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裸捐

  目前世界最有錢的兩個人是Bill Gate& WarrenBuffett(比爾蓋茲和巴菲特),如果他們兩人聯合請你共進晚餐,你會考慮參加嗎?相信許多人都會認為這實在求之不得,但如果你是千萬富豪,你可能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敢赴約,這個宴會不是斷頭臺,也不會讓你傾家蕩產,但絕對帶給你很大的心理壓力。2010年9月,這兩個有錢人跑到中國,邀請50個身家過千萬的中國富豪參加晚宴,但這些財主都心知肚明,巴菲特與蓋茲這次到中國「來者不善」,這跟他們過去到訪的目的不一樣,不是談有關未來科技的趨向,也不是講如何賺更多的錢,乃是告訴這些財主一些有關人生哲理,就是把從世界賺得來的金錢回饋社會,把他們的財富放在有需要的社區和人群當中。很不辛,這兩個有錢人心意是好的,但他們興致勃勃到中國卻失望而歸,因為中國財主聽到他們到中國的主要目的,大部份人與兩人劃分界線;以前巴不得能夠與這兩個名人掛鉤,沾他們一點風光,現在卻裝聾扮啞,把兩人到訪不當一回事。因着巴菲特和比爾蓋茲的到訪,「中國鐵公雞」這個名號從此揚名中外。 其實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過去在世界各地一直推動一個特別運動,就是呼籲那些世界富有的人要樂善好施,取之於民施予於民,意思是白白得來,就白白捨去。這兩個有錢人不但提倡這個運動,而且也是以身作則,他們曾經起誓,在他們有生之年,會把90%的財富完全捐贈給社會,只把10%留給家人,這個行動被稱為「裸捐」,意思其實很明顯,人光禿禿來到世界,也光溜溜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他們講得很瀟灑,也做到讓人敬佩。 過去一般人對比爾蓋茲和巴菲特這兩個有錢人,多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但自從兩個人推舉這個「裸捐」運動之後,世人對他們的態度就變得肅然起敬,美國人更因他們感到自豪。世界富豪多得不可勝數,首先提出裸捐運動不是歐洲的英國人或德國人,也不是亞洲的日本人或中國人,乃是北美的美國人。也許美國政府的花錢方式令人側目,但放眼世界,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這國家得天獨厚,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許多良好條件讓它成為當今一等一強國,不過,如果從屬靈角度來看,美國的強盛與這民族非常樂捐的傳統文化有莫大關係;根據研究,美國人本身是一個樂善好施的民族,跟其他國家相比,美國人平均每年所捐獻的,是法國人的三倍半,是德國人的七倍,是意大利人的十四倍;光是2006年,美國人就捐出三千億美元,這是瑞典國家全國一年的收入。每年美國有75%家庭捐贈錢財,50%家庭捐出自己的時間,還有許多捐贈和參與慈善事情是沒有數字記錄的。 上帝在這個宇宙設立了一些原則,人若遵守祂的道,他們一生就蒙神賜福,凡事順利;倒過來,人對神的教導棄之敝屣,甚至逆倒施行,他們終生就受到咒詛,生活處處碰壁。種收定律(law of harvest)就是上帝告訴世人其中一個屬靈的原則。何謂種收定律?簡單來說,就是人在哪方面有缺乏,他就在哪方面撒種,農夫需要收成,他就在田裡撒種,時候到了,他就有收成;同樣的屬靈道理,人缺乏愛,他就往外撒愛的種子;缺乏錢財,就往外撒「錢的種子」。一個人如果能夠瞭解上帝所設立的種收定律,他就找到豐盛人生的秘訣。不要把神所設立的種收定律看作是神話故事,今天許多學者發現,不管從心理學、經濟學、或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個人,一個社會,或一個民族,如果他們願意按照聖經,對外樂意施捨,這對個人、廣大群眾、和國家都有莫大的益處。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51 同性戀婚姻立法

