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Aimee Coepland

  2012年5月1日,24歲West Georgia大學研究生Aimee Copeland,她跟朋友在公園玩滑纜的時候,因為纜繩意外折斷,她掉在地上而受傷,一條腿刮了一個大傷口,到醫院逢了22針,滿以為這就沒事,誰知道,她的惡夢才開始。三天後,她感到痛苦難當,到了急診室,醫生才發現她被食肉細菌感染,爲了保存她的生命,醫生只好為她進行截肢手術,把她的左腿切除,但她的病情沒有好轉,醫生想盡各種方法挽救她的生命,父母不但為她禱告,也發出電郵請有心信徒也為她祈求。三個月之後,Aimee終於出院,她的生命保存下來,但她失去了雙手、雙腿、和雙腳,從此她需要靠著所安裝義肢走路和幹活。   Aimee所遭遇的情況起初並沒有引起傳媒很大的注意,因為像她不幸的遭遇每天在美國隨時發生,有因車禍而殘廢,有因龍捲風而家破人亡,所以Aimee患病被截肢這件事情起初的確不太引起記者的興趣,但Aimee因失去四肢之後的回應與其他人很不一樣,這才引起當地傳媒一窩蜂訪問她。記者發現,這位失去四肢的年輕女孩,出院之後只有短暫時候與父母同住,一個月之後,她就搬到新的地方過她的獨立生活,不但如此,她還計劃要完成她研究所的碩士學位,日後準備以她在患病過程所經歷的,幫助那些同病相憐的人,她也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在身體上有殘障但心理無法克服的人。記者不但被她這種「宏圖大志」所吸引,更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這個失去四肢的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在接受訪問過程中,臉上一直保持她那非常燦爛的笑容,從沒有因自己身體有缺陷而感到難過,被問到在公園的意外是否讓她感到懊悔?是否會問上天:爲什麽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她帶著笑容回答說,這種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她只是碰巧遇上了,她從沒因這件事情埋怨神。一個才24歲的女孩子居然有那麼成熟的思想,實在很難得。   我以前在我的blog講過,一個人的喜樂與環境無關。曾經有人作過測驗,從一張照片中看一個人的笑容,就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經常喜樂。笑容有分杜氏笑容和空中小姐笑容,前者是真笑,是發自內心,不受環境影響,他們人際關係好,婚姻比較美滿,事業也容易成功;倒過來,空中小姐的笑容是虛假的,是爲了照相而擠出一點點笑容,他們基本上不喜樂,是按環境而快樂,環境好時心情好,環境變差人就不快樂,因此她們的婚姻比較不美滿,事業難有成就。   講到真假笑容,我不期然想到Aimee Copeland,這個意外尚未發生以前,她的笑容是杜氏笑容還是空中小姐的笑容?   果然沒錯,我透過網絡搜索引擎找到她意外以前一張的照片,她笑得很美,笑得很燦爛,跟記者在醫院採訪時所拍她的照片,笑容仍然一樣。   曾經有人作過研究,事件好壞的發生是否影響一個人的喜樂?而影響時間有多長?譬如說,一個男孩子暗戀一位女生,他出盡法寶,對方終於與他約會,理所當然,他的喜樂指數鐵定比以前超高;最後他得到對方芳心,願意下嫁,這時候他的喜樂指數應該爆燈。問題是,這個喜樂指數能夠維持多久?根據專家研究,最多只有六個月,意思是,六個月之後,他的喜樂指數回到以前沒有認識他太太那個水平。同樣,如果一個人遇到一個很大的打擊(也是用約會作例子),這男生喜歡一個女孩,但對方情有獨鍾,喜歡另一個男孩,很自然,這被人拒絕的男生一定會感到很難過,心情會憂悶,不用說,他的喜樂指數會降下來;如果某天看到對方準備論婚嫁,他的喜樂指數更是跌到谷底。問題是,這個指數會永遠停留谷底嗎?不會的!根據研究,又是過了六個月,這個喜樂指數會慢慢回到他沒有遇見那心儀女孩以前的水平。意思很明顯,一個人的喜樂指數是相當穩定的,好的事情發生會提升喜樂,但這種現象維持時間不會很久;同樣的,悲傷難過的事情,會讓人失去喜樂,但這也不會維持很久,很快就可以恢復過來。   