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九頭牛的聘禮

  許久以前我從讀者文摘看過這九頭牛聘禮的故事,後來在電台也聽過一位牧者提過類似的情節,但最近卻在網絡上看到這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據說這是源自韓國著名作家樸鍾夏著作的《無條件信任的力量:來自非洲的九頭母牛》。姑且不論這故事是杜撰或在地球某處曾經發生過,這都值得我們思考,尤其對已經結婚的夫妻更是一個很好的鼓勵和提醒。 多年前一位西方記者到非洲南部旅遊,經過長途跋涉,越過一座高山,來到一個與現代文明完全脫節的草原,這裡住有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部落是以耕作和養牛為生。記者落腳後不久,發現當地百姓不斷議論紛紛,仔細打聽才知道這地方最近發生一件非常轟動的事情,原來有人居然願意出九頭牛作聘禮來娶猶長的女兒。用九頭牛娶妻又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這就需要了解這個民族的習俗。 根據這個民族的風俗,部落任何一個小伙子如果想結婚,他要先學會捕牛的本領,只有捉到足夠的牛,以此當作聘禮送給女方父母,才有機會成家立室。這個部落的聘禮很原始,最少的是一頭牛,漂亮妻子就要兩頭或三頭牛,而這個村落有史以來最高記錄是六頭牛,破紀錄的女方當時被公認一位美若天仙的新娘。 這一次居然有人願意出九頭牛作聘禮,自然讓這地方百姓感到震驚。據說當酋長聽到有一個小夥子向他提親,並且願意以九頭牛作聘禮娶他的女兒,酋長的反應是:「九頭牛的價值太高了,我女兒沒有這麼漂亮,不值這個價格。」但這位年輕人執意要這樣做,酋長被他的誠意感動,終於答應了他。 這位西方記者聽到這件九頭牛聘禮的故事,在好奇心驅使下,他也想看看,到底這個女子樣貌如何?居然讓一個小夥子不惜傾家蕩產來娶她為妻。於是假裝到新婚不久的這戶人家作記者採訪。開門的正是整個村落討論的新婚妻子,記者看了對方一眼,他也覺得這女子相貌平平,一點不起眼,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村民嘲笑這小夥子是一個笨瓜。 西方記者回到自己的國家兩年後,因著公差,他再次舊地重遊,這一次,他想起兩年前當地發生過九頭牛聘禮的故事,他抱著寫花邊新聞的心態去訪問已婚兩年的夫婦。到了主人家門,應門是一位很有氣質的女生,長得非常漂亮,記者眼睛為之一亮,細問主人是否在家,對方很溫柔回答,說他剛好出門。女方還自我介紹,說她是主人的妻子。記者繼續問,「你是酋長的女兒,結婚才兩年?」對方回答說,「正是。」這次輪到記者驚訝到說不出話來,才兩年時間,怎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改變?記者也感到不可思議。 事後這位記者自我分析,為什麼這個女孩在兩年之內出現如此脫胎換骨的改變?這應該是拜她丈夫所賜,這年青人願意以九頭牛的價格對待他迎娶回来的妻子,無形中提升這酋長的女兒的地位和自信心,當她確信自己值得九頭牛的價格,她就活出她最高的品格和價值,久而久之,她美麗的一面就顯露出來,散發出一種漂亮、美麗的氣質。 我希望這是一個真實故事而非杜撰,其實想深一層,以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肯定、和讚揚,外人的表揚會把我們的潛質升華,驅使我們活出我們人生積極的光明面。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23 高科技產品

