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你好我也好
嘗試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怎麼看自己?我好不好?第二個問題是,我怎麼看別人?他們好不好?這兩個問題可以用「好」和「不好」來回答,從而產生四種可能的答案:「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和「我不好你也不好」。
一、當人處於「我好你不好」的想法中時,他們通常把別人看作是低人一等的,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和長處。為了證明自己過得比別人好,他們經常對他人評頭論足,高高在上。這種思維在一些公司的領導者身上尤其明顯,他們把員工當成頑劣的孩子來處理,像父母教育孩子一樣對員工大聲喊叫。這些人通常是挑剔型父母,動不動就指責別人,亂發脾氣,會使用不可能達到的標準來評判別人。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在任期間經常以總統身份對人喊叫,亂發「子彈」,隨口指責、批評和糾正不符合他心意的人。在他的任期內,很多手下要不是辭職,就被他解僱了。
二、在「我不好你好」這個坐標中,人認為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他把自己壓低,隨意任人魚肉。另一方面,他會把他人置放在高等、優越、權威位置,以順從、討好和依賴姿態務求上位者提攜或照顧,或期盼能減少主管的批判和指責。這類人遇到困難挫折就退縮逃避。由於心理地位卑微,因此經常有內疚和自責,也許別人沒說好歹,他們就開始批評和質疑自己,反正千錯萬錯都是我錯。聖經中代表人物就是舊約使女夏甲,主母撒拉高高在上,夏甲是亞伯拉罕從埃及買回來的使女,無論從地位或身份而論,在夏甲心目中,她是活在「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標中。
三、在在「我不好你也不好」座標系統中,人們對自己充滿了負面的感受和評價,同時也對周圍的人和環境感到厭惡。他們對自己非常不滿,同時也覺得別人很可惡。也許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挫敗,因此對人生充滿了負面的看法,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如此。這種心態會讓人們感到絕望和悲觀,不僅自我厭惡,也經常埋怨周圍的人。聖經中,與耶穌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兩個強盜也有這樣的心態,他們都知道自己被判死刑是罪有應得,互相推卸責任。幸運的是,其中一個在臨死前向耶穌忏悔,希望耶穌能在天國中紀念他。由於他對耶穌的信仰,改變了他永恆的命運。
四、在「我好你好」的人生坐標中,人能夠自我珍視,同時尊重他人。他們知道如何與他人建立對等互動,創造雙贏互惠的合作關係。他們不僅了解自己的強弱之處,也明白他人的優劣勢。透過自我接納,他們也能夠接納他人的不完美。因此,他們能夠同時自我激勵與鼓舞他人,一起協力合作,共同實現生活目標。在聖經中,舊約的大衛與約拿單代表了這樣的精神。約拿單本來應該繼承以色列王位,但當他知道大衛是神揀選的未來皇帝時,他願意放下身段,與大衛結下生死之交,幫助大衛實現他的國王之路。雖然約拿單日後戰死沙場,但大衛一直保持承諾,悉心照顧約拿單的後裔。
我們的「心理地位」不僅會影響到自尊和自我認同,還會對與環境的互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我們設定個人界限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夠成功建立獨立自主的自我。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對「心理地位」的固有認知,不論是自覺地把自己或他人看作高低地位,或是不自覺地將他人置於高位,都可以試著在心理層面上平等看待兩個人的「價值」,減少關係中可能存在的低估或高估防衛模式,將注意力放在每個人的價值上,並且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優劣勢。學習平等看待心理地位可以讓我們保持堅定和自信,既不會自我貶低,也不會過度仰慕他人,避免不自覺地將他人置於高位,並容許他人對自己施加壓力,進而在人際關係中以低姿態、卑微的方式出現,被他人任意踐踏。
明顯地,只有那些生活在「我好你好」人生坐標系統中的人才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並與自己達成和解。然而,要進入這個坐標系統並不是簡單地貼上一個標籤就可以達成。此外,這個坐標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止不變的狀態。有些人或許能夠在某個經驗中達到這種狀態,但卻無法持續維持下去,很快就會回到其他的人生坐標系統中。只有持續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和他人,並且堅定地持續這種態度和行為,才能夠貫徹始終地保持這個狀態。那些具有這種特質的人通常擁有高情商,他們不僅能夠用理性思考,也有足夠的情感智慧去體驗、了解自己的優點。同時,他們也能夠接納他人,與他人建立有效的聯繫,並進行合作。因此,情商高的人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能夠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