現在要問的問題是,你平常的喜樂指數是在哪裡?是偏高?還是經常偏低?上面提到那個截肢女生Aimee Coepland,正因為她本身的喜樂指數經常維持在高位,儘管她失去四肢,她也許短暫失去了喜樂,但經過很短的時間(六個月不到),她的喜樂又回來了。倒過來,如果她過去的喜樂指數本來很低的,經過這個打擊,她的喜樂也永遠在低迷階段。   講到這裡,我們自然會問:一個人怎樣能夠做到像Aimee Copeland那個樣子,常常維持一個高水平的喜樂指數?這是我們需要思想的課題,日後我會點點滴滴談營造喜樂有關的題目。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19)先天後天責任

  有一對夫婦,兩個人都是來自中國,夫妻兩人都曾經受過高深教育,太太首先到美國深造,畢業後在一家貿易公司當主管,之後先生申請來美念書,畢業後也在一家電子器材找到一份很稱心的工作。夫婦兩人對美國政治都很有興趣,但喜歡的政黨卻不一樣,一個親共和黨,一個喜歡民主黨。某年美國大選,兩候選人爭辯激烈,全國性轉播,夫妻兩人在電視機面前也爭辯的不相上下,辯論過程中,太太突然爆了一句話,「我來美國比你早,美國政治你懂什麽?」先生臉色一沉,在怒氣中擱打了對方一巴掌,太太臉上青了一塊,她一氣之下報警,到了法庭,法官問過原因,覺得沒什麽大不了事情,只要求夫婦尋找婚姻協談。在協談過程中,先生無意說了一句話,「明知道我是湖南人,還故意講這些挑釁的話,你不是自找麻煩嗎?」   這位先生居然把自己的脾氣歸咎他是湖南。有人以出生地為自己火爆脾氣找藉口,但有人卻把自己幸福、快樂、或命運與否歸於他們的星座、十二生肖、甚至時辰八字。   「我是蛇年出生,根據中國古人說法,我的優點是沉著冷靜,但缺點是我很自大,並且多疑,有強烈嫉妒和報復心,心胸狹窄,對人冷漠無情,在大事面前就優柔寡斷。更不幸的我討了一個屬龍的太太,結果相生相剋,家裡常常搞到一團糟,夫妻每天相對如『冰』。」   「我出生那一年,外婆過世,家道中落,父母把我的時辰八字拿去給算命先生推算,他說我的命很硬,是家裡的大剋星,村裡每個人都知道我的事,我從此被家人奚落,被鄰居輕看。後來我奮發圖強考進大學離開家門,但我總覺得別人瞧不起我,因此我感到很不快樂。」   一個人,不管他以個人脾氣歸於出生地方,或以星座、十二生肖、或時辰八字來解釋個人行為,目的不外要人知道,我的個性就像我的身高和皮膚顏色一樣。與生俱來;如果這個人個性悲觀消極的,心中早認定自己天生就是一個拖累別人的掃把星,他就更會認為自己不幸福、不快樂都是命中註定。   從心理學家的角度分析,一個人的快樂與否,跟一個人的性格分不開的,想想看,一個樂觀、開朗、合群、活潑的人,他們無論在職場上或人際關係上都有優勢,人當然容易感到幸福快樂;相反的,那些個性悲觀、孤僻、消極的人,他們人際關係比較差,不容易與人合作共事,因此滿足感比較低,幸福快樂感自然比不上個性樂觀外向的人。但一個人把自己幸福快樂與命運劃上一個等號,怪自己八字不要,怪自己生錯地方,生錯家庭,認為自己命中註定是苦命人,那是一個嚴重錯誤的想法。   先天因素對人個性影響最有說服力應該首推心理學界最富盛名的明尼蘇達雙生子研究。這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很多年前的一個研究計劃,他們曾經對50對同卵雙胞胎做過深入的研究,這些雙胞胎因著家庭因素,在出生之後不久,就被不同家庭所領養,從小就被隔離,而且都在不同的環境長大,相隔37年後因著這個大學研究才有機會碰面,出乎研究人員意料之外,這些從小被分開的雙胞胎,後來結婚生子,娶妻的太太名字居然是一樣,他們被配偶所吸引的原因也是很類似,所喝的啤酒牌子是一樣,生了孩子之後所取的名字也是一樣。他們個性非常相似,自然他們的快樂程度也是差不多。   正因為這個破天荒的雙胞胎的研究,導致兩個研究教授(Lykken & Tellegen)起初作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既然個性是天生的,那麼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和行為,就跟改變一個人的身高一樣,根本是不可能的。   且慢對這兩教授所講的話急於照單全收,許多年之後,這兩個教授親自推翻自己所講的話。