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智慧來自聖經的真理

  上一個禮拜講到知識與智慧的分別。那麼人怎樣得到智慧呢?就是必須熟悉神的話,多瞭解聖經的真理。 先看一個小故事。 一對年輕情侶因為意見不同引起衝突,因此到團契輔導夫婦家尋求協助,男方把他的看法告訴作輔導的丈夫,他聽完之後,就說,「你是對的」;之後輪到女方述說她的故事,輔導聽完,他也說,「你是對的」。輔導太太聽到之後,把先生拉到房間說,「男生說完,你說他對,女生說完,你也說對,怎可能兩邊都對?」丈夫聽完之後,對太太說,「你也是對的。」 你說丈夫有智慧嗎?是非黑白都無法分辨清楚,相信你也不會找這個人作你的輔導。 能夠分辨對錯是非黑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夫妻爲什麽吵架,上司和下屬爲什麽起衝突?都是因為雙方的對錯標準不一樣,所以才勞師動眾,尋找牧師、導師、或法官的幫助,期盼一個有智慧的第三者能夠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但問題是,有誰的衡量標準是正確無誤的?人很容易受到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社會文化影響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和判決,今天大眾傳媒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衡量對錯的標準,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便無法協助別人作有智慧的判斷,自己也無法作一個明智的決定。 美國的童子軍過去都是一個觀念保守的組織,是維持傳統家庭的一個團體,這個民間機構過往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念與聖經原則都非常吻合,但這個超過百年的傳統目前受到很大的挑戰,這個團體正在考慮修正一個慣例,就是允許同性戀者作為孩子的導師,不過讓許多父母感到迷惑的是,連Bill Gates和Hillary Clinton也插上一嘴,他們都贊同這個提議。中國有一個名作家,他女兒四五歲的時候,他在自己的博客說,當他女兒到了十八歲的時候,他送給女兒的禮物是一句話,「記得帶避孕套」,這個人的名字叫韓寒,據說中國有80%的人贊成他所講的話。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的價值觀跟過去很不一樣,同居、墮胎、離婚、婚外情、同性戀,這等事情過去都是禁忌,但現在許多人認為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許多人認為人權至上,只要兩廂情願,不傷害到別人,彼此不應該干涉。如此類推,作假、貪污、欺騙也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反正每個人都這樣做,不這樣做就是笨瓜,不合潮流,小心不要被人抓到就好了,這就是當今的社會文化。 有人說,文化可比喻成一家商店,這家商店因為曾經受到一些頑童搗蛋作亂,店裏貨品和價目標籤亂作一團,本來昂貴的東西卻貼上非常廉價的價格,而一些價值不高的貨品卻標上很高的價錢,現今社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這樣,搞不清楚人生中哪一個項目是重要的,哪一個是次要的,生命中重要的品格、健康、家庭、心靈、人際關係不當一回事,次要短暫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卻捨命追逐。不但價目標籤搞錯了,冒牌貨品也層出不窮,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快樂,天倫之樂、心靈滿足、內心平安等,但這世界幸福快樂的仿造品滿街都是,於是夜夜笙歌,天天卡拉OK,色情場所、賭場、酒吧等成了許多人最嚮往的事情,沒錯這些東西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卻導致長期的痛苦。唯有智慧人,他們擁有區分、判斷、瞭解價值貴賤的能力,他們也可以分辨幸福快樂貨品的真偽。 人如何得到這些分辨能力?他必須懂得真理,「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篇19:7;「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書9:10。一個人唯有認識耶和華,明白聖經真理,他們便不會受到屬世文化的影響,他們能夠按照聖經的教導而明辨真理,辨別對錯,明白是非和黑白,也能分辨何謂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不會用世人衡量的標準作不明智的決定,他們能夠按照聖經真理生活,協助迷失的人。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5) 智慧人生

