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同性戀婚姻立法

  這幾年,同性戀者婚姻立法的事,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搞得滿城風雨,美國最終可能需要最高法院來決定,而香港最終如何收科,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美國許多基督教機構站出來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但在香港,有膽量站出來講話的,只有播道會的蘇穎智牧師,結果他和長沙灣的教會成為眾矢之的,不斷受到同性戀者的圍攻。據說,後來中神前校長余達心忍受不了,他也提筆在報紙上說出他的心聲,想當然,他也成爲敵人的攻擊目標。 余達心校長所講的話其實很值得我們基督徒自我反省,在香港,很多非信徒對基督徒的作法非常不以為然,因為除了同性戀婚姻立法這件事,香港其實也有許多不公平的事情(譬如家暴或產商壟斷等),但大部份基督徒都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態度,視而不見,而當信徒聽到同性戀要婚姻立法,卻抱著聖經大聲反對。正因為基督徒平常只顧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對許多社會問題不聞不問,當他們開聲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就得不到非信徒的支持,同性戀者更不在話下。這種現象不單出現在香港,連美國和台灣也有類似的現象,許多教會和基督徒看到社會不公正、不公義的事情,絕少站起來講話,結果那些敢說話的信徒成為少數民族,卻受到敵人長期圍攻,於是出現孤掌難鳴的現象。 第二點,基督徒一般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的主要原因,乃因這是違背聖經的教導,這種說法對非基督徒來說,是缺乏說服力的,對那些不認識聖經或反對聖經的人來說,硬要他們接受這一點是非常困難,就好像回教徒拿著可蘭經要殺人一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根本無法要人心悅誠服接受。 信徒需要從社會權利和福利來討論同性戀婚姻立法這件事情,同性結婚屬於個人選擇,別人是不能說好歹,就好像有人喜歡吃榴槤,但有人聞到就受不了,不能因此就反對別人吃榴槤,這點每個人都能夠明白。但如果個人的權利會影響到社會制度或關乎人類的存亡,那麼要求立法就不合理。同性戀者常說,同性結婚是他們個人的事,是私人的事,別人不能干預,這點基督徒能夠接受,既然是私人的事,那為什麼又要別人承認呢?既然是私人事,就不應該要求大眾立法,免得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架構。 社會爲什麽立法不可以偷竊?偷竊是私人的事,只要我不偷你的東西,你爲什麽要多管閒事?除去宗教或道德層面,偷竊基本上是破壞整個社會架構,叫人生活在社會缺乏保障,影響民生,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偷竊對社會都不是好事情。同樣的,社會是由家庭組成,一男一女成為家庭,生男育女,傳宗接代,社會才能夠維持,人類文化才能夠維繫,通姦會會造成家庭體系受到破壞,這個觀念每個人都能夠認同,但如果有人說,他們要求通姦合法化,想當然,家庭制度就會受到破壞,社會制度因此受到動搖,這影響到人類未來的存亡,因此通姦絕對不可以合法化。 同性戀的情況也是一樣,一旦同性戀變成合法化,社會無形中鼓吹同性戀行為,那麼經過若干年之後,地上人口就會減少,甚至根本在不存在, 這個說法不但基督徒能夠接受,連非信徒也能夠明白。 另一方面,我們基督徒在面對同性戀者,也需要調整我們的思維和做法,沒錯,聖經說得白紙黑字,同性戀是一種犯罪行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傳福音,同性戀者當然是在福音門外,但如果基督徒遇到同性戀者,馬上告訴他們,同性戀行為是神不悅納的,會受到神咒詛的,將來鐵定要進地獄,這種傳福音方法是絕對沒有功效,只會把他們排與救恩門外。 這方面,相信美國的馬鞍山教會的做法是值得其他教會所效法,他們對同性戀者和AIDS病患,撥出大量資源先作關懷工作,滿足他們在生活和家庭各方面的需要,待關係建立之後,才進入核心,作傳福音的工作。這種做法的果效絕對比使用指責的方法來得有效。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信徒未曾認識神以前,我們在地上的生活都是虛空和痛苦的,同性戀者也不例外,別以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愛人就感到滿足快樂,他們在地上的生活其實比如何一個人都痛苦,除了社會一般性的生活艱難,他們還遭遇旁人側目和歧視,生活沒重心,人生沒盼望,他們是最需要福音的一群,信徒如果能夠改變傳福音的方式,他們對福音的反應理應更積極。

149 除偏见

  居住過香港的人都聽過一個本土明星石堅這個名字,大部份香港人這位電影明星的印象都是負面的,首先他外貌十足一個江湖大盜,而他從影以來,在電影中他都是扮演壞人角色,所以在香港人心目中,他絕對是一個大壞蛋。但可知道,他私下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這除了他的朋友和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大部份的人都會用有色眼鏡看這位外貌醜陋但心底善良的電影明星。 說其實,人活在世上,對人存偏見可以說是無法避免。一對衣着樸素的老夫婦,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校長秘書很不禮貌地说:「校長整天都很忙。」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過了幾個鐘頭,他們一直等在那裡。秘書終於决定通知校長,校長不耐煩同意接見。女士告訴校長:「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貴校讀過一年書,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爲他他立一個紀念物。」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們不是要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校長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穿着,然后輕藐地說:「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楼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任何一棟建築物都超過750萬美元。」這時女士沉默着不講話了,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们打發了。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一棟大樓,那我們爲什麽不乾脆建一所大學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就這樣,這夫婦離開哈佛,在加州成立了一所大學紀念他們的兒子,這所大學叫史丹福大學。 連一個大學校長也會犯上偏見這種毛病,這實在值得我們三思,怪不得使徒雅各在他的書信中提醒信徒: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各書2:1。 怎樣除去個人的偏見?增長見聞、多閱讀、看接觸外界人事物,這些方法都可以可以減少個人的偏見。 許多人都聽過方舟子的名字,讓他成為中國一個知名人士並非他擁有一個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乃是他很會挑戰那些專門作假的中國名人,在中國網絡紅極一時的唐駿被他揭發文憑作假,好幾個中國大學教授被他發現抄襲論文,有人因此丟官,有人丟工作,方舟子的風頭一時無兩,許多人非常欣賞他這種打假作法,至少讓中國造假貪污的情況稍為收斂一點。方舟子擁有一個博士學位,又有本事抓到別人把柄,他學識豐富不應受到懷疑,但說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這又不見得。無意在網路看到一篇記者採訪他的文章,問到他對基督教的看法,他居然把基督教批評一無是處,第一,根據他的「調查」,耶穌是人扼造出來的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存在;第二,他認為基督教信仰對人類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和人工負擔,根本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信徒們花無數錢財用于建造、修缮教堂和廟宇,浪费了無數時間用于禮拜、祈禱、宗教儀式、和背誦經文,方舟子認為這些金錢、時間應該可以用于更好的事情上。最後他加上一句話,目前市面上尚未有對基督教批判的中文書本,這個留給他來做。 方舟子爲什麽對基督徒那麼大的反感?他也是受到文化偏見的影響,如果他放下成見,願意花時間好好研究基督教的歷史背景,不用有色眼光來分析,相信他對基督徒的成見不會那麼嚴重。 不過除去偏見更重要一點,我們需要神的話語幫助,需要聖靈經常提醒。靠著聖靈的幫助,我們有神的智慧除去我們的愚昧和不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