因為他們發現研究結果只可以應用在一般人身上,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   也是在一個雙生子的研究個案中,推翻了兩位教授的結論。研究單位訪問一對成人的雙生子,他們都是來自破碎家庭,童年時代,父親經常酗酒,酒醉後就找孩子發洩怒氣。兩人長大後自力更新,到外地謀生,他們偶然碰面但絕少回家,枉說與父親維持任何親密關係。研究人員探訪這對兩個弟兄時,他們都30過外,並且已經成家立業。雙生子的哥哥不但酗酒而且吸毒,最後因為虐待孩子而搞到妻離子散,當問到對方爲什麽會搞成這個樣子?他說,這有什麽大驚小怪?我父親是一個酒鬼,我身體有他的基因,我又這種環境長大,我遺傳父親的個性與習慣,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之後,研究人員找到雙生子的弟弟,他也結婚生了孩子,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有一個美好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夫妻恩愛,孩子聽話乖巧,跟他哥哥家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很自然,研究人員問爲什麽他跟父親和哥哥判若兩人?對方說,我看到我父親那個鬼樣子,我發誓絕對不要跟他一樣,我年輕時就決定要過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我要有一個滿足快樂的家庭。   所以我們看到,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有三個原因,先天因素、後天環境、和個人責任,而最大決定因素還是個人的選擇。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18)心靈魔術

  心理學有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術語,叫priming effect,中文翻譯成啟動效應,那是指當一個人在潛意識收到一個信息之後,這個信息能夠直接影響到他的思想和行為。把這個心理作用運用最成功的是一位被稱為心靈魔術師的英國人,他的名字叫Derren Brown。一次他邀請一位英國相當有名的電影明星Simon Pegg到他的工作室接受訪問,Derren告訴對方,他知道Simon Pegg生日快到,問對方是否想到要什麽禮物?這電影明星說他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決定,而且把心中這個秘密寫在一張紙頭上,而紙頭就存放在他的皮夾裏面,不會有人知道。魔術師Derren說,他已經猜到他的秘密,而且他也為對方預備了這個禮物,而這個禮物就在他的工作室,放在一個封閉的箱子裏面。在Derren尚未公佈這個禮物以前,他要Simon Pegg親自說出他要的是什麽禮物,事後他會打開木箱印證。接下來,Derren用了不到三分鐘時間跟對方「抬杠」,沒多久這電影明星就如盤托出,說他要的就是一部紅色BMX牌子的腳踏車,而當他親自打開那個木箱,裏面存放的正是一輛嶄新紅色腳踏車,牌子也是BMX。問題是,這真的是Simon Pegg預期所要的禮物嗎?當他從皮夾拿出他一個月前所寫的紙頭,他發現他本來想要的是一件外套,而不是腳踏車,那爲什麽他臨時改變初哀?這就是Derren Brown驚人之處,他是透過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攪亂了對方,而Simon Pegg潛意識受到他的擺佈,最後改變自己想法,外套就變成了腳踏車。到底Darren Brown做了什麽手腳?首先,在他的工作室,他擺放一座正在轉動的錄音裝置,而Simon Pegg的視線所看到的,就好像看到腳踏車輪子正在轉動一樣,而Derren所講的每一句話,有意無意都提到與腳踏車零件有關的字眼,譬如說,saddle(坐墊),handle(腳踏車握柄),tires(兩個輪胎)等,這些字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腳踏車。