  這幾年,同性戀者婚姻立法的事,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搞得滿城風雨,美國最終可能需要最高法院來決定,而香港最終如何收科,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美國許多基督教機構站出來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但在香港,有膽量站出來講話的,只有播道會的蘇穎智牧師,結果他和長沙灣的教會成為眾矢之的,不斷受到同性戀者的圍攻。據說,後來中神前校長余達心忍受不了,他也提筆在報紙上說出他的心聲,想當然,他也成爲敵人的攻擊目標。 余達心校長所講的話其實很值得我們基督徒自我反省,在香港,很多非信徒對基督徒的作法非常不以為然,因為除了同性戀婚姻立法這件事,香港其實也有許多不公平的事情(譬如家暴或產商壟斷等),但大部份基督徒都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態度,視而不見,而當信徒聽到同性戀要婚姻立法,卻抱著聖經大聲反對。正因為基督徒平常只顧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對許多社會問題不聞不問,當他們開聲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就得不到非信徒的支持,同性戀者更不在話下。這種現象不單出現在香港,連美國和台灣也有類似的現象,許多教會和基督徒看到社會不公正、不公義的事情,絕少站起來講話,結果那些敢說話的信徒成為少數民族,卻受到敵人長期圍攻,於是出現孤掌難鳴的現象。 第二點,基督徒一般反對同性戀婚姻立法的主要原因,乃因這是違背聖經的教導,這種說法對非基督徒來說,是缺乏說服力的,對那些不認識聖經或反對聖經的人來說,硬要他們接受這一點是非常困難,就好像回教徒拿著可蘭經要殺人一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根本無法要人心悅誠服接受。 信徒需要從社會權利和福利來討論同性戀婚姻立法這件事情,同性結婚屬於個人選擇,別人是不能說好歹,就好像有人喜歡吃榴槤,但有人聞到就受不了,不能因此就反對別人吃榴槤,這點每個人都能夠明白。但如果個人的權利會影響到社會制度或關乎人類的存亡,那麼要求立法就不合理。同性戀者常說,同性結婚是他們個人的事,是私人的事,別人不能干預,這點基督徒能夠接受,既然是私人的事,那為什麼又要別人承認呢?既然是私人事,就不應該要求大眾立法,免得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架構。 社會爲什麽立法不可以偷竊?偷竊是私人的事,只要我不偷你的東西,你爲什麽要多管閒事?除去宗教或道德層面,偷竊基本上是破壞整個社會架構,叫人生活在社會缺乏保障,影響民生,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偷竊對社會都不是好事情。同樣的,社會是由家庭組成,一男一女成為家庭,生男育女,傳宗接代,社會才能夠維持,人類文化才能夠維繫,通姦會會造成家庭體系受到破壞,這個觀念每個人都能夠認同,但如果有人說,他們要求通姦合法化,想當然,家庭制度就會受到破壞,社會制度因此受到動搖,這影響到人類未來的存亡,因此通姦絕對不可以合法化。 同性戀的情況也是一樣,一旦同性戀變成合法化,社會無形中鼓吹同性戀行為,那麼經過若干年之後,地上人口就會減少,甚至根本在不存在, 這個說法不但基督徒能夠接受,連非信徒也能夠明白。 另一方面,我們基督徒在面對同性戀者,也需要調整我們的思維和做法,沒錯,聖經說得白紙黑字,同性戀是一種犯罪行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傳福音,同性戀者當然是在福音門外,但如果基督徒遇到同性戀者,馬上告訴他們,同性戀行為是神不悅納的,會受到神咒詛的,將來鐵定要進地獄,這種傳福音方法是絕對沒有功效,只會把他們排與救恩門外。 這方面,相信美國的馬鞍山教會的做法是值得其他教會所效法,他們對同性戀者和AIDS病患,撥出大量資源先作關懷工作,滿足他們在生活和家庭各方面的需要,待關係建立之後,才進入核心,作傳福音的工作。這種做法的果效絕對比使用指責的方法來得有效。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信徒未曾認識神以前,我們在地上的生活都是虛空和痛苦的,同性戀者也不例外,別以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愛人就感到滿足快樂,他們在地上的生活其實比如何一個人都痛苦,除了社會一般性的生活艱難,他們還遭遇旁人側目和歧視,生活沒重心,人生沒盼望,他們是最需要福音的一群,信徒如果能夠改變傳福音的方式,他們對福音的反應理應更積極。

