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 – 误解
一位小女孩手中抓著兩個蘋果,她媽媽笑問:“可以給媽媽一個蘋果嗎?”小女孩突然把
兩個蘋果咬了一口。媽媽心感失望,暗想女兒很自私,以為女兒會說:“我都咬過了,不
能給你了。”但小女孩咬完後說:“媽媽,這蘋果比較甜,你吃這個。”媽媽接過蘋果,
心感羞愧。
這例子顯示,我們看待事物時,可能出現許多不同思維,就像這母親最初的反應。這故事
也讓我們明白,很多事情不能僅憑眼見,也需要透過耐心和聆聽才能了解真相。
在一次輕鬆的電視訪談中,主持人問一名六歲小男生:“如果你是飛行員,飛機起火但只
有一個降落傘,你會怎麼做?”小孩回答:“我會戴著降落傘跳出飛機。”觀眾馬上哈哈
大笑,小孩顯得很不自在。隨後他說:“我先跳出去,然後再帶幾個降落傘回來。”原本
笑翻天的觀眾變得很尷尬,笑不出來。
兩個故事的共同點在於,我們的認知常受限於自己的經驗和先入為主的思維。孩子們的思
考方式往往不受傳統思維模式所限制。作為大人,我們需要學會聆聽和理解,而不是急於
作出判斷。
在一個《加菲貓》的故事中,加菲不慎走失,卻被帶到一家寵物店。加菲一直擔心他的主
人Joe是否因失去了他而感到悲傷。然而,一天清晨,Joe突然走進這家寵物店並且發現了
加菲,意外重逢讓他們感到開心,Joe立刻把加菲買回家。故事的結尾卻透露了一個未說
明的事情:加菲心想,那天Joe為何會出現在寵物店?牠有所不知的是,其實Joe是帶著最
後一絲希望在城市最後一家寵物店尋找加菲。
上面幾個故事反映出,人類解釋和理解周遭事件的心理過程,以及我們對事物初始印象和
其潛在的誤導性。在第一個故事中,母親誤解了女兒的行為。起初,女孩的行為被解讀為
自私,但事實并非如此。
第二個故事,小孩在一次電視訪談中展示他出人意料的思維,他想到解決问题方案,先跳
出飛機後再帶幾個降落傘回来,虽然聽來很不切實際,但這也展示孩子的創造力和對問題
的獨到見解。
加菲貓的故事展示了寵物與主人之間的情感。雖然加菲擔心主人會悲傷,但他不知道主人
也在積極尋找他,他更有可能怀疑主人是否對他放棄,情感他投?
從這些故事中,也許我們得出一些啟示:首先,很多時候基於不完整的信息,這會誤導我
們的判斷。其次,兒童經常有超出成人期待的洞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這些故事
提醒我們,在做出快速判斷之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深入理解。通過這些反思,我們可以
更好地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情感,避免因誤解而導致不必要的衝突或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