結果經過一輪無形「洗腦」之後,Simon Pegg最後決定,他最想要的禮物就是一部BMX的腳踏車,而這正是Derren Brown放在木箱的禮物,這就是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 現在你知道爲什麽廣告商願意花上千萬元在電視上登廣告,在高速公路上,豎起巨大廣告牌子,這些廣告費絕對不是白花的。知道這個,你可以瞭解今天社會變得那麼色情和暴力,因為許多人每天從網絡、新聞、刊物、雜誌所接觸的都是與色情和暴力有關的東西,美其名是個人自由,但耳濡目染,人不但對罪惡的事變得麻木,潛意識更讓自己參與在其中,連自己成為一個加害者都不知道。 啟動效應還有一點值得討論的。根據這個效應,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Ellen Langer在1979年做了一個很有趣味的實驗,她和4個研究生,帶著16個年齡介乎70到80歲的男士到一個很安逸舒適的地方渡過一個為期三天的長週末,他們所居住的環境是經過精心策劃,裏面的佈置完全是1959年時代的東西,包括那個年代的新聞雜誌、報紙、電視轉播、電臺播音,而他們那幾天所討論的話題和活動也是跟那個年代有關的事情,反正是讓這群過氣人物,把他們的回憶和生活時光暫時倒流20年。心理學教授想知道,人如果把時光倒流20年,對一個人的身心靈會產生什麽的變化? Langer教授和幾個學生同時設計一個用來測量年齡有關的指標,他們在作這個實驗以前,首先測量參與者的手指長度、關節彈性程度、雙手靈活度等。度假完畢之後,再為他們測量一次。研究結果指出,在這群長者在進入營地以前和出營之後,產生有很顯著的差別,63%的參與者,他們的身心靈都比以前有明顯的進步。 才經過一個禮拜的「洗腦」,這些老年人已經出現脫胎換骨的改變,獨立能力、聽力、記憶力、靈活度、胃口等都有顯明的變化,身高、體重、走路、活動更是如此,因著手指變長,他們的關節炎情況因而減輕,他們站立時間也比較久,連外人看他們,比舊照片的樣子相比,他們顯得年輕多了。 專家因此建議,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更年輕,最好常與年輕人有更多的互動,並且避免接觸與老的相關詞句,譬如說:拐杖、皺紋、退休、老人院等。縱使這不見得讓你長命百歲,但至少讓你活得年輕和更有活力。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17) Roger Bannister

  在美國,好幾届奧運都讓NBC 電視臺奪得獨家轉播權,上一屆的北京奧運如此,2012的倫敦奧運也是一樣。爲了引起大眾對奧運的興趣,電視臺除了實地現場轉播,同時也會描述當地一些文物歷史,介紹一些有爭奪獎牌的選手,和回憶過去一些劃時代的運動健將。今年NBC電視臺所介紹的人物當中,卻有一個不太被人認識,但卻是讓許多心理學家經常提到的人物,他的名字叫Roger Bannister。 Roger Bannister曾經是牛津大學醫學院一位學生,他也是一位很出色的跑手,他擅長跑一英里的中距離賽跑,不過他的成績不是頂好,他以前一英里最好的賽跑時間是四分12秒,這個成績在當時是中規中矩。於是他苦練,從四分12秒,一直進步到四分五秒,最後是四分兩秒,到了這個地步,他跟其他選手一樣,都無法突破。而事實上,根據1954年以前的醫學分析和研究,在四分鐘之內跑一英里應該是人體的極限,醫生和科學家都認為如此,而賽跑者也證明科學分析是對的,一個人也許可以跑出四分鐘兩秒,甚至四分鐘一秒,但絕不可能少於四分鐘。   但Roger Bannister卻大言不慚說,在四分鐘之內跑一英里是絕對有可能的,他自豪說,他要證明所有醫生、科學家、和跑步選手是錯的。儘管他這樣說,他也拼命訓練自己,但他一直沒有突破這個科學家認為的障礙…..直等到1954年5月6日。   那一天,他在自己學校的操場上,用了3分59秒跑完一英里。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這樣說,「科學遭遇挑戰」﹑「醫生被戰勝」﹑「不可能成為可能」。一英里突破四分鐘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過去數十年沒有人做到的,現在被Roger Bannister用事實證明是可以做到的。