以,如果你要對得起自己,首先就要看重自己,不要被他人左右,別人如何看你們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怎樣看你自己,也許很多人,包括老師或學生,都認爲丁班學生根本無可救藥,是世界大笨蛋,但是我絕不相信,因此我向校長提議由我來執教你們,好證明他們是錯的,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合作嗎?」   聽了李老師這番肺腑之言,大家都非常感動,有些同學還站起來向李老師道謝。他這番鼓勵性的話實在增添丁班學生不少信心。   這樣一段開場白,實在叫這群學生們突然開了竅,多年來的自卑感一掃而空,並且開始認真念書。   果然在李老師的細心敎導下,丁班學生每個人的成績都大有進步,連過去看不起他們的別班同學也收斂了不少, 偶然甚至會跑來向他們請敎功課。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最後期末考試,丁班學生的成績竟然勝過其他三班。   李老師的話啟發了這女孩子的人生觀,伴她步入社會,叫她受用一生。今天,她變得非常開朗,並且抱着平常心與人相處。  

342)窮有信,富且仁

  「假大空」大概是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獨創的專有名詞,意思是:假話、大話、和空話,可以是指一個人所寫的文章是假大空,也可以指當今社會的虛假現象。不能否認,自從中國大陸開放之後,百病叢生,社會問題不斷浮現,假奶粉、假雞蛋、假醬油,中國百姓談「食物」變色;大話就是誇大其詞,這是嘲笑中國官員的一貫作風,報喜不報憂,各地行政長官為了對上交賬,只把最好的一面呈上,誇大其詞是司空見慣的事,所以,當中國某省宣佈某年該省的GPA數字多少,百姓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報假的事情實在層出不窮;空話就是辦事不夠腳踏實地,說話空洞,或者天花亂墜,一點不切實際,講跟沒講根本沒差別。在上掌權的是如此,百姓自然有樣學樣,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社會風氣,很不幸,這也是今天中國繁華社會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其中一面。   所以當中國有一個年青人做了一件非比尋常的老實的行動,這不但在中國成為一個新聞,連美國CNN電視台也大事報道。   故事發生在河南省的新密市,主人翁是一位高二學生,唸書之餘,他晚上兼職送外賣,今年三月,他騎電動車送外賣的時候,不小心撞到停在路邊的一輛BMW轎車,車身多處被劃傷,當時天黑沒人看到,一般人可能就不了了之,趕快走掉,但這位年輕人把外賣送完,就回到現場,寫了一張紙條,並且把打工賺來的311人民幣一起夾在車的夾縫中,紙條上這樣說,「叔叔您好,我昨天騎車不小把你的後照鏡撞壞,很不好意思,我心裡也很難受,我是礦務局的學生,寒假在城裡打工,我給你留了錢作為補償,我知道這不夠,但我已經沒有錢了,非常對不起。」   這輛BMW的車主叫薛戰民,52歲,是當地紹興宏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當他發現自己的愛駕被刮壞後,心如刀割,相當氣憤,等他打開車門,一張紙頭掉下來,他仔細看完之後,心裡深被感動,他仔細想想,這孩子利用寒假打工,說明孩子的家境不太好,但他撞了車子卻能勇於承擔,並盡自己的能力進行賠償,說明他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因此他不但不再追究,並且想辦法對他的這種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   薛戰民請求當地派出所幫忙,警方查閱事發地點各個路口的監視器,發現這孩子經常出現在當地一家烤翅店,最後找到烤翅店老板,老板查看警方列印出來的照片後,確認孩子的確在他的店內打工,但老板只知道這名孩子叫「亦凡」,不清楚姓什麽,因寒假打工的孩子們都是臨時聘雇,也沒有留下聯系方式。警方後來根據監視器畫面,發現孩子經常出現新密西大街派出所的轄區,於是警方又到西大街派出所,經過查閱戶口系統和照片比對,最後確定孩子叫「陳奕帆」,家住竹園村,平時跟著姥爺「外祖父」住。薛戰民果然沒有猜錯,這孩子家裏經濟條件的確不太好,他一直在打工賺錢減輕家裏的負擔。   隔天下午,薛戰民委託自己二女兒給陳奕帆家送來1萬元現金,表示要資助陳的學業,但陳奕帆和他媽媽堅決不要,他說,「本來就是我做錯,到現在我心裡還非常內疚,不讓我賠償我已經很感謝了,怎麼好意思再要這錢呢?」   但薛戰民的女兒則勸說,「這錢是我父親的心願,也是他的承諾。一碼是一碼,再說,這錢是資助你學習的,如果你要賠車錢,可以等到你畢業掙錢了再說,這個錢必須要收下。」最終在警方的共同勸說下,陳奕帆的母親才收下這筆充滿情和義的「助學金」。   不過,事後陳奕帆對記者說,他記下了車主的電話,日後掙了錢,他會把錢還給車主。   過去聽到許多有關中國大陸的負面消息,能夠聽到新一代像陳奕帆這種誠實行為,實在叫人感到雀躍。  

