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高科技產品

 

一個週末的早上,十四歲的小明才剛起床,衣服還沒有換過來,就電腦打開,匆匆刷牙洗臉,臉還沒有擦乾,他就坐在電腦面前。兩個小時過後,他感到肚子餓,依依不捨地離開座位,到冰箱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然後又回到電腦前。下午兩點鐘,他覺得有點睏,就伏在桌上,睡了一會,醒來後繼續上網。五點左右,他上完廁所之後繼續上網,一直到他感到累,衣服沒換就上床睡覺。這是今天中國大城市中,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寫照。雙親要上班,家裡一個孩子感到無聊,唯一可以打發時間的就是玩電腦、上網,最後孩子就患上了所謂「網路成癮病症」。

你還記得還沒有數位相機、iPod、手機、電子遊戲機、高清電視、掌上電腦的年代,人是如何過活的?這些電子產品(electronic devices)都是近十幾年的產物,我們上一代的人都曾經走過沒有科技的生活,但你能夠想像現代人(尤其是所謂e世代的一族),手上如果沒有這等東西,他們可能認為人根本不能存活。有人曾經非正式的問過一群中學生,如果他們落荒在一個孤島上,而他們可以允許帶一樣東西,他們會選哪一樣東西?首選手機、然後是iPod、最後是電腦。講到麵包、乾糧?免提了!

不能否認電子產品的確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是這些高科技的媒體也造成現代年輕人許多負面的影響。

電子產品功能的日新月異,使得年輕一代對高科技產生依賴性,有學者已經提出警告,長時間對高科技過分依賴,會使人在面對面相交時產生膽怯和退縮等心理毛病,嚴重的就遠離群眾,把自己埋在電腦、網路的「洞穴」裡頭。

說來很諷刺,當許多年輕人日以繼夜地捧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機不離身,但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等美國知名科網界行政人員卻反其道而行,嚴格規限子女使用這些科技玩意的時間,目的不外是防止孩子沉迷這些科技產品。

紐約時報科技產業專欄作家Nick Bilton撰文說,2010年底iPad面世不久,他曾問喬布斯:「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愛蘋果公司所出的iPad!」豈料喬布斯卻這樣說﹕「他們還未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在家裏使用科技產品。」喬布斯傳記作者Walter Isaacson也曾經透露,喬布斯一家每晚用餐時都是討論書本、歷史與世界所發生的人事物,家裡沒有人拿出iPad或電腦,孩子們似乎都沒有沉迷於電子產品。

話說回來,要孩子脫離電子產品,不允許他們接觸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是活在一個高科技的文化裡頭,重點不是把這些電子笧產品看作是洪水猛獸,乃是要知道怎樣過一個均衡的生活。一方面,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抑制對日新月異產品無止境的欲求,同時也要明白這些高科技可能帶給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負面的影響。爲了孩子最大的好處,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對這等高科技東西有所節制,不能任意讓科技商在孩子心理上肆無忌憚的給予影響。父母應對孩子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給予合宜的指引甚至嚴厲的約束,目的是要幫助他們在身心靈方面得以健康的成長。而且父母要知道,這方面的約束和管教,並不是等孩子進入青少年才可以施行,而是要在孩子年幼時候就應該開始實行,並對孩子作灌輸教育和擬定規矩。因為一旦孩子從幼年就沉迷在電視、電腦、電玩、手機等事物上,日後要處理就要大傷腦筋了。

Nick Bilton在他的專欄也指出,他見過其他科技業翹楚,當中不少非常嚴格限制他們子女使用高科技產品。無人機生產商3D Robotics的總裁Chris Anderson有5個6歲至17歲的子女,他為全屋子的電子設備設定了使用時間上限,並且規定睡房絕對不得用任何屏幕產品。雖然孩子投訴父母過分專制,他的回答說:「我因為切身體驗過科技的危險,不想孩子重蹈覆轍。」Twitter創辦人Evan Williams的兩個年幼兒子只有數百計隨時可拿來讀的印刷書籍,沒有iPad。許多科技網路業界的家長等到孩子們滿14歲才讓他們擁有手機,且僅限打電話、收發短訊,要等到滿16歲允許是用用手機上網。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