但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過去幾十年沒人可以打破的記錄,自從Roger Bannister用事實證明是可能之後,過了六個禮拜,澳大利亞的John Landy以3分57.9秒完成 ;第二年,有37個選手在四分鐘主內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過300個選手突破四分鐘這個極限。   怎樣解釋這個奇怪的現象?   不是新技術,不是新的訓練,乃是人的信念問題。   Roger Bannister一直認為在四分鐘完成一英里是可能的,儘管所有專家、醫生、科學家如何取笑他,但他的信念始終不變,他抱著這個信念,並且苦練,最終他證明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在他以前,爲什麽沒有人能夠突破這個四分鐘極限,等他突破這個極限之後,卻陸陸續續有幾百人做到了,爲什麽?過去這些運動選手並非受到自己身體極限所影響,乃是受到心理極限所限制,因為過去沒有人曾經超越這個局限,而所有專家也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得到。正因為受到這個心理限制,所有選手都無法超越這個四分鐘的極限,但當他們發現四分鐘的極限原來不是牢不可破,信念改變了,選手就能夠突破這個極限。   Roger Bannister因著自己的信念而突破一英里四分鐘這個極限,這個後來被稱為「自我預言的應驗」,意思是說,一個人對自己的期許,將會在往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簡單來說,就是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當然這個「自我預言的應驗」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如果一個高中生第一次考試不很理想,他認定自己很笨,不是讀書的材料,很自然,他不會奮發圖強。因為他讀書不認真,於是考試成績平平,結果沒有考上大學,於是他的自我預言果然應驗了。但倒過來,這個學生第一次考試不很理想,但他認為,如果願意花時間,多勤勞,多努力,他一定可以考到更理想成績,於是他不斷下功夫,不斷努力求上進,結果他期末考拿到高分。一次成功增加他對自己的信心,日後更上一層樓,不但考進大學,更是以最好的成績畢業,他的自我預言也應驗了。   Roger Bannister的故事可以成為很多人的借鏡,但要注意一個地方,不是光有信念就會成功,人還是需要花精神力氣去讓信念成為事實,如果Roger光有信念而沒有行動,他也是無法成功,他的預言也不會應驗。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16)賴昌星

  提起賴昌星,這一代的中國人對他一點不陌生。他沒有得過奧運金牌,也沒有得過諾貝爾獎,但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傳戶曉,連前總理朱鎔基都好幾次提過他的名字。不是因為他幹過什麽豐功偉績,乃是他實在丟盡中國政府的顔面。一個不學無術的無賴,居然可以在中國橫行無忌、隻手遮天很長一段時間。這並非他有超人本事,乃是他能夠抓住人貪婪的罪性,錢從他的左手來,然後右手送給任何讓他更能夠發大財的人,這就成了善性循環,於是財源滾滾,萬事亨通,在中國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變得通行無阻。這傢伙最後還居然想到用錢收買朱總理,這次碰到大鐵板,於是只好卷席走路,他就帶著千萬家財遠走加拿大。儘管朱老總誓死要把他抓回中國,但無奈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國家,這個政府很著重人權,最後連朱老總退休下臺,這位賴肥仍然在加拿大逍遙法外,靠著過去偷搶拐騙所貪來不義之財過活,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有空沒空到賭場大灑鈔票,中國政府每個官員都搞到吹鬍子瞪眼睛,根本沒他辦法。   