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堂之旅
Todd Burpo是美國Nebraska州一座小鎮教會的牧師,他太太名字叫Sonja,夫婦倆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小兒子叫Colton,上面有個比他大兩歲的姐姐。Todd牧養教會多年,除了週日負責講臺的講道、到醫院探訪病人外,Todd也參加義務性的消防工作。當遇到緊急事故,他便會披上消防員制服參與救難工作。 當Colton四歲那一年,因盲腸破裂而需要動緊急手術,Todd夫婦對於兒子的景況感到相當無助。於是他們懇求教會的眾肢體為兒子的手術禱告。最終,手術成功了,一家人度過了最危急,也是對神的信心考驗的一關,但故事並非就這樣結束。 手術之後,Colton的個性改變和以往判若兩人。他以前對老鼠蜘蛛這些小動物都非常抗拒,但現在他一點都不感到懼怕。而最讓父親Todd感到好奇的是,兒子Colton描述說當醫生幫他動手術時,他有過靈魂出竅現象,他親眼看到母親不停地為他安危禱告,也看到父親在醫院禱告室向神發怒(Todd當時因為擔心神把他兒子生命奪走,因此對神大發脾氣。)以理性來說,兒子Colton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讓父親Todd更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兒子說他曾經到過天堂,耶穌還曾經親自跟他說話。 儘管Todd是一位傳道人,對天堂的事一點不陌生,但兒子Colton這次靈魂出竅和瀕死的經歷讓他感到很懊惱,到底兒子這次天堂之旅是真的,還是一種心理幻覺?一時間,他也感到很迷惑,他甚至請教大學心理學教授,但還是無法得到一個圓滿的答案。 靈魂出竅、曾經到過天堂這些說法在現今科學發達的社會中,的確讓人感到懷疑。但無可否認的是,Colton所描述的景況,的確不是一個四歲孩子能夠憑空捏造出來的事情。譬如說,Colton 描述說他在天堂看過一個親人,那人說他是Todd的祖父(也就是Colton的曾祖父)。Todd對此感到好奇,就把祖父晚年的照片給兒子看。Colton說他在天堂所看到的曾祖父沒那麼老,而且沒帶眼鏡。於是Todd把祖父年輕時的照片從舊箱子中找出來。Colton一看便說,正是這個人,他還補充說,「天堂的人都很年輕,而且不需要戴眼鏡」。 當Todd對兒子Colton去過天堂這事慢慢接受的時候,他太太Sonja卻認為四歲孩子所講的話不可當真,夫婦倆也爲這事吵過架。不過當兒子Colton告訴母親,他在天堂看過他一個死去的姐姐,母親Sonja便不再認為Colton所講的話是胡言亂語。原來Sonja多年前曾經流產,夫婦倆有一個來不及出生的女兒。但這是他們夫婦間的秘密,兩個孩子都不知道這件事。當母親問Colton有關這姐姐的名字,他的回答是:「她沒有名字,因為你們沒有幫她取名。」從那一刻起,Sonja便不再懷疑Colton所講有關天堂之旅的事,她接受這是事實。她也與傳道人丈夫同進出,不怕外人對他們家人的冷嘲熱諷。 許多患上絕症的病人都有過靈魂出竅和瀕死的經歷,有些與聖經所講的吻合,也有與聖經所說的有出入。Colton的例子比較特別,沒有人知道死後的情況,我們都希望死去的人能夠回來告訴我們死亡另一邊的情況,但從來沒有人死後再回來告訴我們那裡的實況。就是有人死後復活,活在地上的人也多是為此感到懷疑。耶穌基督不是死而復活嗎?但相信祂所講的話的人只有小部分。一個四歲的孩子的死亡經歷相信也不會改變大多數人的看法。 傳道人Todd後來把自己兒子這趟天堂之旅編寫成書,書名叫《Heaven Is For Real》),這本書連續在美國7周登上暢銷書榜首,目前印刷超過100萬本。好萊塢後來把這個故事翻拍成電影,名稱也是Heaven is for real。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9) 快樂與品格
跟上一個禮拜一樣,拿一張白紙,左右分成兩欄,左邊的上方寫上不快樂,右邊寫上快樂,想想看,你會把下面的性格放在那一欄?正直、衝動、溫柔、為人著想、容易動怒、自律、挑剔、頑固。相信你很容易把一個人的某種個性歸類於快樂還是不快樂。快樂者的個性包括:正直、溫柔、為人著想、自律,不快樂者:衝動、容易動怒、挑剔和頑固。 很明顯的,具有某種性格的人,他們基本上不容易快樂。上一次提到,一個懂得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他們大部份時間是比較快樂。他們擁有的性格包括:溫柔、自律、經常為人著想等。這些美德可說是喜樂的起點,人必須學習把焦點從自己轉移到別人身上,不要停留在只關心自己,乃要學會關心周圍的人。一個人整天只是想到我、我、我,他會變得非常淒慘 。 去年感恩節大減價,我在網路上訂購了一個電子產品,價錢便宜,還免郵費,不到三天,我就收到寄來的東西,自然心情奇佳,但快樂心情維持不到3分鐘,因為我發現電子公司弄錯,他們寄錯產品給我。