341)殘而不障

  一個生來得了腦癱,被醫生認為將來一事無成的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怎樣看你的未來?又假如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怎樣做? Jeison Aristizábal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但33年後的今天,他不但克服各種障礙,並且成立一個基金,專門幫助那些跟他生來就有各種困難、疾病的傷殘人士,而美國有線電視臺CNN選了他成為2016年的英雄人物,稱讚和鼓勵他多年所做的工作。   來自哥倫比亞 的Jeison Aristizábal,現年33歲,作為一個身患大腦性麻痹癥的年輕人,他用他的一生來克服他身體的障礙,並建立了一個非盈利機構來幫助同樣的身患殘疾的人們。   Aristizábal在哥倫比亞卡利最貧困地區中長大,他的家人給他提供了能夠獨立生活的全部支持,從很早開始,他就意識到在他的社區裏有成千上萬的身體或是智力殘疾的孩子,他們沒有像他那麽幸運,他們迫切需要基本的幫助。 Jeison決心推動一些實實在在的變革,當他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個活動,幫助殘疾人使用輪椅,然後努力為他們提供物理治療,接著,在他家的空車庫裏,他成立了一個基金會,自2001年以來,在過去的十五年裏,他的非營利組織ASODISVALLE提供了一系列免費服務,包括特殊教育,醫療服務,言語,身體和職業治療,以及健康膳食,這個組織改變了近3000名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也改變了很多殘疾人的命運。   根據Aristizábal的了解,這些殘障的孩子在床上度過很多年,主要原因是許多家庭被誤導,認為這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另一方面,家人也不知道如何照顧他;在過去的15年裏,Aristizábal一直致力於改變人們的觀念,為殘障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加光明的未來。   2016年可能是Aristizábal和他的組織ASODISVALLE終於被全世界認識的一年,Aristizábal 在CNN年度英雄人物評選中被提名,最終當選為CNN年度英雄人物。Aristizábal在宣布獎項的新聞稿中說,「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他對自己國家哥倫比亞所有有殘疾兒童的家庭如此說,「我要告訴你們,你可以做到,你可以有夢想,你也可以實現你的夢想。」   CNN Heroes: An All-Star Tribute是一個由CNN 拍攝的獲獎電視節目,以紀念為人道主義援助做出傑出貢獻,並在他們的社區發揮重大作用的個人。 該節目於2007年開始播出,在每年秋天介紹被提名人,鼓勵觀眾在網上投票選舉年度CNN英雄人物。 最終選出十位獲獎者,每位獲得50,000美元獎金。 得票最高的一位被選為年度CNN英雄,並獲得額外的250,000美元獎金,鼓勵他們繼續作他們的社區活動。 在電視頒獎晚會中,年度英雄人物會和積極支持他們慈善工作的各界名人一起互動,介紹他們的組織,推廣他們的項目。   不過,Aristizábal領獎時也說過,他曾經對神質疑,向神埋怨為何讓他身障,如今他了解到,神是選召了他,是要他協助那些身障兒童和他們的家人,為他們建立夢想。   Aristizábal現在進讀法學院,他希望改變法律和「政府對待殘疾人的方式」。 他想以此來實現他想看到的變化,希望改變人們看待殘疾人的觀念。 當他接受CNN采訪時,他這樣說,「在世界各地,當家庭有一個殘疾的孩子,他們認為這個孩子將不會有太多的能力,而 我正在致力改變這個想法,我要告訴這些家庭,他們的孩子可能有殘疾,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人沒有能力在生活中得到成功。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有的人天生不幸,但他們和我們一樣是這個美麗世界的一份子,正確對待殘疾人的態度應該是:尊重、理解、關心、幫助。尊重他們的自我,理解他們的困難,關心他們的需求,成長。」