  如果神問你,在你生命中,有哪一樣東西是你最渴望的?我可以馬上圓你的夢,你會如何對神說?許多年前,神曾經如此問所羅門王,而他沒有求富貴,也沒有求榮譽,或求享樂和舒適,他向神求智慧。神非常欣賞所羅門這要求,於是神成全了他,最終所羅門王成為世上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人。 許多人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性,智慧可說是與我們生活每一個層次息息相關。 什麽是智慧? 智慧是從神的角度看事情。智慧不是知識,從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得到知識,上學、修課、培訓、看雜誌、閱讀書本、自修等,人可以透過許多不同渠道獲取知識,但知識豐富並不保證人就有智慧,我們所認識的朋友當中,不乏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但他們不見得有智慧;反而,有些人受教育不多,但處事卻很有智慧。 爲什麽智慧對我們來說是那麼重要?因為人生中許多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是人缺乏智慧,他們做了很多不明智的決定。譬如說,爲什麽有人出現財務問題?因為他做了許多愚昧的財務決定(道聼塗説亂買股票);爲什麽有人婚姻關係破裂?因為他在婚姻關係上做了一個愚昧決定(搞婚外情)。總歸來說,人生許多問題源於不明智的抉擇,人自作聰明,自以為是,不遵從神的教訓而做出不合乎神心意的決定:有人用旁門左道賺錢,最後在經濟上搞到一團糟;有人爲了滿足個人情欲亂搞男女關係,結果在婚姻關係上弄到人仰馬翻;有人在選擇工作上,以為是出人頭地的捷徑,最後把事業搞到一塌糊塗。所以可以看到,人生問題往往是源於一個錯誤的決定,缺乏智慧的抉擇就會帶來痛苦的後果。 看下面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當我還在擔任工程師的時候,我的頂頭上司,比我大至少二十歲,且職位比我高許多,正所謂位高權重,許多人對他望而生畏。而後,神呼召我,從一個修理機器的人,轉去幫助心靈有需要的人。十年過後,我這位頂頭上司也從職場退下來,時隔多年,只有一次在一家餐館見過他,稍微跟他聊過天。最近從朋友那裡得知,他成了齊人,但可惜的是,他無法享受齊人之福。 他年輕的時候就結婚,太太爲他生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都品學兼優,長大後都事業有成,夫婦都為這幾個孩子感到驕傲,而他在自己事業上也出類拔萃,從一位普通工程師晋升到高級主管,晚年帶著最高榮耀退休。夫妻本來可以安享晚年,他卻無法安分守己,在某一個場合中遇到第三者,但糟糠之妻卻不肯如此下臺,「難得的是」,第三者不介意兩婦共事一夫,於是出現三人共處一屋的景況,於是無論到哪裡,出入餐廳、坐飛機旅行,都出現三人行這個奇怪現象。表面來看,這好像是齊人之福,但他內心的痛苦只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自知。因為自從出現第三者後,他過去的朋友全與跟他劃分界線,結婚的深怕自己的婚姻跟他一樣出現第三者,與他不相熟的,把他看作是異類。他的三個孩子呢?每個都為自己母親憤憤不平,認為這父親簡直是無理取鬧,而且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根本不知道怎樣稱呼這個新來的女人。過去逢年過節兒女們都帶著孩子回家相聚,從此之後,他們再不願意踏入家門一步,於是家不再是家,但他又捨不得這個「得來不易的女人」。原配是無可選擇才瓜分自己的丈夫,想當然,她也絕對不會善待這個新來的女人,一個是撒萊,一個是夏甲,家裡會有安寧嗎? 有個老故事是這麽說的,兩個建築工人坐下來一起吃午餐,其中一個打開便當盒就抱怨:「實在討厭!肉卷三明治……我討厭吃這種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麽話也沒說。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裏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麽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沈默。第三天,兩人又要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又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插嘴說:「爲什麽你不乾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麽啊?我沒有結婚,午餐都是我自己做的。」 覺得好笑嗎?想深一層,很多煩惱是自找的。 有知識但缺乏智慧的例子可以說是多得不可勝數。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4) 無中生有