信不信由你,這個把中國和加拿大政府搞到團團轉的好傢伙,最後決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一次佈道會信了主,願意成為一個基督徒。   據說賴昌星是在遠志明的一個佈道會信主的。對許多中國基督徒來說,遠志明牧師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在國內因為參與電視劇河殤而被廣泛認識,他也曾經參加過89年六四學生民主運動,之後到了海外聽到福音而信主,後來甚至蒙神呼召而成為一個傳道人。鑒於他背景特殊,海外華人因他的見證而歸向神的不計其數,而賴昌星就是在遠志明牧師的一個佈道會而歸向神。   其實賴昌星接受耶穌成為基督徒,跟普通一個人信主,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但因為他身份太特殊,很多人帶著奇異眼光看他信主這件事情,尤其非信徒會有這樣的想法:連大奸大惡的人也可以成為基督徒,這實在不可思議?而基督徒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為此感謝神,因為這見證了神的恩典和憐憫;當然也有信徒懷疑他信主的真實性?真信?演戲?作秀?還是尋求政治庇護?   其實賴昌星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個人救主並非遠志明一個人的功勞,在賴昌星參加佈道會以前,先後有好幾個牧者和主內肢體向賴昌星一家人傳福音,前後有三年之久,賴昌星妻子回中國以前就决志,而向賴昌星傳福音的牧者卻一直不肯為賴昌星受洗,一是牧者認為對方沒有真信,也擔心他是懷著政治庇護目的而假意信主。不過後來從各方面所收集的資料證實,賴昌星信主應該是千真萬確,並非妖言惑眾。   對非信徒來說,他們大概不容易接受一個曾經作惡多端的賴昌星成為基督徒,但對著重理性的信徒來說,這就印證神恩典和祂的大能。亞伯拉罕曾經為五斗米而出賣老婆,大衛為滿足私欲犯姦淫,摩西和保羅也曾狠心殺過人,跟這些聖經偉人相比,賴昌星又算得什麽?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我們有好行為,乃是願意悔改歸向神。聖經說,世上沒有一個義人,意思是說,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個好人。你我如此,賴昌星也是一樣,沒有人能夠靠著好行為成為基督徒,每個人都需要神所預備的救恩,這就是神的恩典。從聖經教義來說,成為一個基督徒,表示他願意接受神所開出的條件,相信耶穌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且認罪悔改,那麼根據按照神自己的應允,這人就是基督的信徒,從此他與神和好,他就是神國的人,他被稱為神的兒女。當然,成為神國的人,並不保證這人不再犯罪,也不擔保他永遠作一個正直的人,信徒還是會犯罪,腦筋仍然可能會有不好的念頭,眼睛也可能會看不應該看的東西;如果是這樣,那作基督徒是什麽意思?不是行為決定我們是誰,乃是身份不一樣,就好像大戶人家的孩子,孩子儘管頑皮搗蛋,父親會按家規管教他的孩子,但不管如何管教,這孩子仍然是這家父親的孩子,父親絕不因他的行為而把他趕出門外,管教是一回事,身份又是另一回事,屬神的兒女也是這樣。賴昌星因為接受了神所開的要求,他認罪悔改,因此他有資格成為神國的人,意思是說,他已經回到神的家,他是神的兒女,日後神怎樣管教他,指引他,那是他與神的事,那是神家的事,外人無權干涉。   多年前台灣重刑犯陳進興,綁架藝人白冰冰女兒白曉燕,最後還是撕票。他殺人如麻,被他強暴的女生多的不可勝數。被捕前,他還曾挾持南非大使館的武官卓懋祺一家人。最終他在台北看守所槍決,但臨終前,他透過牧師誠信悔改,並且歸信基督。儘管當時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他過去所做的,甚至懷疑他是否得救。但如果當年跟耶穌一起釘十字架的其中一個強盜都能夠得救,世界還有那一個人不會蒙赦免而不能得救呢?這正是聖經所告訴人們大好消息,任何人願意悔改歸向神,天上的天使都會打開雙手迎接他。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