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孩子五種特性(下)

 

第二,孩子是是脆弱的(vulnerable)。孩子天生是脆弱的,他們不會保護自己,所以孩子需要父母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施與合宜的保護,但很多時候,父母要不是過於保護,就是忽略給予適當的保護。譬如說,孩子在外頭遇到野狗,心裡面會感到害怕,過於保護的父母就會責備孩子,『我告訴你,外面是很危險的,你就是不聽,總有一天你被狗咬死。』這種教育無形謀殺孩子對外界的那種好奇心,孩子認定外面是危險,只好整天呆在家裡受父母的保護,一生怕事,不敢冒險,活在父母的蔭蔽之下。另一種極端情況是,孩子如何在外面溜達父母都不理不管,孩子天生天養、自生自滅,這種放任的態度沒有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日後會導致孩子成為別人侵犯的對象。對孩子保護過與不及都是父母的責任。

 

第三,孩子是不完全的(imperfect)。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小孩子,加上他們年幼,人生閱歷不足,這更使他们隨時會犯一些無心之過。譬如說,不小心打翻牛奶,或者打破花瓶等,這些無心之过是可以被接納的,是值得饒恕的,但有些父母教育矯枉過正,看到孩子打翻牛奶,認為那是天大的事情,對孩子大聲詬罵,『你搞什麽鬼,這麼大,牛奶也會打翻?你實在沒用。』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對他們過分要求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孩子做事戰戰兢兢,不允許自己犯錯,日後長大會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養成叛逆個性,心想反正怎樣做都無法達成父母的要求,乾脆唱反調,這是孩子叛逆行為形成的原因。還是一樣,父母過與不及的教育方式往往適得其反。

 

第四,孩子具有依賴性(dependent)。孩子年幼不知道怎樣照顧自己,肚子餓要吃東西,口渴要喝水,冷要穿衣服,這些都依賴父母供應他們的需要。但是如果這些基本需求都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這會出現三種極端的情形。第一種情形,孩子肚子餓問父母要食物,父母卻責備他,『你看不到我在忙著看電視嗎?你整天只管吃東西,肚子餓就自己想辦法』,孩子學到一件事情,求人不如求己,日後不管自己有什麽需要,最好不要求人,否則只有挨駡的份。第二種情況,孩子不管肚子餓或口渴,父母(或那些看顧的人)因為太忙,孩子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久了孩子對自己的需求就不怎么理會,日後長大,他們就不知道怎樣滿足自己的需求,寧願埋頭在工作上,也不怎樣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最後一種極端情況,孩子不管多大,只要他們喊肚子餓,父母馬上為他們預備食物,從不好好教導孩子怎樣想辦法來自己解決問題,於是父母就成了孩子的拐杖,依賴行為就出現,長大後,連弄三頓飯也成問題,這怎樣成家立室呢?

 

第五,孩子具有不成熟行為(immature)。孩子的成長取决于父母怎樣看待孩子年幼時的幼稚行為。當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鬧脾氣時,健全家庭的父母一方面接納孩子的不成熟,一方面施與合宜的管教,從而幫助他們學會以合宜的行為表達自己,懂得自律,孩子因此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不成熟行為的教育方式是放任縱容,孩子就會變得無法無天,長大後成為一個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如果是過度嚴厲,孩子或是出現叛逆行為,或是變得自卑而缺乏自信。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