  一對熱戀的情侶,已相識許多年,彼此都深愛對方,可以說到了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地步。某年,男生要暫時到異地工作,每三四個月才回來相聚一次。兩個人靠電話和電子郵件保持聯絡。年底,女生找機會到男生的城市探望一位好知己,不過最主要還是探望相愛的男朋友。男生除了上班,平常也在教會教主日學,因此常有女大學生請教聖經問題。來探望的這位女生看到心中很不是滋味,認定男朋友花心,她待了兩天就離開,回去之後越想越生氣,認定對方已經移情別戀,不久她患上抑鬱症,但她強忍淚水,不讓對方知道,從此與對方劃清界線,電話不接,電郵不回,男方也搞不清楚是什麽一回事,一段美好的情侶關係因此給搞砸了。 這讓我想到在每日箴言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推銷員在傍晚時分開車回家,外面下著毛毛雨,突然他覺得車子震動異常厲害,下車查看,一個輪胎破了。很不幸的是,他那天沒帶工具箱,沒有換輪胎的器具。他看到不遠處有一戶人家,但燈沒亮,心想,也許可以和這家人借用扳手器具。當他一面走去,心裡也在盤算,萬一主人已經上床睡覺,我這樣敲門對方可能不高興,對方可能會說,「你有沒有搞錯?這麼晚找我麻煩!」或者這人根本不願意幫忙,不願意借工具給我。推銷員想到這裡,心裡就有點氣,心想這家主人實在很吝嗇小氣,連一個小工具也不願意借用幫忙。這時候,他已經來到這家人的門口,當他敲門時,裏面有人應門,問說:「是誰?」 這時候推銷員怒氣沖沖地大聲喊說,「誰稀罕你的扳手,就算這城市裡只有你一家人,我也不會求你幫忙。」 這種「無中生有」的例子隨時可以找到,聖經就有兩個例子。一個記載在舊約,一個在新約。 聖經舊約士師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士師記七-八章)。當時士師秉政,以色列有一段時期受到米甸人的欺壓,神興起基甸作以色列人的士師,他號召以色列好幾個支派出兵圍攻敵人,但卻沒有向老大以法蓮支派打招呼。而法蓮支派「無中生有」,認定對方不找他們出兵是對他們不尊重,於是要找這個領袖基甸算帳。 「以法蓮人對基甸說、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士師記8:1 ) 幸好這位士師處理合宜,把本來箭在弦上的一場大戰擺平了。 許多年後,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但這次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同樣是這以法蓮在耍老大,但對手卻不是基甸,而是另一個士師耶弗他。以法蓮責怪對方出戰沒有邀請他們,聖經這樣記載: 「以法蓮人聚集、到了北方、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士師記12:1 ) 但這次的耶弗他完全不買帳,一場內戰就這樣爆發,搞到四萬二千人在這場戰爭中喪命(參士師記十二章)。 新約在耶穌與門徒之間也出現過無中生有的例子。馬太福音第四章這樣記載: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祂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祂同行。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祂,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馬可福音4:35-41) 這裡說,一次耶穌跟門徒坐船渡海,耶穌正在船尾睡覺,突然起了風暴,門徒很害怕,他們把耶穌叫醒,說,「你不顧我們嗎?」門徒看到風暴害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在這個情況下指責耶穌就實在很莫名其妙,耶穌不是跳到水裏面逃走,他跟門徒都是在同一條船上,如果要喪命,祂應該是第一個被淹死,因為其他人都是醒的,只有祂一個人在睡覺。門徒合理的處理方法是把耶穌叫醒,叫祂準備逃生,但門徒卻不是這樣,他們無中生有,指責耶穌沒有看顧他們。結果惹來耶穌的責備。 想想看,你是否經常出現這種錯誤的思想,最後搞得誤會重重,把關係搞砸了,最後自己白生氣一場,叫自己白受罪。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3) 如何解讀

