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聽別人的評估

  一位我熟悉的神學生快要畢業了,不久將來要進入工場做一個神國工人。畢業前,神學院要求他找幾位與他相熟的導師或牧者對他作一個中肯的評估。評估者首先要到神學院的網站,找出這學生的名字,然後打上評估者的名字、他與這學生之間的關係,最後回答上百條的問題,下面是調查問卷幾個代表性題目。 你認為這學生: · 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回答:絕對是、可能、也許、不太可能、不清楚) · 有教導恩賜 · 講臺講道活潑生動 · 講道經常引用聖經 · 接受姐妹在教會服事 · 與會眾分擔權力 · 教導生活化 · 會計劃將來,經常徵求其他人的意見 · 看重靈性成長 · 清楚知道自己蒙神呼召 · 擅長作長遠計劃 · 輔導別人時,經常引用聖經 · 傳福音有熱情 上面的問題都是著重傳道者的恩賜和對處理事情的看法和態度,這些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關注,反而下面的問題卻讓我有很深的思考,這些題目包括: · 遇到困難,常以禱告尋求神心意 · 遇到批評,常以合宜態度回應 · 過於關注富有會友的看法 · 個人意見遭遇否決,反應激烈 · 對人需要有高敏感度 · 在教會遇到難阻,會考慮尋找別的服事工場 · 表達個人意見時經常考慮別人立場 · 處理衝突不會意氣用事 · 好學並且不斷求上進 · 會議中表達個人意見時,會貶低或輕看別人 · 遇到突發事件,顯出自信,相信神的旨意終必成就 · 遭遇挑戰,會以自己高學位和學識壓陣 可以看出問卷調查大概分成兩個主要部份,第一部份著重個人恩賜和對神工作的熱心程度,第二部份是講到當事人的品格方面,這包括金錢觀、人生觀、人際關係的處事、和面對挫折困難的回應態度。我盡我對這學生的瞭解為他作恰當的評估,事後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思考這件事,如果我找別人為我作評估,他們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別人眼中,我的人生觀、價值觀、處事態度、忍耐程度、對人敏感度等又是如何? […]

202)種族歧視

  洛杉磯快艇隊過去在美國NBA職業籃球中,都不是一支出色的球隊,多年以來,能夠打入季後賽的次數可說是屈指可數,要拿總冠軍對當地球迷來說簡直是癡人說夢話,所以快艇這支職業籃球隊在美國人眼中相當不起眼,甚至有人壓根兒不知道美國職業籃球聯盟中有這支球隊。但最近幾個月卻因這球隊老闆的幾句話,快艇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這位老闆的一舉一動不但成為美國人茶餘飯後的話題,連世界各地傳媒也爭相報導這支球隊的動向,到底這球隊老闆講了什麽話? Donald Sterling身為職業球隊的老闆,財富當然富甲一方,他本身是一位白人,但對少數族裔非常不以為然,過去因為不肯讓美國非裔和墨裔租用他名下的公寓,他的家族已經多次因著種族歧視的問題,被人告上法庭,但後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但最近這球隊老闆與女友爭吵時所講的話被人錄音,內容正是反映他對美國黑人的憎恨和藐視,因此引起很大的風波。Sterling有一位黑人女友(實在很諷刺,他仇視黑人卻有一個黑人伴侶),她過去曾在Instagram上傳過自己和其他黑人的合照,而今年四月,她又在Instagram上傳了籃球傳奇人物Magic Johnson的照片,因此引起Sterling的不滿,於是他向女友大發雷霆說,「妳一直在宣傳妳跟黑人交往這件事讓我很厭煩,妳一定非要這樣做嗎?妳可以和他們睡覺,可以帶他們回家,我僅有的要求就是不要宣傳這些事,還有,不要把他們帶到我的比賽中。我不要你跟那些黑人在一起,尤其是那個Magic Johnson,我討厭他到極點,請不要讓他看我球隊的比賽。」不知道Sterling的女友是有意還是無意,她把這段話錄了音,並且發送給幾個朋友。在這段錄音曝光後,美國少數族裔自然產生很大的反彈,尤其是那些黑人職業球員。要知道,美國職業球員中,不管是足球、籃球還是棒球,黑人占很大的比例。其中,Donald Sterling的快艇隊球員的反應最為激烈,難得這支球隊已經打進季後賽,但球員卻因老闆這番歧視的話語,讓他們失去鬥志,果然哀兵必敗,快艇挨不到第二輪就被轟下來,這實在是拜Sterling所賜。 不過,在責備Donald Sterling以前,也許我們也聽聽另一支職業籃球隊老闆Mark Cuban的評論,他這樣說:「我們多多少少都存有偏見。如果晚上看到一個穿着連帽衣的黑人小孩,那麽我會繞到街道的另一邊行走。如果在另一邊走路時碰到一個臉上都是紋身的傢伙(他是白人、禿頭,滿身紋身),那麽我又會回到街道的那一邊。」 Mark Cuban也承認自己在某方面也存有偏見和固執,不過他也說得很中肯,美國這個國家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能夠取得今天的進步也是因為付出很大的代價,但這不是要人固步自封,但也不要矯枉過正。 來自香港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電影明星叫石堅,這位老兄因為其貌不揚,所以一生在水銀燈下都是演歹徒角色,小孩子在街頭看到他都忍不住對他扔石頭,許多人對他的印象是負面多於正面,但熟悉娛樂圈的人都知道,這位甘草演員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娛樂圈子是很受別人所愛戴。 說實在,每個人多少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別人,基督徒也沒有例外,所以使徒雅各在他的書信中教訓信徒要引以為鑒,務必警惕。正如Cuban所說的,遠遠看到一個紋身、戴耳環、留長頭髮的傢伙走來,便避開他,說好聽是保護自己,難聽的就是歧視,這該如何來劃分界線呢?歧視有時候是難避免的, 歧視免不了,但可以減到最輕,提升自己的知識,維持很好的靈性,平常參與義工服務,捐助露宿者,關懷周圍有需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警覺性。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01)祂是活著

