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林書豪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最近一炮而紅的NBA球員林書豪最貼切不過。他出生一個虔誠基督徒世家,一家人熱愛籃球,父母來自台灣。林書豪哈佛大學畢業,為高中學校拿過總冠軍,也代表哈佛大學出賽,曾經拿過地區籃球MVP最有價值球員。儘管讀書出色,但籃球始終是他的最愛,更希望自己能夠在美國的職業籃球隊NBA有所作為。但是他所相信的上帝,用了兩年時間磨練他對神的信心、他的耐性、和品格,首先大學畢業沒有被NBA任何一個籃球隊看上,那是出乎他們家人意料之外,最後NBA的勇士隊跟他簽約,但他正式上陣的時間幾乎等於0,整天坐冷板凳,他常常禱告問神:這是你在我身上的計劃嗎?上帝沒有回答他的問題。沒想到一年後,情況變得更糟糕,勇士隊跟他解約。當記者問到他當時的感覺,是否想過放棄?他說,那一刻他知道被勇士隊解雇時,心情極其低落,就私下跑去讀經禱告,求神賜他能力和啟示。靠著這份信仰的力量,他不放棄,并以信心仰望神,繼續留在這個職業籃球圈子。雖然接下來休士頓的火箭隊看上他,但神在他身上的磨練尚未停止,他呆在休士頓不到兩個禮拜,又像足球一樣被踢走,剛好紐約尼克隊缺人,他無可奈何跑到紐約,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教練認為他不夠看,居然送他到小聯盟去「琢磨」,這個磨練應該是神的心意,是信心的磨練,也是品格的磨練。難得的是,他順服上帝的帶領,不離不棄,緊緊抓住神。最後他信心期中考試通過了,教練把他召回去,而神的時間也來得何時,紐約尼克隊兩個主將缺席,一個受傷,一個家人去世,尼克隊教練在無人可用的情況,只好把林書豪推出去,這情況如同去年Tim Tebow類似,在人看來是巧合,但信徒知道這是神巧妙的安排。當神的時間到,天時地利人和全放在一起,神的祝福傾倒在林書豪身上,一場球賽,讓所有球迷和籃球評論家耳目一新。開始以為他只是曇花一現,但是往後好幾場球賽,都證明他實力非凡,奠定了他在紐約尼克隊主將地位。現在勇士隊和火箭隊的經理要面對球評家的質問,爲什麽當初走了眼?   Tim Tebow和林書豪的故事,給了信徒很大鼓舞作用。林書豪曾經說過,如果在NBA無法待下去,他準備當一個傳道人一生服事神,可見他跟神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當面對挫折,而事業也看不到一絲成功時,他經常仰望神。Tebow更不用說,從高中到大學到職業足球,他無時無刻都想到如何為神作見證,到一個程度,傳媒都受不了他那種傳講神道的方式。這兩個基督徒都很年輕,但待人處世卻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無論傳媒和球迷隨時都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謙卑有禮、樂善好施的良好品格,而不管在球場上或私下交往,球隊教練和隊友都紛紛稱讚他們的品格和與人接物的態度。難得的事,他們儘管熱愛自己喜愛的運動,但兩個人卻把球壇當作傳福音的平臺,隨時隨地向世人傳講天國的福音,做到了基督徒應有的本分,這正是我們信徒學習的榜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3) 慾望無止境

美式足球第46屆超碗杯Superbowl終於曲終人散,不知道幾家歡樂幾家愁,贏球的紐約巨人隊被高舉到天上,它的粉絲也找到機會大事慶祝;而輸球的New England愛國隊如同落水狗,變得狼狽和尷尬,而它的球迷更是感到垂頭喪氣。那些在賭場有分參與金錢賭博的,有人多了一份橫財,但有人卻輸得清光。   據說當天New England輸了之後,當每個球員換好衣服,在記者招待會接受訪問的時候,球隊的四分衛Tom Brady,球衣仍然在身,獨自一人坐在更衣室的板凳上,眼睛看著地板發呆。顯然,他無法接受自己球隊被打敗這件事情。四年前同樣的事情發生,也是輸給同一球隊,不是他表現不好,但兩次都是輸給對方,而且對方是underdog,自己球隊才是大熱門。   兩個月前,New England在常季球賽痛宰Denver Broncos,愛國隊一度落後12分,Tom Brandy幾個動作,把球傳到隊友身上,很快把分數追上,最後大勝對方。事後記者問他,當他球隊落後12分,他是否感到緊張擔心?Tom Brady老氣橫秋回答說,他是看過世面的大將,落後十幾分算不了什麽,而他的確用行動來證明他的自信。但他這次球隊在重要的比賽上被對方打敗,隊友很快接受輸球這件事情,唯獨他仍然耿耿於懷,輸贏對他來說原來是那麼重要,「看過大場面」看來只是說說而已。   翻開過去十年歷史,Tom Brady帶領New England先後贏過三次總冠軍,連今年算起來,球隊輸了兩次,但你可知道,在NFL檔案中,許多球隊從來沒有機會打入superbowl決賽,枉說拿冠軍。當然,不管什麽比賽,每個球隊都希望能夠贏球,但是萬一被對方打敗,也必須拿起勇氣接受輸球這事實。往更深一層想,球賽結束之後三個月,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誰輸誰贏;再過幾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一球隊贏了第46屆超碗杯冠軍?   