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香港影星張國榮在四月一日那天跳樓自殺。如日中天的明星殞落,讓人不勝唏噓。為什麼他在事業最巔峰時,為了一份得不到的愛情而自尋短見?從事心理工作的人,很容易從張國榮的童年找到蛛絲馬跡。

  張國榮在十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其父是香港出名的商人,工作忙碌,是一個不太顧家、也不太喜歡親近孩子的父親,整天喝酒應酬,對家裡事務不聞不問。儘管張國榮喜歡他父親,但他父親一方面忙於事業,另一方面與妻子不合,所以平日極少回家。張母個性乖張霸道,婚姻因為得不到滿足,轉移所有精力在家裡的生意,至於養育孩子的責任則推給傭人來管理,所以張家十個孩子沒有一個跟父母很親近,又以張國榮尤甚。童年的他孤立無援,大姐與二姐是一對玩伴,第三與第四相繼逝世;第五與第六的年齡差不多,她們又是一對;七哥與八哥是一對;第九出世後便去世;他是第十,跟八哥年齡相差八歲。張國榮回憶他的童年,他這樣描述:「從小沒人關心我,唯一疼我的是傭人,小時候最需要的是關懷和愛護,但從家人那裡得不到。」

  童年沒有從父親那裡得到認同,父母關係貌合神離,與其他弟兄姐妹缺乏互動,塑造成張國榮優柔寡斷的性格。認識張國榮的人這樣形容張國榮:他的本質是十分柔弱,與他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他温暖待人接物的背後,是需要别人的關心和寵愛,他感情脆弱,極怕受傷。

  張國榮的例子其實每天都在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上演,只是張國榮是媒體所熟悉的公眾人物,才引起普羅大眾的注意。說得直一點,今天很多家庭正在有意無意地塑造很多未來的張國榮。因為像張國榮的父親、他父母衝突的婚姻關係、他與家人的互動情形,在今天的社會裡,以及在我們周遭的朋友中,實在比比皆是。因此開始談到怎樣養育兒女前,讓我們先談談有關父母養育孩子應有的心態和責任,幼兒的基本心理常識,因為這不僅塑造了孩子的性格,並且會奠定他們日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孩子個性的形成因素

 

  在父母講座中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像是為什麽我的孩子個性這麼倔強,為什麽我的孩子總是那麼膽小怕事,其實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不能否認,個性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的塑造。不過,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後天的因素影響比較大。美國黑人笑匠Crosby就半開玩笑說,給他兩千個二歲的孩童,他就可以征服這個世界。一方面他是指二歲孩童都是搗蛋鬼,同時也表示,孩子是可以被你塑造。不過,個性、品格並不是一天造成,中國人有說,三歲定八十;西方人說,人的個性在六歲以前就形成。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原因很多,其中父母影響孩子個性的時間卻相對較短,但影響力卻非常深遠。我比較喜歡用泥娃娃來形容人個性塑造的過程。水泥未乾以前,泥娃娃可以隨意按著個人的心意來捏造,但時間過後,水泥變乾,要改造泥娃娃就需要花功夫和力氣,孩子的品格和個性也是如此。父母影響孩子的品格和個性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父母的影響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更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孩子最大影響的時間只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美國資深的兒童教育學家Dr. Burton White,根據過去他對孩子的觀察而寫成一本暢銷書《生命的前三年》。該書便強調,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在他們生命的前幾年形成,父母要好好把握機會,趁著他們年幼的時候,好好培養和栽培他們。

  下面讓我們談談影響孩子個性品格幾個重要的因素。

一、家庭結構

  孩子生長在一般的核心家庭架構(只有父母和子女),或三代同堂,或單親家庭,每種家庭狀況都會造成若干程度的影響。中國大陸的家庭架構,大部分父母在外面工作,因利乘便,養育孩子的責任常落在祖父母身上,這種家庭架構多少導致孩子成為小霸王的原因之一。香港、臺灣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孩子都是跟著菲傭、越傭、印尼傭長大,因此他們與「最重要的前十年」擦肩而過。另外,家裡出生排行也會造成性格的不同,大家庭中老大生來就被塑造成當家的角色,老么容易具有跟班的心理,獨生孩子就比較自我,對他人的需要不是那麼敏感。儘管這些都不是絕對值,但無可否認家庭結構是直接影響的性格因素之一。