  一個週末的早上,十四歲的小明才剛起床,衣服還沒有換過來,就電腦打開,匆匆刷牙洗臉,臉還沒有擦乾,他就坐在電腦面前。兩個小時過後,他感到肚子餓,依依不捨地離開座位,到冰箱找一些可以吃的東西,然後又回到電腦前。下午兩點鐘,他覺得有點睏,就伏在桌上,睡了一會,醒來後繼續上網。五點左右,他上完廁所之後繼續上網,一直到他感到累,衣服沒換就上床睡覺。這是今天中國大城市中,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寫照。雙親要上班,家裡一個孩子感到無聊,唯一可以打發時間的就是玩電腦、上網,最後孩子就患上了所謂「網路成癮病症」。 你還記得還沒有數位相機、iPod、手機、電子遊戲機、高清電視、掌上電腦的年代,人是如何過活的?這些電子產品(electronic devices)都是近十幾年的產物,我們上一代的人都曾經走過沒有科技的生活,但你能夠想像現代人(尤其是所謂e世代的一族),手上如果沒有這等東西,他們可能認為人根本不能存活。有人曾經非正式的問過一群中學生,如果他們落荒在一個孤島上,而他們可以允許帶一樣東西,他們會選哪一樣東西?首選手機、然後是iPod、最後是電腦。講到麵包、乾糧?免提了! 不能否認電子產品的確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是這些高科技的媒體也造成現代年輕人許多負面的影響。 電子產品功能的日新月異,使得年輕一代對高科技產生依賴性,有學者已經提出警告,長時間對高科技過分依賴,會使人在面對面相交時產生膽怯和退縮等心理毛病,嚴重的就遠離群眾,把自己埋在電腦、網路的「洞穴」裡頭。 說來很諷刺,當許多年輕人日以繼夜地捧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機不離身,但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等美國知名科網界行政人員卻反其道而行,嚴格規限子女使用這些科技玩意的時間,目的不外是防止孩子沉迷這些科技產品。 紐約時報科技產業專欄作家Nick Bilton撰文說,2010年底iPad面世不久,他曾問喬布斯:「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愛蘋果公司所出的iPad!」豈料喬布斯卻這樣說﹕「他們還未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在家裏使用科技產品。」喬布斯傳記作者Walter Isaacson也曾經透露,喬布斯一家每晚用餐時都是討論書本、歷史與世界所發生的人事物,家裡沒有人拿出iPad或電腦,孩子們似乎都沒有沉迷於電子產品。 話說回來,要孩子脫離電子產品,不允許他們接觸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是活在一個高科技的文化裡頭,重點不是把這些電子笧產品看作是洪水猛獸,乃是要知道怎樣過一個均衡的生活。一方面,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抑制對日新月異產品無止境的欲求,同時也要明白這些高科技可能帶給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負面的影響。爲了孩子最大的好處,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對這等高科技東西有所節制,不能任意讓科技商在孩子心理上肆無忌憚的給予影響。父母應對孩子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給予合宜的指引甚至嚴厲的約束,目的是要幫助他們在身心靈方面得以健康的成長。而且父母要知道,這方面的約束和管教,並不是等孩子進入青少年才可以施行,而是要在孩子年幼時候就應該開始實行,並對孩子作灌輸教育和擬定規矩。因為一旦孩子從幼年就沉迷在電視、電腦、電玩、手機等事物上,日後要處理就要大傷腦筋了。 Nick Bilton在他的專欄也指出,他見過其他科技業翹楚,當中不少非常嚴格限制他們子女使用高科技產品。無人機生產商3D Robotics的總裁Chris Anderson有5個6歲至17歲的子女,他為全屋子的電子設備設定了使用時間上限,並且規定睡房絕對不得用任何屏幕產品。雖然孩子投訴父母過分專制,他的回答說:「我因為切身體驗過科技的危險,不想孩子重蹈覆轍。」Twitter創辦人Evan Williams的兩個年幼兒子只有數百計隨時可拿來讀的印刷書籍,沒有iPad。許多科技網路業界的家長等到孩子們滿14歲才讓他們擁有手機,且僅限打電話、收發短訊,要等到滿16歲允許是用用手機上網。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22 不可輕易論斷他人

  一艘遊輪遭遇海難,船上有對夫妻好不容易來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個位子,這時,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後,自己跳上了救生艇。 女人站在漸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話……講到這裏,老師問學生:「你們猜,女人會喊出什麼話?」 學生們群情激憤,都說:「我恨你、我瞎了眼」 這時老師注意到有個學生一直沒發言,就向他提問,這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女人會喊,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老師一驚,問:「你聽過這個故事?」 學生搖頭:「沒有,但我母親生病去世前,就是對我父親這樣說的!」 老師感慨道:「回答正確」。 輪船沉沒了,男人回到家鄉,獨自帶大女兒。 多年後,男人病故,女兒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的日記。 原來,父親和母親乘坐遊輪時,母親已患了絕症,關鍵時刻,父親衝向了那唯一的生機,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為了女兒,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講完,教室裡沉默了,老師知道,學生們已經聽懂了這個故事:世間的善與惡,有時錯綜複雜,難以分辨,所以不要輕易論斷他人。 喜歡主動埋單的人,不是因為錢太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錢重要。 工作時願意主動多做的人,不是因為傻,而是懂得責任。 吵架後先道歉的人,不是因為錯,而是懂得珍惜身邊人。 願意幫助你的人,不是欠你什麼,而是把你當真朋友。 常常傳訊息給你的人,不是因為太閒無所事事,而是因為心中有您。 (來自網絡的一篇文章)