340)Hacksaw Ridge 血戰鋼鋸嶺

  他體重雖然不到145磅,但體力卻勝過軍隊中任何一個士兵;他個子雖小,但他的勇氣和決心,尤其他對上帝的信心,卻遠勝於他那孱弱的身體。二戰期間,在沖繩島的Hacksaw Ridge山崖上,他沒開過一槍,也沒有揮過一刀,在日本士兵眼前,居然背著受傷的同袍來回奔跑幾十次,每次上百碼,儘管他的大腿曾經被手榴彈所傷,但他仍然奮不顧身用想盡辦法拯救他的同袍,據不完全的統計,有近百人因他的勇敢而生命得以保存下來。有人 認為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裡面的主人翁Forrest Gump就是因他的故事而編寫的, 他的名字叫Desmond Doss。   一九四五年,二戰快要結束時,Desmond Doss自願參軍參戰,由於他持守基督教信仰,認為信徒不可以用武器殺人,但他卻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當他還在軍隊受訓時,由於堅持不肯手持任何殺人武器,所以儘管他非常刻苦接受任何艱難訓練,但總是無可避免受到軍隊同袍的嘲笑和侮辱,甚至毆打,部隊想盡辦法逼他辭退,甚至監禁他,但他始終沒有退縮,並堅持上戰場作一個救護人員。   Battle of Okinawa(沖繩島戰役)可以說是二戰中最關鍵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一共持續八十二天,並列為太平洋戰場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日軍傷亡人數為十萬,盟軍傷亡人數為八萬。沖繩島是距離日本最近的一個大島,盟軍占領後,沖繩島作為軍事基地,飛機可以從島上起飛直接轟炸日本本土,原子彈就在那個時候投下的,所以沖繩島戰役可以說直接關系到二戰的最終結果。   Hacksaw Ridge 是沖繩島上的一個懸崖,而Desmond Doss的部隊受命要從沿著懸崖往上爬,而成千上萬的日軍就隱藏在地洞裏,儘管美軍炮火猛烈,但這對日軍完全無用武之地,美軍因此損失慘重。而手上不拿武器的Desmond Doss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單人匹馬作拯救受傷同袍的工作。當時他的部隊卻是已慢慢撤退,而他卻悄悄地留下來,就在日本軍隊的眼前,陸陸續續拯救了上百名的受傷軍人。能夠想象,一個沒有武器的人,居然如此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地返回那殘酷的戰場並努力搶救自己的戰友,這是一個多麼叫人震撼的場面。   因著神的恩典,Desmond Doss在那場慘烈的戰鬥中活下來,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還親自給他盼發獎章。至於他究竟救了多少人?他自己謙虛地說大約有五十人,但可統計的數字是一百人,最後折中了定為七十五人。Desmond Doss為人謙遜,從不誇耀自己,他活著的時候始終不讓人把他的事跡拍成電影。當他於2006年以87歲的高齡去世之後,因著電影Hacksaw Ridge,後人才有機會知道,在二戰期間曾經有過這樣一位基督徒的英勇故事。   這部電影在展示了殘酷的戰爭的同時,也揭示了人類的殘忍,軟弱,善良和勇敢。Desmond Doss讓人知道何謂愛國,何謂勇敢,何謂善良,和何謂真信心。   對信徒來說,Desmond Doss的故事更值得我們多一點思考。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Desmond Doss奮不顧身,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行為,那75個受傷的的軍人,要不是成為戰俘,不然就戰死沙場;身為基督的跟隨者,可否想過,我們也可以跟Desmond Doss一樣,對我們的家庭、親戚、朋友、或同事的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量,這當然不是指在戰場上拯救他們,乃是指在心理上和屬靈層面,要知道,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在心理上蒙受極大的傷害,這些傷害包括言語上、關係上,情緒上、肉體上、甚至性方面等,傷害可能來自父母、配偶、師長、同學、朋友,身為信徒的,怎樣幫助他們呢?天國的好消息正是醫治人創傷的最佳良藥,這個醫治不是肉身方面,乃是心靈方面。對信徒來說,Desmond Doss的故事也許是一個最好的借鏡。