二、家庭價值觀

  家庭貧富與否不見得影響孩子性格,但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卻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家庭核心的價值觀應該涵蓋忠貞、信實、負責任、忍耐、仁慈、溫柔等良好美德。但很可惜的是,核心價值觀慢慢地被取代了。四十年前的中港台,儘管物質匱乏,人民生活不是非常富裕,但一般百姓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尚且不錯,社會治安可以用夜不閉戶來形容。四十年後的今天,三地的居民可以算是達到豐衣足食,經濟甚至躍居世界前列,但可惜的是,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卻是每況愈下,臺灣被稱為貪婪之島,而大陸卻成為欺騙之國。社會傳媒所灌輸的往往再不是中國傳統美德或聖經所強調的家庭核心價值,乃是對金錢、物質、名利等的追求。除非父母在家庭中堅持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否則下一代只好跟他們的同儕和社會所標榜的屬世觀念看齊。

三、家庭角色

  每個家庭成員都在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家庭成員到底誰是主導者?父親、母親、還是孩子?一般來說,傳統是以父親當家,衣食住行的擔子都在他身上,所以父親被賦予無上權威,對家中事務具有定奪權。有少部分家庭是母權至上,尤其碰到個性優柔寡斷的父親,會更凸顯母親的主導角色。許多男同性戀者出自這種的家庭組合,而張國榮正是生長在類似組合的家庭中。最後一種家庭則是以孩子作主導,在現代家庭生育較少的今天,孩子容易成為家中的天之驕子。在過份保護下,這類孩子成為現今社會特有的「草莓族」,一摸就爛,一碰就散,經不起外在風吹雨打的磨練。家庭角色的學習非常值得重視,因為這種學習往往會成為子女未來家庭角色布局的腳本,子女會承襲父母家庭的角色模式,在自己所組的家庭中重演過去的歷史。

四、家庭衝突解決方式

  人的一生難免因與他人意見不合而引起衝突,至於衝突的處理方式則因人而異。有些人的個性是據理力爭,有人則選擇退縮迴避,這種衝突處理個性主要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出生於暴力家庭的人自然比較容易有暴力傾向,父母的互動常以吼叫、挑剔、批評等方式彼此對峙,孩子耳濡目染,日後與他人意見不合,自然如法炮製。如果父母在家庭中常常透過互相尊重、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想法和處理雙方的衝突,則會帶給孩子一個非常正面處理衝突的良好模範。想想看,身為父母的你,你的原生家庭是採取哪一種衝突解決方式?現在你的家庭又是如何?所以父母們要注意自己的解決衝突的方式,以免孩子的個性受到衝擊。

五、教育孩子的方式

  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直升機式、權威式和威信式三種。

  直升機式教育是指父母常常在孩子頭頂上盤旋不去,專門作救駕的工作。此類教育方式會產生兩種極端,一種極端是孩子因為過於被保護,成了溫室的花朵,永遠不能獨立;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孩子缺乏自律,放縱自己,任意妄為。

  權威式的父母卻剛好相反,教育方式如同軍事訓練,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孩子毫無與父母討價還價、商討的餘地,這是典型傳統中國式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倔強、專橫、叛逆、兇猛的個性。孩子年幼時屈服於父母的淫威,日後長大成人,他們可能頭也不回地離家。

威信型的教育原則來自聖經,既有父母嚴謹的要求,但孩子深深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愛。彼此的關係,小時候是父母孩子關係,日後長大變成亦師亦友亦父母,兩代之間關係良好,溝通暢順。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比較有自信和有自律。

欲閱全文,請看拙作「教養兒女GPS」一書。(橄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