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某個大學的畢業典禮中,可口可樂的總裁Brian Dyson說了一段有關工作與生活中其他事物間的關係的話: 想像生活是一個比賽,你必須同時丟接五個球,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而你不可讓任何一個球落地。 你很快就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它掉下來,它會再彈回去,而其他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製的,如果你讓這四個球其中任何一個落下來,它們會磨損、受損甚至粉碎,而一旦落下,它們將不再和以前一 樣。 你必須知道這些事而在生活中設法求得平衡,但要怎麼做呢? 不要認為你應該與其他人做比較,因為每個人都不同,因此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要將別人視為重要的事訂為自己要達成的目標,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要將一切貼心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要重視生活中所擁有的,因為一旦失去了它們你的生活即將失去意義。 不要活在過去中或只是為了未來而活,而讓你的生命由指端滑落。 重視現在、把握當下,你將每天過著充實的生活。 當你仍可以給予時,不要輕言放棄;在你停止嘗試之前,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已經結束的。 不要害怕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因為這是將我們聯結在一起的微弱聯繫。 不要害怕面對風險,我們在嘗試中學得勇敢。 不要說真愛難尋而將愛排除於你生活之外。 接受愛的最快方法是給予,將愛握得太緊將會很快失去它,而保持愛的最好方法是給它自由。 不要匆忙的過生活而忘了自己曾經歷過的種種事物,以及自己未來的方向。 不要懼怕學習,知識是沒有重量的,你永遠可以輕易的帶著它與你同行。 不要揮霍時間或話語,這兩樣事物是無法收回的。 生活不是一個競賽,但是在這條路上,每一步都能令你回味無窮。 昨天已成歷史,明天仍未知,而今天則是一個賜予,這就是我們稱它為PRESENT 的原因。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個拳頭大小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 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於是再問他班上的學生: 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答得太快。 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答道:也許沒有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然後把沙子慢慢倒進罐子裏,倒完後,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 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都很有信心的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也的學生們。稱讚完了後,教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當這些事都做完後,教授正色的問他班上的同學: 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學到了什麼重要的結論? 班上一陣沉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得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一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說到這裡,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一遍後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裏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鵝卵石? 什麼是我們生命中的鵝卵石?是和我們心愛的人長相廝首?是我們的信仰?教育?夢想?值得奮鬥的目標?做年輕人的好榜樣?為下一代留下一些值得的回憶? 也許今晚上床之前或一個人安靜的時後,我們都該想想什麼是我生命中的鵝卵石這個問題。 台灣的教育,往往只教我們怎麼把書讀好,進好學校,但很少教我們怎樣去做一個快樂的人,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換句話說,我們都很會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滿罐子,但很少人懂得應該先把鵝卵石放進罐子的重要性。
上帝問道:你想採訪我嗎? 我說:我很想採訪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恆的。你有什麼問題嗎? 我問:你感到人類最奇怪的是什麼? 上帝答道:他們厭倦童年生活,急於長大,而後又渴望返老還童。 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然後又犧牲金錢來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但卻忘記現在;於是, 他們既不生活於現在之中,又不生活於未來之中。 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不會死去,但 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們沉默了片刻。 我又問道:作為長輩,你有什麼經驗想要告訴子女的? 上帝笑道:他們應該知道不可能取悅於所有人。他們所能做到的只是讓自己被人所愛。 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麼東西,而是擁有什麼人。 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 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並不擁有最多,而是 需要最少。 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 只要幾秒鐘,但是治療創傷則要花上幾年時間。 他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深深的愛著他們但 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 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卻買不到幸福。 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的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 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 , 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 還有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可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聲。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 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 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共勉之。 生命不只是用來尋找答案 也不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它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