339)環境、情緒、與減肥

  Mary並沒有認眞硏究過,為什麼自己越來越胖。她四十多歲,住在美國德州,是一位會計師。起初她以為是中年發福導致體重不斷增加,後來無意中看到讀者文摘一篇文章,突然體會到,她體重日增的罪魁原來是她的工作環境。   Mary注意到,她工作部門裏的人其實每個人都饞嘴,經常帶零食到辦公室,而且同事慫恿其他人一塊兒吃,於是大夥兒圍着放滿食物的桌子,一邊吃一邊聊天,Mary從沒有留意自己不停的吃。   看到讀者文摘文章之後,她開始記錄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並加以分析,沒過多久,她體重就漸漸下降。   沒錯,環境誘因可以觸發無意識的進食:無論是廚櫃上的一碟餅乾,電視機前的一包薯片,或看電影時的一盒紅葡萄,這些都能觸發人的食慾。   Mary也慢慢發現,她過量進食其中另一個原因就是她愛社交,而吃往往是社交不可或缺的,畢竟辛勞一天之後,和朋友或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確是一件賞心的樂事。硏究也指出,人吃東西是會感到開心,當吃到美食時,大腦就會釋出內啡肽,而這正是令人感到興奮的化學物質。   還有一點,食物和愛的關係可以說是千絲萬縷,人如何慶祝情人節?當然是吃心形巧克力;朋友生日我們會做什麼?當然是烤蛋糕。慶祝結婚呢?自然是喜宴。請別人吃東西已成爲表達情感和愛的方式,其實這沒什麼不好,可是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爲什麼要吃?   Mary是因環境影響而大吃特吃,最終搞到體重不斷增加;研究也發現,人的情緒也會導致人不停進食。所以,兩種情況容易導致一個人「無緣無故」體重增加,一是「環境型」進食者,一是「情緒型」進食者。怎樣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試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 看電影時,幾乎必定吃爆玉米花、糖果或其他小吃。 * 即使不是眞的很餓,也會把餐碟上的食物吃個精光。 * 如果面前擺了一碟餅乾或薯片,一定忍不住要吃。 * 家裏如果有零食,就會吃。 * 晚餐若無甜點,會覺得美中不足。 如果上面所講的是你,你基本上是「環境型」進食者,吃零食並不是因爲眞正飢餓,而是因爲抵禦不了環境的誘惑。明白這些誘因,吃前先問自己是否眞的感到飢餓,有助避免過量進食。   再看下面幾個問題: * 精神緊張時,吃東西往往可以使我鬆弛。 * 無聊時,要是身邊有食物,會拿起來吃。 * 有些食品眞的非常愛吃,譬如巧克力或辣味小吃。 * 感到有些沮喪或鬱悶時,吃點東西多少可排解不快。 * 實在不喜歡餓的感覺。 如果上面所講的就是你,你算得上是個「情緖型」進食者,感到焦慮、哀傷、孤獨或精神緊張時會產生進食的衝動,許多人都會這樣。   如果你不餓也吃東西,吸收的熱量一定過多。要控制進食衝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飢餓- 眞正的飢餓。不妨明天就做個簡單實驗:把午餐推後一小時,而且完全不吃零食,看看自己有什麼感覺。你會發覺肚子咕咕直叫,滿腦袋就想着食物,甚至情緖有點奇怪。   生理飢餓有異於環境式飢餓或情緖式飢餓,食瘾幾乎總是由環境或情緖觸發。身體需要食物提供能量時,你不會多計較食物的味道,只想儘快塡飽肚子,吃什麼都行。受環境和情緖影響而大吃特吃,會使人增重。   專家建議,知道問題所在,就要用較健康的方法改變多吃的習慣。如果並非眞的飢餓,卻發覺自己要取東西吃,那就必須設法改變。口香糖:看電影、球賽或參加其他活動時,不要再買零食,改而嚼一塊無糖口香糖。很快就會發覺,身處上述場合時,自己想到的只是口香糖,而不再是各種高熱量食品。其他话動:如果晚上和朋友外出,通常總是到餐館大吃一頓,現在向朋友建議不要只顧吃,改而從事其他活動,如玩紙牌、打保齡球、看電影,或到附近公園散散步。另外,參加派對時,盡量遠離那一碗碗的薯片、炸蝦片等誘人食品。關於吃零食,可以只買小袋裝的零食,如果爲了省錢而買大包裝的,一回到家就應化整爲零,裝進一個一個小袋或小容器裏。   吃得健康,身體自然也健康。記得聖經說,身體是神的殿,人有責任看顧上帝的殿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