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信主的時候,心裡非常敬佩奮不顧身服事神的屬靈家庭。作太太的姊妹,任勞任怨在家裡負責教養兒女的工作;而作先生的弟兄,長時間投入神的國度服事神,週日外出探訪傳福音,週末在教會主日學講課作門徒訓練。那時,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屬靈領袖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榜樣,因為聖經說,「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十章37節)。等我在教會服事久了,人生閱歷比較豐富之後,我對這方面的看法有了改變。

  一位忠心服事神的長執,教會每禮拜三禱告會必定參加,週末跟牧師到不同家庭探訪,主日參加主日學,崇拜當主席,在弟兄姊妹眼中是一位屬靈的長者。可惜他過於操勞在教會服事上而忽略了家庭,他只有一個女兒,卻在高中最後一年未婚懷孕,最後在父親高壓下,逼不得已把孩子拿掉。另一間教會的長老,在教會也是德高望重,除了朝九晚五上班之外,其他時間全力投入教會的服事,週六外出關懷傳福音,週日講道和教主日學,還負責主領幾十個家庭小組,每星期在家裡作門徒訓練工作。名義上是平信徒,但他在教會的服事比受薪牧師還要繁重。可惜他也跟上面提到那位長執一樣,心思意念只停留在教會的服事上,對家庭和孩子的事情絕少過問,結果他兩個孩子儘管是在教會長大,但只能說是掛名基督徒,對屬靈事情根本不在乎。大女兒論及婚嫁時,完全漠視父親的反對,堅決跟一個非基督徒結婚,婚後跟當地教會脫節,更別說她會在教會作服事。兒子雖然比姊姊好一點,平常還到教會參加崇拜,但當有人開玩笑對他說,你老爸將來退休要當傳道人,日後兩老的生活費就要靠他來養活。結果他的回答是:「少來,讓教會來照顧他們就夠了。」

  也許這兩個長老在信徒眼中都是成功、虔誠和愛主的長者,但在他們兒女眼中(甚至在神眼中),卻是完全失敗的父親。

  常聽人引用耶穌這句話:「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十四章26節)。於是把教會服事放在最首要的位置,而把家庭和管教孩子的事情放在次等地位。其實神從來不要求作父母的這樣本末倒置。在這本書最後一章,我們來談談何謂屬靈的父母。這裡引用兩個聖經的人物,一個傳道人,儘管一生忠心服事神,在道德倫理上毫無欠缺的屬靈長者,但因為沒有盡父親作教養兒女的責任,最後他的家族受到神嚴厲的咒詛。另外一個「父親」,儘管在地上歲月很短,但卻忠心按神心意,完成屬靈父親的責任,把他的後裔栽培成一批屬靈繼承人,而當這父親離世後,福音因他的後裔傳遍天下,兩千年來,整個世界因他們而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不同父親,在他們孩子身上所作的什麽事情,在當中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

失責的父親

  他是一位牧師,是一位屬靈領袖,他事奉神有四十年之久。他從不喝酒,沒偷過別人的東西,不說謊,不咒詛別人。他已經結婚,有二個兒子,他忠於婚約,沒犯姦淫罪,也沒虐待過兒子;他忠心事奉神,是一個謙卑的人。總之,從個人道德、家庭倫理、服事神這些角度去看,他可以說是一個無可指責的屬靈人,然而,他因為在某方面沒有盡上他的責任,結果他的家族受到神這樣懲罰:

˙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比他早死)

˙二個兒子英年早逝,而且同一天去世

˙他家族沒有人可以活到老

˙他自己因脖子折斷而死

  真有這等事?是的!這是記載在舊約撒母耳記上的一位屬靈人物,他的名字叫以利,他的職業是以色列的祭司,是一個屬靈領袖,他死時九十八歲。

  以利到底做了什麼事,神居然要用這麼嚴厲方法懲罰他?也許我們先探討一下,以利真的像前面說得那麼好嗎?讓我們先來看看!

