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学会说话

一位性格沉默寡言的男孩,已過適婚年齡,難得認識一個讓他心儀的女生,兩人交往半年便談婚論嫁。但當父母知道女生比自己兒子大五歲,並且是個不會講中文的越南華僑時,便堅決反對。然而雙方已付出感情,兒子更認定婚姻是他們兩人的事,父母根本無權阻止。爸爸覺得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現在兒子有了女朋友,卻連親情也不顧,於是在一次對談中,在兒子和他女朋友面前,大發雷霆罵兒子「大逆不道」,並說:「你知道高齡女人會生智弱孩子嗎?」兒子認為父親這番話根本就是咒詛,憤而帶著女友離開,雙方關係因此破裂。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的目的是為了傳達我們的所思所想。從牙牙學語到能清楚自我表達,這過程不過幾年時間,但學會「如何好好說話」,卻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的功課。掌握說話的藝術,不僅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還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和障礙。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說對話呢?以下有三個步驟:     避免立即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要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就衝動地表達自己的請求或意見。這樣做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能不到五分鐘連自己也會後悔。與其匆忙說話,不如先停下來,給自己時間冷靜思考,避免在情緒驅動下說出不適當的話。     揣摩對方的心理     嘗試理解對方的心境,根據他平時的表現、喜好和個性來推測他對你請求的反應。這會幫助你能與對方有效溝通,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考慮符合雙方利益的措辭     當提出請求時,盡量找到一個能同時顧及對方和自己的利益的表達方式。這樣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和尊重,同時可以開放地聽取你的看法。 以父親與兒子討論婚姻問題為例,可以應用這三個步驟進行冷靜、建設性的對話:     避免直接表達反對意見     當父親對兒子的婚姻有所擔憂時,避免用激烈的語言表達個人意見,否則這會讓兒子產生情緒抵觸。相反,父親應該先冷靜下來,傾聽兒子的想法,了解他的感受,如此才能為後續的對話打下良好基礎。     揣摩兒子的心理     父親應設身處地,理解兒子可能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一個心儀的伴侶,父母強烈反對可能讓他感到被誤解和忽視。兒子想當然希望父母尊重他的選擇,父母換位思考的思維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智慧如何與與兒子有效溝通。     找到符合雙方利益的方式     父親可以著重表達對兒子幸福的關心,而不是單純強調自己的擔憂。例如,可以說:「爸爸知道你對這段感情很認真,我們也很關心你的婚姻幸福。我的擔憂主要是出於對未來生活的考量,比如文化差異和年齡差距可能會帶來的挑戰。」這樣不僅表達了父親的關懷,也避免了直接對抗。 透過這樣的方式,父親既尊重了兒子的情感,也表達了父母的關心,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溝通。不過,婚姻始終是兒子個人選擇,明智的父母應該在表達關懷的同時,也尊重他自己的決定,並給予最大的祝福。 例子二:傍晚用餐時,一群帶著孩子的媽媽正聊得興高采烈,完全不顧孩子在餐廳裡跑來跑去。作為餐館負責人的你,走到她們面前,禮貌地要求她們讓孩子回到座位,以免打擾其他客人。然而,這群媽媽只瞟了你一眼,繼續她們的談話,完全不當一回事。這時候,你該如何應對呢? 根據前面提到的三個溝通步驟,你可以這樣說:「剛做好的菜非常燙,如果孩子在端菜時撞到服務員,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燙傷。可否請您讓孩子回到座位上,避免危險?」這樣的表達方式通常會奏效,媽媽們聽到後會立即配合,將孩子叫回座位。 餐館負責人運用了三個關鍵步驟:     避免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負責人最初禮貌地請求媽媽們將孩子帶回座位,但這並未奏效。因為僅提及打擾他人並沒有引起她們足夠的重視,顯然她們不覺得孩子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困擾。     設身處地揣摩對方心理:媽媽們熱衷於她們的對話,忽略了孩子可能對其他客人帶來的騷擾。然而,大多數母親對孩子的安全非常在意。一旦聯想到孩子的活動可能帶來風險甚至傷害,媽媽們自然會警惕並採取行動。     找到符合對方利益的切入點:為了引起她們的重視,負責人將焦點轉移到孩子的安全上:「廚房的菜很燙,若孩子撞到服務員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燙傷。」這樣的說法既表達了對孩子安全的關心,也符合媽媽們的利益,因為沒有母親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傷。這自然促使她們迅速採取行動,讓孩子回到座位上。 總結來說,有效的溝通需要技巧。換位思考,避免命令式語氣,理解對方的心理並找到符合對方利益的切入點,才能促成積極的反應與合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