  Josh Wheaton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高中畢業之後,他懷著興奮的心情進入大學成為一個新鮮人。第一個學期他選修一門哲學課,但沒想到這門課的教授是一位強烈的反神論者。第一堂課就向在座的兩百多位學生下馬威,要求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簽署「上帝已死」這宣言,否則休想在他的課中過關。教授這個無理的要求對Josh這年輕基督徒實在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他也知道,這科的成績對他的將來前途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如果不按教授要求去做,學業前途難免受到阻礙,但若按教授要求去做,卻違背了他身為基督徒的基本信念,尤其當他看到全班同學爲了保命都唯命是從時,他內心壓力就更大。 但經過仔細思考後,Josh還是堅定立場,坦誠地告訴教授他無法做一些違背自己信仰的事情,除了退課以外,他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可行方案?教授過去從沒有學生敢對他做出這樣的挑戰,不過對著眾多學生,他態度有點軟化,因此他提出一個折衷方法,就是在上課前,他願意挪出20分鐘讓Josh在眾學生前,證明「上帝未死」的說法,教授和學生可以按Josh的論點作出反駁,總共三堂課的時間。爲了公平起見,事後由學生們投票定誰勝負,教授還是Josh? 在前兩堂中,教授對Josh所提出的論點都一一反駁,到了第三堂,也就是Josh和教授之間最後一次辯論,Josh不再提出他的論點,但他對教授提出一個出人意表的問題:「爲什麽你敵視神?」教授起初不肯回答,最後經不起Josh多次催逼,教授在怒氣中大聲回應說: 他年輕時,曾為了病危的母親向上帝懇切祈求,但最終母親還是因病過世。Josh跟著再問:「你既認為上帝根本不存在,你怎可能仇恨一個非存之物呢?」教授對此無言以對,最後班上大部份同學投票不接受「上帝已死」這個說法,最終教授黯然神傷地離開教室,如同戰敗的公雞。 以上是電影「God is not dead(上帝未死)」的故事內容,據說這部電影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根據許多基督徒在美國大學課堂所遭遇的經歷作為藍本改編而成,至於Josh在課堂上與教授的辯論,無論是以科學、神學、和理性角度作論點,都是引用自一位傳道人Rice Brooks所寫的書: God is not dead,(電影名字就是來自此書)。這本書有九章,內容豐富,討論範圍包括宇宙起源、生命價值和目的、耶穌復活、神的恩典等,作者分別從自然學說或神學角度來探討基督教信仰,他也花相當多篇幅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聖經的創造論作比較。這本書的重點是讓讀者看到上帝的確是存在,而聖經是一本歷史書並非捏造的小說。 基督徒過去都受到懷疑論者的攻擊和批評,攻擊信徒最多的都是無神論者,他們大部份對神有某方面的不滿,造成他們對神的不接納,因此刻意嘲笑那些信神的人,把他們看作是不學無術、沒腦袋的傻瓜,基督徒很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Rice Broocks所寫的這本書應當可以滿足三種人的需要。第一種是追求真理的人,他們很想接受基督教信仰,但不知道神是否真的存在;第二種是給已信主的人,主觀來說,信主的人都知道神是真的,但過去他們很不容易把自己的信仰對非信徒說得清楚明白;最後是那些懷疑真理的人,他們心中早已認定神不存在,經常用一個批判心態看基督教信仰。所以God is not dead這本書,無論對信徒和非信徒,如果他們有心要更多瞭解神,這本書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對基督徒來說,這本書更是可以幫助他們打好信仰的根基,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確需要信心,但基督徒的信仰也可以經得起理性的考驗。God is not dead這本書不但可以幫助信徒穩固信仰,也可以裝備他們的護教功能,協助信徒有效傳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提到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見證,他的名字叫Dr. Augusto Cury,他不但是一位出名的精神科醫生,也是一位作家,他過去一直以無神論者的角度來探討耶穌基督這個人物,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分析,最後他還是歸入基督名下。到底什麽原因讓他這樣做,原因是他實在看不出耶穌擁有任何一個改革領袖者的特徵,不是爲了權,不是爲了名,而是以坦然和寬恕的心面對一件可怕的刑罰,Dr. Cury認為耶穌不是一個普通人,祂正是祂自己所堅稱的,祂就是神。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