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自尊(二)

 

第三層次的自尊是無條件自尊,教授認為,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不算是人一種自尊,因為當中沒有涉及自尊。先講價值感部份,人到了這個層次,他的價值感不是取決他人的評價,也不取決自我評價,他對自己有充分自信,不需要作任何評價;講到能力感,他到了互相依賴層次(interdependent),不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也不與自己比較,他是處於一種特別狀態(state of being),與他人互相依賴,卻感到怡然自得。教授用寫書作一個例子,當一個依賴型自尊的人寫書,他的動機主要是取悅別人,想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表揚,這等人會把他自己所寫的書與其他作者比較;而獨立型自尊的人寫書,他的快樂與滿足來源不是取悅別人,他願意聆聽別人意見,透過自我反省而改進自己,同時中肯對自己所寫的書作自我評價;而無條件型自尊的人寫書,他們認為一旦自己有靈感,就可以寫出一本好書,他欣賞自己所寫的,但如果看得別人寫了一本好書,他能夠從中有所得著,他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滿足與樂趣,他們與他人成為互相依靠,視自己與他人為一個團體。

表面來看,依賴型自尊好像一無是處,每個人應該把它除掉,但根據教授的分析,其實每個人都會一點依賴型自尊,沒有一個人天生完全不受他人的想法、言論所干預,依賴型自尊是人性的一部份,問題不是有沒有,乃是程度多少。自尊的培養是一個漸進形式,人首先經過第一階段,然後到達第二階段,最後才可以到達第三階段,人不可能越過第二階段而進入最高層次。意思說是,沒有人能夠天生具無條件自尊,總是經過起初的依賴型自尊,到獨立型自尊,最後變得成熟而到達無條件自尊階段。無條件自尊需要時間,這是一生學習過程,類似一個人出生學走路,剛開始不會走路,經過一段時間他可以站起來,但這需要外來的幫助,需要依靠一張椅子、父母的支撐、和其他人輔助;然後進入一個新階段,慢慢他可以不靠別人,但走路的時候,仍然是一腳接一腳,到了自己獨立,行走變得很自然。人的自我感也是如此,剛出生時沒有自我感,經過一段時間,他的自我感需要依賴其他人,依賴其他人對他的評價;過了一段時間,他變得獨立,不太受到他人的影響,他學會自我評估,鞭策自己求上進;最後進入更成熟的階段,他們培養一種強烈的獨立感,培養出自然存在感,他到達無條件自尊,到達互相依賴層次。不過但儘管人已經到達最高的層次,但依賴型及獨立型自我感仍然存在,只是變得微弱。

我們可以用看電影作一個譬喻,當一個熱播看電影的時候,他很快與電影的角色產生共鳴,主角經歷困難時,看電影的人內心也同樣經歷困難,當主角獲得成功,看電影的人也有一種成功感,他與主角無形中融為一體,但爲什麽看電影的人不會對主角產生嫉妒?因為他的自我沒有受到威脅,主角的成功沒有成為他的威脅,主角的美貌不會動搖觀眾的存在。想像一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懷有這種情懷,能夠認同別人成敗的感受而不是對立,這等人的情操是何等高超。擁有高無條件自尊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到達這種境界。

Tal教授對自尊的分析非常精闢,唯一的問題是,在現實社會裏面,根本不可能找到無條件自尊的人,在我記憶中,能夠進入這種境界的人只有聖經裏面提到的保羅。『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四:3-5。』現今人物的葛培里也許能夠到達這個境界,爲什麽他們做得到?不是靠他們自己的本事,乃是他們屬靈生命已經登峰造極。保羅也曾說過,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聖經要求信徒必須每天鞭策自己求進步,每天過得勝的生活。我們信徒藉著神所賜的力量,可以朝一個無條件自尊的目標前進,不過這是一輩子的事,非一兩天能夠做得到的。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