一、以利行為無可非議

1.以利是一個謙卑的人

  舊約提到有一位母親,名叫哈拿,她因不能生育而向神許願,如果神讓她懷孕生育,她願意把孩子獻上,一生為神所用。後來她如願生一個兒子,她也守諾言把兒子奉給神,這孩子就是後來有名的撒母耳。當撒母耳小的時候,他就在神的會幕裡,跟從以色列的大祭司以利當學徒。那時候神已經多年沒有對祭司以利說話,當以利發現神開始慢慢將祂的旨意告訴撒母耳而不告訴他時,以利心中知道神準備要撒母耳來接管祭司的位置。從聖經經文中,我們沒有看到以利對撒母耳有什麼不滿,或是故意為難他,也看不出他對撒母耳有任何妒忌的心。當撒母耳逼不得已告訴以利,神將來會降罰給他們的家族(撒母耳計上三章16-18節),以利只是淡淡的說:願神憑自己的意旨而行!好像說:神要怎樣做就怎樣做吧!想想以利在以色列作祭司四十年,好歹也算是一個屬靈領袖,有權利,有地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然而當他聽到這個黃毛小子撒母耳這番「不是很恭維」的話時,他居然沒半點怒容,也沒有向撒母耳大發脾氣,可見以利的休養功夫相當了得(不像後來的掃羅王,知道大衛要承接他的位置,就想辦法去殺大衛)。所以從以利對撒母耳這個未來接班人的態度,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相當謙和的人。

2.關注神的事情

  以利不單是一個謙和的人,他也是非常關注神的事情。當時非利士人與以色列爭戰,有人帶著神的約櫃出去打仗,以利兩個兒子也去了,有人回來報信給以利,有關打仗的事情。

報信的回答說:「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殺的甚多!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並且神的約櫃被擄去。」他一提神的約櫃,以利就從他的位上往後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撒母耳記上四章17-18節)

  以利對神的事相當關心,看中神的約櫃遠比其他事情來得重要。當他聽到以色列人在戰場上打輸了,他感到心急;當他聽到二個兒子在戰場上死了,他也認了;但當他聽到約櫃被搶走了,他知道這次完蛋,人就從椅子跌下來,死了。可見他對神的事物是相當關心。

3.個人行為無可指責

  以利除了有好脾氣,關注神的事情,他也有很好的道德行為。身為以色列的大祭司,每年越逾節,都要到會幕的至聖所與神面對面,如果祭司當年有任何觸犯神的罪,神的懲罰就會臨到,他們可能馬上死在至聖所裡頭。因此大祭司每年進入至聖所時,他們腰中都繫著一個響鈴和一條繩子,長繩一端綁在他們的腰上,另一端接到會幕外面。會幕的規矩是,除了祭司外,其他人是不允許進入,繩子的作用就是,倘若祭司某一年犯罪死在至聖所,外面的人看祭司久久不出來,他們會拉拉繩子,看看祭司是否還活著,如果祭司都沒反應,知道他凶多吉少,於是拉繩收屍。

  以利當祭司多年,在祭司位子上可以說沒有受到指責的地方,不偷、不搶、不犯姦淫,在道德行為上,應該是合乎神的標準,不然他早就被神擊殺在至聖所裡,所以說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道德家,這也算是合情合理的說法。

  綜合來說,以利有好脾氣,關注神的事務,有很好的道德修養,但神怎樣說他呢?

日子必到,我要折斷你的膀臂和你父家的膀臂,使你家中沒有一個老年人。在神使以色列人享福的時候,你必看見我居所的敗落。在你家中必永遠沒有一個老年人。我必不從我壇前滅盡你家中的人;那未滅的必使你眼目乾癟、心中憂傷。你家中所生的人都必死在中年。你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所遭遇的事可作你的證據:他們二人必一日同死。(撒母耳記上二章31-34節)

二、神懲罰以利的原因

  那麼,到底神為何對以利作那麼嚴厲的懲罰?就是以利沒有盡到他作為父親的責任。我們分三方面去看以利身為父親,沒有對自己二個兒子作他身為父親該有的責任。

1.不理(撒母耳記上二章12-17節)