還有一點,Tom Brady已經贏過三次,也曾經成為最有價值的球員,居然對輸贏還那麼在乎?這讓我想到,人的慾望實在是無止境。譬如說,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更多的金錢,等他有機會賺到一百萬,他內心渴望就是兩百萬,等他擁有兩百萬,他就更想多一點。記者曾經訪問擁有上億家財的美國大富豪Rockerfeller,你需要多少錢財覺得滿足?他的回答是:只要多一點。這正是反映人的貪欲。   另外一個四分衛Tim Tebow,以前我也提過他,同樣打球,他在球場全力以赴,球賽結束,他接受記者訪問之後,就跑去探望他所招待的特殊貴賓。原來他每次作賽,總會招待一個家庭,這個家庭當中有一成員患上重病或殘障,兩天的吃、住、交通費用全由他負責。球賽結束,別人忙著接受訪問,他卻與有殘障的家庭閒話家常,把安慰和關懷帶給這些有需要的家庭。他曾經對記者講過,一場球賽只是生命的一部份,他會在球場上全力以赴,但球賽結束,他不會在放在心中。跟Tebow比起來,Tom Brady是球場上的大阿哥,是一個巨人,但心智上,他可能只是一個侏儒。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2) 柔情鐵漢

James Braddock是美國1930年代的人物,生不逢時,壯年時期卻遇到百年一遇的大蕭條。Braddock是一位專業拳手,他在擂臺上是一位對手懼怕的拳師,私底下卻是一位深受太太敬重的好丈夫,孩子引以為傲的好父親。   大蕭條時期,物質缺乏,靠打拳維生的Braddock雖然在拳壇上戰績彪炳,當因為傷患纏身,靠獎金所賺的錢也僅能勉強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一次因為在擂臺上骨折受傷,竟被有關單位吊銷職業拳手執照,逼不得已到碼頭打散工,但所賺的錢無法維持家庭基本生活費用,Braddock四處奔波,但生活還是捉襟見肘,七歲老大因為餓過飢而跑去偷竊商店香腸,身為父親的Braddcok當然感到心痛,但他沒有嚴厲責怪兒子,他要求兒子把香腸歸還店主並且道歉,同時堅持要求孩子為人處世務要正直。   他們一家人生活最潦倒的時候,他們所住的公寓,因四個月沒交水電費而沒暖氣供應,孩子因飢寒交迫而病倒,他妻子無可奈何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這對Braddcok很大的打擊,逼不得已他向州政府求救,但微薄的救濟金簡直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支付水電公司的欠款,Braddock最後放下男人自尊,跑到職業拳手工職會向他所認識的朋友求助,東拼西湊,勉強籌到足夠款項,還清他們過去數月水電公司的債務,家園有幸重圓,一家人再次感到家庭『溫暖』。   Braddock在碼頭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否極泰來,偶然一次機會,但再次回到拳壇上。過去在碼頭的工作,讓他受傷的右手得以康復,而左手也因工作需要而變得強而有力,這可以說是不幸的大幸。多年未曾涉足拳壇,第一場拳賽在不看好的情況下,居然大爆冷門把對手擊倒而勝出,他對自己的信心與日俱增,連贏數場之後,獎金累積,從此一家人生活有很大的轉變,他甚至歸還當年他從州政府得過幫助的救濟金。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中,被問到他再次回到拳壇,與對手對壘時,他的心態與以前有何不同?Braddock很坦誠說,只是爲了賺點牛奶錢好養妻活兒。   Braddock東山復出之後,最傳奇性的一場拳賽是與當年重量級冠軍Max Baer的對壘,Max Baer過去有在擂臺上打死兩個人的戰績,因此其他拳手對他聞風喪膽。Max Baer爲了保持他世界冠軍的稱號,在找不到有勇氣的對手情況下,只好挑選Braddock。不過,凡是熟悉當時職業拳擊賽的人都心知肚明,Braddock對Max Baer實在是以卵擊石,賭場開出的盤口是20比1,Max從頭到尾根本不把對方放在眼內,在賽前記者招待會中,Max甚至戲言叫Braddock的太太準備作寡婦,Braddock的太太深怕丈夫有不測,好言相勸叫他放棄比賽,拳賽主辦單位負責任也叫Braddock為家人着想而認真考慮棄權,但Braddock不為所動,他說未戰而敗這絕對不是他的個性;相反的,正因為對方嘲笑要他太太準備作寡婦,這句話多少給了Braddock和所有支持者他的人一個很大的鼓舞。拳賽當天,有數不清Braddock擁護者跑到教堂為他禱告,果然,Braddock一鼓作氣,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與對方死纏15回合,Max根本找不到半點便宜,而且多次差點被擊倒,裁判最終一致判決Braddock得勝,爆出拳擊史以來最大的冷門。Broddock不但沒有被打死,他還把對方的世界冠軍稱號奪過來,後人稱他為Cinderella man。   Broddock保持世界冠軍稱號兩年,名成利就之後,他把當年工作的碼頭買下來,並且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專門幫助那些貧窮有需要的人。   