149 除偏见

  居住過香港的人都聽過一個本土明星石堅這個名字,大部份香港人這位電影明星的印象都是負面的,首先他外貌十足一個江湖大盜,而他從影以來,在電影中他都是扮演壞人角色,所以在香港人心目中,他絕對是一個大壞蛋。但可知道,他私下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這除了他的朋友和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大部份的人都會用有色眼鏡看這位外貌醜陋但心底善良的電影明星。 說其實,人活在世上,對人存偏見可以說是無法避免。一對衣着樸素的老夫婦,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校長秘書很不禮貌地说:「校長整天都很忙。」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過了幾個鐘頭,他們一直等在那裡。秘書終於决定通知校長,校長不耐煩同意接見。女士告訴校長:「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貴校讀過一年書,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爲他他立一個紀念物。」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們不是要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校長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穿着,然后輕藐地說:「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楼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任何一棟建築物都超過750萬美元。」這時女士沉默着不講話了,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们打發了。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一棟大樓,那我們爲什麽不乾脆建一所大學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就這樣,這夫婦離開哈佛,在加州成立了一所大學紀念他們的兒子,這所大學叫史丹福大學。 連一個大學校長也會犯上偏見這種毛病,這實在值得我們三思,怪不得使徒雅各在他的書信中提醒信徒: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各書2:1。 怎樣除去個人的偏見?增長見聞、多閱讀、看接觸外界人事物,這些方法都可以可以減少個人的偏見。 許多人都聽過方舟子的名字,讓他成為中國一個知名人士並非他擁有一個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乃是他很會挑戰那些專門作假的中國名人,在中國網絡紅極一時的唐駿被他揭發文憑作假,好幾個中國大學教授被他發現抄襲論文,有人因此丟官,有人丟工作,方舟子的風頭一時無兩,許多人非常欣賞他這種打假作法,至少讓中國造假貪污的情況稍為收斂一點。方舟子擁有一個博士學位,又有本事抓到別人把柄,他學識豐富不應受到懷疑,但說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這又不見得。無意在網路看到一篇記者採訪他的文章,問到他對基督教的看法,他居然把基督教批評一無是處,第一,根據他的「調查」,耶穌是人扼造出來的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人存在;第二,他認為基督教信仰對人類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和人工負擔,根本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信徒們花無數錢財用于建造、修缮教堂和廟宇,浪费了無數時間用于禮拜、祈禱、宗教儀式、和背誦經文,方舟子認為這些金錢、時間應該可以用于更好的事情上。最後他加上一句話,目前市面上尚未有對基督教批判的中文書本,這個留給他來做。 方舟子爲什麽對基督徒那麼大的反感?他也是受到文化偏見的影響,如果他放下成見,願意花時間好好研究基督教的歷史背景,不用有色眼光來分析,相信他對基督徒的成見不會那麼嚴重。 不過除去偏見更重要一點,我們需要神的話語幫助,需要聖靈經常提醒。靠著聖靈的幫助,我們有神的智慧除去我們的愚昧和不足。