  以色列的祭司是終身職,十二支派中,神只容許利未人從事祭司工作,而祭司日常生活所需,是按以色列人上殿獻祭的祭物分配所得,而分配有一定的程序,必須按耶和華吩咐而作,要把肉燒過,脂油燒掉,然後才分發給祭司們。但以利的兩個兒子完全不按章辦事,祭肉還未獻與神,脂油還沒燒掉,他們就叫僕人去鍋裡拿,甚至有時肉還在火上燒,他們也不管,近似強盜方式把肉搶過來。

獻祭的人若說:「」必須先燒脂油,然後你可以隨意取肉。僕人就說、你立時給我、不然我便搶去。(撒上2:16)

  如果用今日的教會情況來形容,就好像有人把錢放入奉獻箱,牧師二個兒子到奉獻箱拿錢,數奉獻的弟兄說:「等一下,等我數完奉獻,結完帳,再把當得的數目給你們作家用。」但兩個兒子說:「不行,你不給我,我就搶。」以利的兩個兒子就是這麼霸道,簡直把神吩咐的律例視之為無物,完全不把神放在心裡。

  然而作父親的以利對此抱持什麼態度呢?什麼都沒有。這就是神對以利生氣的地方,就是什麽都沒做!以利教養孩子其中一個失敗的地方就是:不理會。

2.不知(撒母耳記上二章22-24節)

  可能有人說,也許以利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兩個兒子的所做所為?我們再看下去。

  以利的兩兒子沒有按神的律例,多取該得的肉,又把肉最好的油脂取為已用;另一方面,聖經也提到他們與獻祭的婦女苟合,在會幕前做不討神喜悅的事,這不但玷污神聖潔的聖所,也玷污他們身為祭司的身分。

  以利是否知道兒子的惡行,知道!從那裡知道?

 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撒母耳記上二章23節)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都不是第一手資料,以至連自己的兩個兒子在會幕前與婦人苟合的事,都要經過第三者才曉得。我們可以推論有兩種情況,(1)以利可能是太過於著重會幕的工作,以致他對自己兒子的一舉一動根本毫不知情;(2)以利對兩個兒子的事情,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沒一回事。不管兒子做好做歹,只要沒有人講話,以利也算了,當作沒看到。這是以利兩個教養孩子失敗的地方,孩子做錯,不知又不理。

 3.不管教

  以利不能整天不知又不理,久了之後,總會有人講話。

  「以利祭司,上個月有人抱怨你兩個兒子搶獻祭的肉,這個月有人看到他們兩個在會幕與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做一些不正當的事,看來你需要花點時間管管他們,不然會影響你當祭司的聲譽。」

  以利知道又怎樣?他這樣對兩個兒子說:「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我兒啊,不可這樣!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撒母耳記上二章23-24節)

  按照以色列的律法,犯淫行的人,如果證據確鑿是要處死的,何況身為祭司,更是如此。但看以利對兩個兒子所說的話,他好像告訴他們:「喂,不要做這些事了,別人在講閒話。」而兩個兒子可能聽到的意思是,「喂,做得小心點,不要太囂張。」這是什麼話?以利身為一個祭司,一個屬靈領袖,沒有遵從神的吩咐,用神的律法去處罰他的兩個兒子,怪不得神指責他,尊重他的兒子過於尊重神。

  所以我們看到以利教養孩子失敗的地方,一是不理,二是不知,最後,就是不管。

如果我們從以利對撒母耳說話的態度,知道撒母耳準備承接他祭司位置而沒有動怒,我們認為以利是一個很謙和的人;當他知道神將來降罰他的家族,他只淡淡的說,願神的旨意成全。表面看來好像以利非常有風度,很有度量,有好脾氣。但當我們看到以利對這兩個兒子,明明犯了大罪,但卻不當一回事。此時我們便不能再認為以利的脾氣好,反而是擁有非常消極的態度。英文說「passive attitude」,意思是對著應該要處理的事情,抱著不知、不理、不管的態度。而身為父母的人,如果沒有按照神的心意來教育神所賜的產業,那麼神嚴厲的審判就會臨到,這正是神處罰以利家族的主要原因。

欲閱全文,請看拙作「教養兒女GPS」一書。(橄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