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偷懶
人的生命是有限,人盼望在有限時間裡努力實現理想,追求成功和幸福。古往今來,先賢都提倡努力不懈,自強不息。然而,懶惰也是人類天性,我們努力用功讀書,工作,賺錢,但有時候我們也會偷懶,譬如說,躺在沙發上懶洋洋,什麼都不幹,所以適當的偷懶也是一種生活形態。
不過,懶惰絕不是好事情,聖經多處指責那些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人。箴言這樣指責懶惰的人:
懶人厭惡作工:「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作工」(21:25);
懶人嗜睡:「門在樞紐轉動,懶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26:14)。
懶人找藉口:「懶惰人說,‘道上有猛獅,街上有壯獅」(26:13);
懶人浪費時間和精力:「作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18:9);
所以從神角度來看,懶惰基本上是過犯。
可能你沒想到,在人際關係上,有時候我們應該要學會偷懶,特別是有三種懶,越懶越好。到底有那三樣事情是值得偷懶的?下面提到的三種懶,絕不是壞事,乃是好事。
第一種懶是懶得計較。
很多人對許多事情都很努力認真,重視自己付出的一切,但在日常生活中,並非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我們的努力和辛苦,有時候我們付出的辛勞換來的並非他人的認可,而是批評和指責。當人落入這種光景,一般的反應就是抱不平、惡語相向、反擊,討公道,但這種處理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結果,不但關係搞砸了,自己也搞到遍體鱗傷。遭人誤解,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不被他人認同,其實在生活中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如果每次我們都費精力和時間跟他人周璇和計較,花力氣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最終發現,我們無法改變什麼,也不能證明什麼。為何需要事事與人計較?細心思想,人世間有很多事都是雞毛蒜皮,不值得斤斤計較,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懶得計較,讓事情證明它自己就好了。當然遇到原則性的問題,應該計較的還是得計較。懶得計較並不是什麼都不計較,而是作有智慧的選擇。
第二種是懶得生氣。
有時候,我們不僅會跟人計較,而且還會在計較的同時而生氣,懶得生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想想看,如果生氣可以解決問題,那麼我們每天都氣鼓鼓地生活就可以了。但事實證明,生氣不但沒法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和矛盾。關鍵是,生氣往往無補於事,有時候甚至把自己身體氣壞了。生氣絕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所以懶得生氣也是讓自己保持快樂和健康的秘訣。
第三種是懶得爭辯。
最後是懶得爭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喜歡與人計較,衝著你來的人,在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最好記住「懶得爭辯」這四個字。面對喜歡計較和生氣的人,爭辯是絕不可能讓對方感到高興滿意,因為他之所以計較和生氣,就是希望你接受他的觀點和訴求,不管他錯得多離譜。所以在這個時候,任何辯論都是毫無意義,與其這樣,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學會偷懶,「懶得爭辯」就是最好的選擇。也許等對方心平氣和,可以通過良好溝通把事實講得清楚,那時候才進行友好的探討和辯論,效果會更好。 聽到這裡,大概你也同意,三種懶:懶得計較,懶得生氣,懶得爭辯,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但不能否認,知易行難,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與不同人接觸,在人際關係上,能夠做到上面這三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很多時候「惡人」好像衝著我們而來,能夠心平氣和操練這些道理,實在需要高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