由於聖誕節快到,我無法以電話聯絡對方,只好以網路與公司接洽,我按照該公司退件手續,貼上該公司電郵給我的UPS bar code,準備有空就把弄錯的產品透過UPS寄回去,沒想到,不到一分鐘,我就收到該電子公司寄來一張10美元的帳單,退件的郵費居然由我負責,你能夠想像我當時的反應,這簡直是豈有此理,明明是他們搞錯,怎麼要我來填數?一下子我心情低落下來。我嘗試以電話與這家公司聯絡,但因為節期臨近,我無法與他們聯絡上。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這時候我自我反思,難道就是爲了區區10塊錢,把自己的心情搞成這樣,值得嗎?不到兩分鐘,我的心情恢復正常,而且根據我對這家公司的瞭解,他們不是奸商,我知道日後我還是可以向這家公司討一個公道。不過退一步來說,就是損失那10塊錢,為此讓自己難過五分鐘也不值得。一個轉念就把一件簡單事擺平了,不過事情並沒就此結束。 我趁午餐空擋時間,準備到附近的UPS把這個郵包寄出去,到了UPS郵店,才發現,大部份員工外出用膳,只剩下一個員工,而當時只有一個顧客,我猜想我不需要久等,但過了七八分鐘,這員工都沒解決這個顧客的問題,打聽一下,才知道這顧客需要一個人作擔保,換句話說,他要另一個員工簽字才可以。我內心開始有點煩躁,到底要回辦公室還是再等一下?這對我又是一個考驗。這時候我又問自己,難道又讓這件小事破壞自己的心情嗎?於是我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跟這等待的顧客聊天,我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他不介意,我可以幫他作保證人。跟對方聊了不到五分鐘,UPS另一位員工用膳完畢回來,他很快就把前面那顧客的事情辦完,我也順利把我的包裹寄出去,我總共在UPS待了不到二十分鐘。 我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經常遇到,人很容易被一些瑣碎事情搞到心煩意亂,簡單一件事情可以把一整天的心情搞壞,但當我們安靜思想一下,許多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糟糕,而每一件事情多少都在考驗我們的人生觀和我們的品格。沒錯,我們可以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動干戈,搞壞自己的心情,嚴重的甚至破壞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但只有稍為轉換一個念頭,大事可以化成小事,小事變成無事。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8)快樂與人際關係
拿出一張紙,分左右兩欄,左欄列出一般人認為(或你認為)叫人不快樂的事情。相信這個不會難倒人,叫人不開心的事情實在很多:生病、貧窮、孤單、生病、工作壓力、財務困難、車禍、下大雨、塞車等,你可以列出許多讓你感到不開心的事情。現在轉到右欄,試試列出一般人認為(或你自己認為)叫人感到「快樂」的事。乍看之下,把左欄項目換成相反詞就是了,但當你想深一層,卻不是那麼一回事,身體沒病痛,財務沒困難,開車沒出車禍,天沒下雨,交通也沒塞車,一切都很順利,那麼,你就感到快樂嗎?你知道答案:這不見得。這實在很值得我們思考。想想看,上一次讓你心裡感到快樂很長一段時間是什麽時候?是在怎樣的情況? 說實在,世上太多事情的發生會叫人感到不快樂,但這些都是偏重負面情況的出現,譬如患病、孤單、貧窮等,但當我們把這些負面事情挪走,那又怎樣?我們仍然不快樂。然而,許多人花很多時間去處理這些負面的事情,嫌身體太胖就跑去減肥,覺得孤單就跑去夜總會唱卡拉OK,失業就隨便找份差事,滿心以為這就是解決不快樂的處方,最終發現,上面所列出來的林林總總其實與快樂扯不上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一個人的快樂指數與外在環境無關,有人把那些中了樂透彩券者與那些身體有殘障的人作比較,發現兩者快樂程度相差不大。另一個研究訪問1956年的美國人,評估他們那時他們的快樂情況,30%美國人認為自己非常快樂;50年之後,調查結果居然還是一樣。想想看,過去50年,無論生活水平、人民醫療、財富和福利等都比以前大幅度增長,但人民快樂程度根本一樣,爲什麽?因為一般人不懂怎樣創造快樂,而只是想到如何除去內心的不快樂-避免孤單寂寞、注意飲食不要患病、運動維持健康。 怎樣才能夠得到長久的快樂?根據分析,能夠帶給人長久快樂的通常是與人有關的事情,譬如說,母親剛生孩子、愛人談戀愛、同事關係良好、家人相處融洽等。原來快樂其實與人際關係是分不開的,這種人際關係包括夫妻、情侶、同事、親屬、家人,換句話說,快樂是與LOVE息息相關。爲什麽小孩子總是那麼快樂,因為他們感到別人愛他們,而他們也能夠愛別人。想想看,一個人在工作上很有成就,是老闆眼中的寵兒,薪水高,但他跟太太的關係卻是一塌糊塗,甚至正在辦離婚,你認為這人會很快樂嗎?絕對不會。 