221 陳美麗

  她的外貌跟「美麗」這個名詞實在相差十萬八千里,但她卻稱自己叫陳美麗。 二十多年前的她,正處在女人的花樣年華時期,那時她才20歲出頭,卻因為一場大火,把她本來美好的樣貌完全燒毀了,當她被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她第一次體驗生不如死的感覺。如果你吃過烤肉,烤焦時人會把表層刷掉,她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治療期間的兩個禮拜,醫護人員每天用一桶碘酒,把美麗身上的焦黑的地方用力的搓掉,不停地搓到見血見肉為止。 她也不知道當時那裡來的勇氣讓她繼續活下去,也可能是爲了那年幼的女兒吧,那時她才一歲多,環境迫著這小女生個性早熟,她每天看到醫護人員不停搓洗母親的傷口,她會對護士說,「你的手可不可以輕一點,她很會痛的!」她也經常親吻母親那血紅、潰爛的傷口,並問「媽媽,親它之後是不是就會好一些?」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愛她的女兒,讓她有力量繼續活下去。 陳美麗出身在一個破碎家庭,小一的時候,爸爸外遇,媽媽離家,從那之後,家中等於沒了大人,哥哥跑去當流氓,陳美麗那時就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為了生存,她小三時在家附近的雨傘工廠打零工,小六跑去當黑手。高中畢業後,就在爸爸開的特種營業店和賭場打雜、看場,她感到這樣的生活沒有前途,決心上台北生活。第一次北上,人生地不熟,從路邊擺攤到在一家服飾店當櫃台人員開始,一個月6千元,半工半讀,後來做到升為樓管,一個月十幾萬。中間也曾因幫助一位女生,被人出賣,學費被偷,半年期間過著餓肚子的生活,靠的是同學捐贈泡麵過活。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反而讓她對人生沒有太多畏懼。 正因為年輕時走過一段很不尋常的人生道路,讓她日後臉被火燒傷的時候,她能夠很快走出哀傷的陰影,再接再厲走她下半生。出院之後,她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當時台灣經濟尚可,許多地方都需要人手,打電話給雇主時,對方都說缺人,並要求立即上班。待她誠實地先告知對方,她是屬於中度顏面殘障者,對方聽到之後,馬上改變語氣並說額滿不要人,或說「等我和老闆談論一下」,接下去就沒下文。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早已經打退堂鼓,乾脆坐在家裡等政府的救濟金,難得的是,陳美麗懷著不肯放棄、不肯投降的精神,終於她又找到某電影字幕公司的擦片員工作,職務內容是用難聞刺鼻的化學藥劑擦拭電影片子,她向老闆娘說,「不請我也沒關係,我可以不要錢,可不可以給我一份工作?」,她最終如願以償得到工作,一個月8千元,半年後,老闆娘佩服她積極且認真的工作態度,將她的月薪調至一個月2萬多元。 陳美麗的故事讓她得到台灣2011年國家總統教育獎,這時她認為該是為社會做些事,於是毅然放棄月薪4萬多塊的工作,到點燈、陽光、夢田、秀旺等基金會當講師,與精神障礙、心智障礙、顏殘等身心障礙者講述自己的人生,也為行為犯罪及毒品觀護少年開導。 陳美麗表示,她經常會到各學院機關演講,據她所說,常常一場演講下來遇到想死的學生有十幾位,有的因為課業壓力大、有的說媽媽不愛他,這令她非常驚訝。陳美麗認為自己像一顆太陽,生命故事及活潑個性有極強的感染力,讓聽過她演講的人,都更珍惜自己所擁有。 曾經有人問她,「是什麼讓妳一直堅持下去?」,她回答說,她的出身不好,一般人看她是來自不健全的家庭,犬口不出象牙,她想證明自己是歹竹出好筍。當她決定自己要活下來的那一刻,她不再懷疑自己,雖然她是中度燒燙傷患者,但她同樣可以唸大學、當經理、獲國家教育獎,已屆48歲的她說「我覺得我現在才20幾歲」,別人只有一種人生,而她擁有多種人生,20歲的大火,對她來說才是人生的開始。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