Braddock的故事讓人歌頌的有幾個原因,他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決心,人窮志不窮,鼓勵孩子要作一個正直人,更難得的是,他在擂臺上毫不留情把對方打敗,但他從來不用拳頭對待太太、孩子、和一般人,甚至生活非常潦倒,環境非常惡劣是,孩子被迫要寄放別人家,他也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找家人發洩怒氣,他活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的角色,做一個男人應做的本分,他真的做到養家、顧家、愛家、教導、以身作則的好榜樣,很可惜的是,向他這樣的好男人本色在今天社會已經成了稀有動物,非常難找到。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1 學業還是品格

  幾年前,中國有本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敘述一名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的女孩子,全書內容是她母親記錄她的讀書成功史。結果一紙風行,這名女生成為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模仿的對象,從此家庭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又向上推高一點,父母對孩子施加的壓力更大。 在望子成龍的期盼下,許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打造一條直通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路,無論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問題是,父母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在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其他都不是最重要的,你的人生目標就是去哈佛這些重點大學。」 曾經收到一個電子郵件,裡面講到世界各地的特色: 到了美國,才知道不管對方是誰,你都可以打個官司告一告。 到了奧地利,才知道連個乞丐都能彈上一支小調。 到了瑞士,才知道開個銀行帳戶,沒有百萬美金會被人恥笑。 到了撒哈拉,才知道節約用水的重要。 到了阿拉伯,才知道做男人是多麼的驕傲。 到了中國又怎樣? 到了中國,才知道十有九個騙,還有一個在訓練。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起飛,外匯儲備舉世無雙,中國人一方面為此自豪,但在經濟飛黃騰達的背後,卻隱藏了讓中國人都感到丟臉的事實,那就是中國人的道德水準一落千丈。 聽過一個流傳的故事,「一對窮夫妻,白手起家,正當事業上軌道,先生開始搞外遇,太太很氣憤,買農藥服毒自殺,沒想到毒藥是假的,這反而救了她一命。丈夫知道後就向太太認錯悔改,夫妻和好如初,於是買酒慶祝夫妻復合,誰知道酒是假的,兩個人共赴黃泉。」不知道這個諷刺的故事是真是假,但當不斷聽到假文憑、加料奶粉、玩具加鉛等新聞,誰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怪不得外國今天質疑中國最大的問題便是「誠信」。 在一個大學的實驗室裡面,一個母親叫她三歲的孩子做「壞」事,吩咐他們故意搗蛋把一個杯子的水倒在桌子上,講了五次,孩子都不肯這樣做;同樣的,另外一個母親也是這樣吩咐四歲的兒子,但他也不肯去做。這個表示什麼,三、四歲的孩子都懂得對錯的觀念。鏡頭轉到一群十來歲的青少年,他們晚上跑到主人不在的家,極盡破壞能事,把所有傢具推翻,窗門玻璃打破,餵狗吃毒品,把活的金魚放在微波爐,把油漆潑在牆壁上。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三、四歲孩子都能分辨的對錯,卻能讓十幾歲的孩子變成比魔鬼更恐怖的人? 品格培養導師Michael Josephson認為,這是父母教育孩子失敗的結果。他說,如果你看到孩子打人、罵人、吐口水、猛力關門、吼叫、跺腳、大哭大鬧、飯桌沒禮貌、挑食、頂嘴、姊妹對罵、說謊、粗言穢語等。是否想過這些行為是從哪裡學來的?孩子天生是如此嗎?絕對不是!是孩子在家裡看到父母所作所為,耳染目染的結果。中國俗語有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本身品格上出問題,不能提供孩子適當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荒謬歪曲、道德接近淪亡的時代,如果家庭不能提供孩子學 習良好品格的環境,便只能讓外面的世界去塑造他們。 到底學業重要?還是品格重要?可惜今天很多父母在教育女兒這個範疇上卻本末倒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