還有,快樂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意思是說,人爲了愛可以不顧一切地付出,以母親和孩子為例子,母親為孩子付出的愛可以超越一切,甚至到了一個忘我的階段,好像她與孩子到了一個沒任何疆界的情況;而母親的心情更會隨著孩子的情緒而起伏。付出的愛越多,得到的愛也越大,內心感受的那份快樂也越深。 所以我們看到,快樂與愛是相連接的。除此以外,快樂與感激態度也是分不開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同意,一個擁有感激態度的人,他也是一個經常喜樂的人;反之,越是不懂得感激的人,他也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所以有人說,感激是好關係的根源,當夫妻之間缺乏這一點,關係就出現問題,一個人如果忘記當初爲什麽要跟對方結婚,忘記過去談戀愛時那美好時光,不懂得感激自己的配偶,那麼他的婚姻也慢慢走向滅亡。夫妻之間唯有學會互相感激,懂得彼此欣賞,美好婚姻關係才能夠維持,人也因此感到幸福快樂。婚姻關係是如此,家人、朋友、同事、主內肢體的關係也是一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7) 金壽映-每天都是最後一天
金壽映是一個韓國人,她在世界的知名度比不上自創《江南Style》的PSY,或溜冰世界冠軍金妍兒,但她的勵志故事卻成為許多人的鼓舞和激勵。 金壽映出生在韓國麗水市的一個貧窮家庭,父親是一位建築工人,母親做一些零工。她念中學時,個性很叛逆,參加幫派活動,騎摩托車,與人打架鬥毆。期間她辍學、離家出走後開始吸毒和喝酒。後來因為聽到一首歌叫《回家》,裏面歌詞說:由於你還年輕,你應當有一個更好的將來。就這樣她踏上回歸路,開始她新的生活。 但她從前幫派的隊友沒有「遺棄」她,經常出現在她家門口,試圖將她奪回來。學校的同學也沒有接納她,處處與她作對,但她的毅力勝過一切艱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她定下自己的夢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記者,但得來的回應不是激勵或鼓掌,乃是周圍的冷嘲熱諷,包括她的父母。 但她沒有因為外人的嘲笑和輕看而動搖自己的夢想,在別人不看好的情況,她居然被韓國極付盛名的延世大學所錄取,大學二年級甚至獲得獎學金支付學費。讀書期間,她開始自己的夢想踏上第一步,成了一位網絡記者,甚至獲得2000年最佳網路記者獎。畢業後,她成功進入美國金融界颇負盛名的高盛集團。但就在這個時候,她卻發現自己得到癌症。 不幸中的大幸,她的癌症發現尚早,她一面治療,一面上班,但突如其來的病卻讓她在忙碌和盲目的歲月中突然領悟過來,在這時刻她體會到,原來死亡可以隨時來臨,明天不見得會臨到,今天可能是人生最後的一天。 在高盛工作期間,她每天都在思考:「僅此一次的人生,究竟該怎麼過呢?」儘管每天看著螢幕上有數百億元進進出出,但對她來說,那是沒有任何意義,這讓她想起大學時期背著行囊在全世界東奔西跑到處旅行那種激動的情景,這個時刻,環球旅行的夢想又重新浮現在她眼前。 於是她將自己這輩子想做的事情全寫下來,總共有73項,這包括到非洲、埃及與印度旅行、看歌舞劇、參加馬拉松、學跳拉丁舞、作慈善、寫書等。以前,她以為來日方長,可以慢慢等著實現,現在她覺得時日無多,於是決定在死前完成自己的心願。她第一個夢想就是離開韓國,很自然,她必須辭去在高盛這薪水優渥的工作,但這不是容易的事情,家人反對,朋友不諒解,不過她還是踏出夢想之路的第一步。 金壽映不但要圓自己有生之年的美夢,更難得的是,她也到處鼓勵別人追求他們的夢想。她到世界各處採訪,學習當地語言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的夢想是什麽?從中國、美國以及印度等二十多個國家的79個城市,她已經向313位當地人詢問同樣一個問題,她讓受訪者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夢想,並拍攝照片和視頻。她計劃收集365位世界各地受訪者的夢想,在網站上展示,從而激發更多的人尋找自己的夢想,並爲自己夢想而奮鬥。在她的計劃中,她準備10年後再次回訪這些受訪者,看看他們的夢想是否實現,他們的生活有什麽改變。 說來很諷刺,金壽映寫出自己夢想清單的時候,是被醫生宣佈得了癌症。爲了不要平凡過完這一生,她列出73項夢想清單,並且傾全力去實現,五年來,她已經完成了將近一半。她現在成為一位知名的演說家,透過出書、網絡、和演講,不但分享自己夢想的經歷,也鼓勵許多人把握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正如她所相信的,每個人都有夢想,但許多人卻不敢往前踏出第一步。金壽映後來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她第一本著作,書名叫:每天都是最後一天。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