150 聖經的幽默

  舊約有一位乃縵將軍,他是以色列敵人亞蘭軍隊的元帥,是一位大能的勇士,過去為國家贏得很多場勝仗,因此很深受國王的器重。但他卻得到一種不治之癥,就是麻風病,這種病不至於死,但卻很不光彩,不能如常人出入自如。將軍家中一位以色列使女建議他到以色列找先知醫治,乃縵於是浩浩蕩蕩帶著兵馬和錢財拜訪先知,心中以為對方一定用儀仗隊熱烈歡迎他,並且醫治他的疾病,誰知道先知不但沒有親身恭候,只是派僕人叫他到約旦河公開沐浴七次,乃縵起初覺得這是奇恥大辱,拒絕就範,後來聽了他僕人的勸告,他放下個人自尊,在眾目睽睽下到約旦河沐浴七回,他的麻風病因此得到痊愈。只有上帝才會開出這種幽默抵死的醫治方式。 幽默其中一個很大的功效就是它能諷刺人的自義和自大,把人的驕傲、愚昧、偽裝等劣根性作一個藝術系的描繪,尖銳地直指人的罪性,讓在笑别人的時候也看到自己的可笑,從而讓人羞愧甚至懊悔。因此,重要的不是笑得多厲害,而是在笑聲之後是否在心靈深處感悟到那「微小的声音」! 其實神的幽默隨時在聖經可以看到。 神造夏娃,從沈睡的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用它創造了眾生之母夏娃,亞當稱她是「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肋骨是在人的胸懷裡,懷抱肋骨就是「擁抱我所親愛的」之意。如果神拿了亞當的腳趾骨去造女人,亞當一定稱她為「腳下之腳,皮下之皮」,擁抱腳下之腳,那還有什麼親愛的意味?神可真有高度幽默感!(創世記二章21-23節) 亞伯拉罕99歲的時候,天使顯現告訴他,他太太撒拉明年會為他生一個兒子,撒拉在房間裏面聽到就偷笑,亞伯拉罕跟她已經是祖父母的年齡,怎可能懷孕生子,她認為這個天使是跟他們開玩笑。天使質對撒拉說,「你爲什麽偷笑?你不相信神擁有這種能力嗎?」撒拉卻堅持她沒偷笑。一年之後,撒拉果然懷孕生子,神要他們改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偷笑」(以撒的意思就是笑)。神實在很有幽默感。 雅各是個大騙子,兩次詐欺,先騙得長子名份,又騙得父親以撒的一切祝福。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雅各認識自己呢?父神可真有高度幽默感,祂安排雅各近乎替舅舅拉班「白做」十四年來讓他嚐嚐受騙的滋味,也就是小騙子的他落到了大騙子(舅舅拉班)的手裡。(參創世記廿九至卅章) 以利亞向假神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挑戰,在迦密山上考驗真假。方法是各自築壇,看哪一位神可以從天降火,燒盡壇上的燔祭。巴力的先知從早到晚跳舞、狂呼、刀刺己身,苦苦哀求,卻沒一點動靜。先知以利亞諷刺那些拜假先知的:「大聲求告巴力吧,他可能默想,或出去旅行,或出去散步,或睡午覺,所以大聲叫醒他吧!」(列王紀上十八章20-40節) 約伯記39:13-18以如此筆觸描述鴕鳥的情況17節這樣說:「神使它沒有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它。」現在你知道「鴕鳥政策」是出於何經何典吧? 箴言11:22節說:「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带在豬鼻子上。」這讓那些長得沒什麽吸引力的女生一種自我安慰。女孩子如果那天照鏡子發現自己不怎樣漂亮,也許她可以安慰自己,說,至少我一點見識。中國人常常說,不要跟她一般見識,說不定這也是來自聖經箴言書。 那一天如果你不想上班,不妨送一個電子郵件給老闆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箴言書22︰13)。 如果牧師那一天週末打電話給你,要跟你討論教會某一項事工,你可以有智慧地應用這一段經文說,「清晨起来,大聲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詛他。」(箴言27:14) 所以,你看到聖經實在有很多發人深省,但叫人哭笑不得的經文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