  人的經驗是累積的,而且神也賦予人智慧,懂得作邏輯推理和歸納。譬如說,小孩子第一次看到一隻在地上爬行的小昆蟲,後來知道這個叫螞蟻,多次經驗後,他對螞蟻的樣子有了概念。後來他又發現螞蟻最常出現在有甜食的地方,於是歸納出螞蟻喜歡吃甜的東西,不但如此,經驗也讓這個孩子知道螞蟻會咬人,而且很痛,於是對螞蟻他學會敬而遠之。這種學習稱作是generalization,中文翻譯是廣義化,或稱作是概化。廣義化的觀念既有好處但也有缺點,好處是幫助人累積知識,增加一般性常識,壞處是它叫人容易落入一概而論的陷阱,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腦筋有時候來不及轉彎,這會造成情緒上的困擾。 從廣義化觀念轉到人的思想和情緒。眾所周知,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人思想所左右,譬如說,一個女生在遠處看到一位男士戴墨鏡,穿黑衣,嘴上叼著一根煙,於是腦中想到不安全,內心出現恐懼,便朝另一個方向加快腳步離去。是她看到這陌生人感到害怕嗎?不是,乃是她看到這人,經過短時間的思考評估,認為這情況不是很安全,是思想喚起她的懼怕。按次序排列是這樣:看到一位戴墨鏡陌生人(事件),想到危險(思想),感到害怕(情緒),最後決定逃跑(行動)。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在百貨公司遠處看到一位長頭髮的女孩,外表似曾相識,他想起一個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心裡感到異常興奮,於是加速往那個方向走過去,過程次序也是一樣:看到一個長頭髮女生(事件),想到心儀的女孩(思想),因此感到興奮(情緒),快步追過去(行動)。把這個程序套用在一個沒有得到獎牌的球隊教練身上,情況也很類似,球隊沒有得到獎牌(事件發生),「我當教練很失敗、我沒用」(思想),感到沮喪憂鬱(情緒),於是懸樑自盡(行動)。請特別注意一點,不是事件喚起人的情緒反應,中間過程還經過了思想這部份,意思是說,儘管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如果當事人的解讀不同,他的思想自然不一樣,那麼他的情緒也不同,結果也將不一樣。 看下面一個例子。 有一個老兄,他最近買了一部高檔二手車,價錢公道,外型美觀,高興之餘,他忍不住開著車子到處兜風溜達。那天下雨路滑,來到一個急轉彎處,由於車速過快,儘管他緊急刹車,但車子還是往旁邊的一顆樹撞去。他驚魂甫定,從車子走出來,看到新買的車子撞成那個樣子,心涼了一半。他記得車子尚未有保險,看來車子只好報銷,一萬多塊錢註定泡湯,但怨天尤人又有什麽用?只怪自己開車太大意。冷靜過後,他打電話叫拖車公司把車子處理好,之後打電話向家人求救。在等待家人接他回家的期間,他心裏難過到極點,不斷責怪自己。就在這個時刻,一部車子也是在這個急轉彎地方失控,往他車禍的同一方向撞了過來,撞向同一棵樹,司機在當場昏迷,流了很多血,醫院救護車接到通知過來後,救護人員經過一番功夫,才把傷者從汽車殘骸中救出來,並且火速送往急救室,對方性命安危尚且不知道,但那部全新的淩志汽車看來是報廢了。過了一會,前面車禍的那個老兄,他家人來到,在回家路上,這老兄發現他本來自責和憂悶的心情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另一種感覺,不是特別興奮,但心情沒先前那麼沉重,爲什麽?因為跟那個被送到醫院的人相比,他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少他沒有因車禍受傷或死亡,車子報銷但人卻平安。 想想看,車禍的發生並沒有改變,他車子還是要報銷,金錢損失無法避免,爲什麽他先前心情那麼低落,一下子人變得很平靜,不再感到沮喪憂悶?原因是他思想改變了,他對車禍的解讀不再一樣。先前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想到車子沒保險、一萬塊錢泡湯(思想),心裡感到憂悶難過(情緒),強烈自責(行動)。後來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我沒有受傷或殘廢、人仍然活著(思想),憂悶難過減少(情緒),也許應該來一個慶生會(行動)。 同樣事件發生,當一個人對發生事情解讀不一樣,他的想法不同,那麼他的情緒反應也不一樣。所以你可以發現,人的情緒在於一個人對事情發生之後如何解讀,思想深深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但遺憾的是,人往往因為某些原因,他們對發生事情的看法容易出現偏差,正如前面提到的,人的經歷學會邏輯推論,看到事情發生而作出概論,但這種經驗也很容易作出一概而論的錯誤結論,過去碰到幾個不誠實的基督徒,於是認為基督徒都是一群偽君子;或者看到幾個相熟朋友結婚出軌,擔心自己婚姻也保不住,整天對自己的配偶疑神疑鬼,類似這種未按實據而作出判斷的想法,被稱為思想扭曲。所以,聖經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書4:23)。羅馬書保羅也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1),這兩段經文都提醒我們,要經常注意我們的思想,事情發生是好是壞,有時候並非絕對,最重要的是人對事情發生如何解讀,人用什麽角度看事情,這才是最重要。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2) 上天的呼喚(Calling)

  一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他在紐約一家很有名氣的事務所當律師,因為工作出色,公司還考慮邀請他成為事務所股東之一。他住在一所很豪華的公寓,從客廳往外看,整個中央公園就在眼底。最近他買了一部全新的淩志汽車,還是用現鈔買的。 他工作非常勤勞,每個禮拜至少有60小時在辦公室,不過對他來說,每天從床上爬起來卻是很要命的事情,因為他覺得每天這樣上下班實在很累人,客戶排隊等著他會面,一大堆文件要批閱,數不清的合約等著要簽字。在他的理想世界中,其實畫廊的工作才是他最喜歡做的事,這年輕人在繪畫方面很有才華,不少畫廊老板很願意跟他合作,但他心裡有數,畫廊這行業的薪水,跟事務所賺的錢是完全不能相比,收入不固定,而且所賺的錢,無法讓他住這麼漂亮的公寓,他也不可能開這麼豪華的車子。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選擇? 談到工作,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Tal Ben-Shahar曾經講過,工作有分三個層次:job、career、and calling,job是指一份工作,談不上個人興趣或愛好,工作只是爲了糊口,目的只是爲了一張定時的paycheck;Career比job好一點,當事人對這份工作有一點興趣,但工作的目的可能爲了高薪、升遷、或出人頭地,前面講到在事務所工作那位年輕人可能屬於這一類,如果沒有這麼高的薪水,他絕對不會繼續做這工作。至於calling,那就是當事人能夠把上天給他的恩賜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工作不是爲了糊口,也不是爲了生活,乃是個人興趣或愛好,能夠領取高薪或榮譽當然是好,但金錢、掌聲、高位絕不是他工作的原動力。 籃球明星Michael Jordon曾經這樣說,有人願意高薪請他做他自己喜歡作的事情,這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打籃球正是上天對他的呼喚。當然,Michael Jordon實在很得天獨厚,一方面作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擁有天文數字的薪水。 一個台灣人,他的名字叫康世能。這人以前開貿易公司,後來賠了股票,最後甚至搞到破產。他連找幾份工作都被拒絕,逼不得已作了計程車司機。但康世能作司機跟一般開計程車的很不一樣,他把自己的工作當作專業,他印名片,穿襯衫打領帶,戴白手套,梳理頭髮,把車子裡裡外外弄得非常乾淨。而且他抱著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原則,不管車資多少,總要客氣有禮待人。他曾經載過一個行李很多但行動奇慢的太太,車資雖不到台幣100元(港幣十幾塊),但康世能待對方友善如一,結果對方每次出門坐計程車都特別找他。正因為康世能把這份工作做得非常專業,他五成的客人都是熟客,每個月跑六十趟機場是平常事,過去台灣計程車司機每月平均收入只有兩萬多塊錢,他的收入卻是十萬以上。 上個禮拜提到那位在便利店7-11作運輸工作的Igor,跟這裡提到的計程車司機康世能,他們的工作並非頂高尚,薪水也不是總裁主管級,但他們卻是抱著上天呼喚而工作,因此他們不但享受自己所做的,也因為對工作的熱忱而得到很好的回報。可以想像,他們不但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因此得到別人的尊重。康世能自從被傳媒報導他的故事,一下子成為許多人追捧的對象,甚至有大學團體邀請他作專題演講,鼓勵更多人不要以金錢多寡選擇自己的工作,乃是回應上帝的呼喚,做自己享受的工作,這樣不但別人蒙福,自己也樂在其中。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