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生命影響生命

  Erin Gruwell是加州某高中學校的一位英文老師,但她的教學方針和要求卻跟其他老師不一樣,她不是爲了金錢,也不是爲了名利,完全是抱著一個要塑造生命的抱負。   Erin在加州Long Island一所學校擔任老師,那時她才24歲,她抱著很大的抱負到這所學校任教,沒有想到,站在她面前的這群學生,簡直是龍蛇混雜的大都會,什麽人色都有,黑人、白人、亞洲人、墨西哥人,而且他們都是被其他老師認為無藥可救、社會的渣滓、超級大笨蛋的學生,而他們的生長環境的確非常複雜,很多已經成了當地小區域的黑幫成員,每天所接觸的都是毒品、槍支、妓女、兇殺,生活在這種環境,有哪一個對學習抱著認真態度?中上流社會出生的Erin,當初誓沒想到居然有學生是過著這種『今天不知明天尚且活著』的生活,這對本來抱著滿懷熱情作好老師的她,實在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一般來說,大部份老師的概念只是在傳授知識,而且是屬於比較狹窄性的知識,教授物理數學就偏重理工,語文就是傳講文法和寫作技巧,能夠兼顧到學生心靈和心理上發展的老師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但Erin不是這樣,除了傳授課堂知識,她抱著一個認真關懷學生的態度,她很想更多認識和瞭解他們。學生開始尚且不能體會,時間日久,他們的確感到Erin跟其他老師很不一樣。   而且,一般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流於黑板式,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學生到底明白多少,Erin教導方式卻是非常靈活,她不是隨意找些經典作品要學生囫圇吞棗閱讀,而是想到與學生生活有關的事情,採用與他們生活有關的社會小說或文學作品,昔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關在牢房的猶太學生Ann Frank所寫的日記正是代表作,作者當時受盡種族歧視所帶來的煎熬和折磨,因此當學生閱讀這個著作,就很容易產生共鳴。類似這些小說人物的命運、成長、和心路歷程,能夠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命運和將來,閱讀的興趣自然越來越濃厚。另一方面,Erin也借鑒Ann Frank的表達方式,鼓勵學生把他們每天生活點點滴滴寫在日記上,講出他們生活中各種甜酸苦辣、對未來的盼望、和對自己將來有何嚮往。不但如此,Erin還帶學生參觀博物館,要學生自行募集資金邀請曾經收留過Ann Frank的荷蘭女士到學校與學生作交流。Erin這種與別不同的教育途徑最後引起學生對閱讀的熱愛,甚至投身在寫作上,於是,透過閱讀書本、實地考察、與人交流、練習寫作等,最終讓學生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也無形協助他們在面對人生考驗時能夠作出比較明智的抉擇。   不過,Erin能夠改變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最大的原因並非她的教學方法,乃是她與學生所建立的互動關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能從沒有感到一位老師如此對待他們,其他老師看待他們如同麻風病人一樣,敬而遠之,而Erin明知道他們的出生背景是那麼複雜,滿身帶著刺隨時傷害人,但她仍然以無條件的愛來接納他們,肯定他們,起初她也受盡這些學生的凌辱和無禮對待,但她鍥而不捨的愛心最終感化了他們,學生最終認定,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無條件接納。   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都是過來人,能夠讓學生佩服五體投地的老師實在不是很多,一個能夠願意與學生打成一片,以無條件的愛來接納那些不可愛學生的師長,鮮有不被學生所愛戴,套用一位牧師所說的,課堂老師的工作是生命影響生命,不是單單用口傳講知識那麼簡單。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第十五章 投資永恆

    A)序言 很多年前,被譽為美國近代史最偉大的佈道家 Billy Graham(葛培理牧師),受邀請到華盛頓,接受美國政府頒發國家最高宗教勳章,當時總統和國會議員等重要人物都在場,他們也順便請葛培理牧師講幾句話,牧師這樣說:「親愛的國會議員和各位政府官員們,請問在這個漂亮巍峨偉大的大廳裏面,你們看到什麼?」他們就抬頭說:雕像、圖畫、歷代的總統像等,葛培理牧師接著問:「你們看到他們有何共同點?是衣服?是勳章?都不是,這些歷史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死了,林肯死了,傑弗遜死了,羅斯福死了,所有這些偉大人物都成為歷史,只有留下雕像和畫,他們現在在哪裡?我希望你們能夠思考這一個嚴肅的問題,將來你要在哪裡過你們的永恒生活?」   1900年代有一位藝術家John Ruskin,他也是一位詩人和哲學家,他講了一句讓人三思的話:「每個活在地上的人,都應該思考三個重要問題:我從何處來?將來要往何處去?其間我需要做什麼?」   人生就像上了一列火車,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上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車,我們只是看到許多人上車,許多人下車。儘管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下車,當你看到跟你差不多年齡的人一個個下車時,你便知道快輪到自己了。   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定會問上述三個問題,不然你在地上的日子如同行屍走肉,是沒有意義的。地上幾十年一下子過去,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死亡。「我從哪裡來?」,熟悉聖經的人都會知道;「我將來到哪裡去?」如果你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你的救主,你也應該找到答案。但當你確定自己是一個重新得救的基督徒,接下去你要問的是:「我現在在地上做什麼?」很多信徒以為既然天堂護照拿到,他只要在地上乖乖做一個好信徒,不做壞事便足夠了,但當你稍微熟悉聖經,你會發現神對信徒的要求不是那麼簡單,神其實對每一個信徒都有一份期盼。   人的性命只有一條,但卻可以有三種的選擇: 1.第一種是儘量享受人生。常言道,得快樂時且快樂,人生最要緊的是及時行樂,吃喝玩樂,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因為明天如何沒人知道。這是今天許多人的哲學思想,也是嬉皮士的生活方式。但這是浪費生命的方法。   2.第二種是把生命放在自己的工作、事業、家庭、娛樂等事情上,這是一般人的生活態度。小時候用功讀書,長大之後成家立業,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回家休息,用飯,看電視,睡覺;週末全家郊遊,打高爾夫,打網球,寒暑假找地方度假。積極的就進修加班,為未來退休多賺一點錢,多存一點錢。這是一般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浪費生命,乃是花掉生命。   3.第三種是將生命做永恆的投資。前面第一種是蠢人的做法,第二種是一般人的方法,第三種卻是智者的做法。智者不會將目光放在此生此世,乃是投注於具有永恆價值的未來上,因此他們會運用地上短暫的生命投資永恆的國度。   捫心自問,你過去怎樣使用你的生命? 馬太福音25章記載耶穌講到才幹的比喻,這個比喻很簡單,有一個主人要準備出國,出國前把三個僕人召來,給了他們三個數目不同的銀子,有五千,三千,一千。多年之後,主人從外地回來跟三個僕人算帳,拿五千的賺了五千,二千得也賺了二千,只有那拿一千的什麼都沒有做,主人很生氣,罵他又懶又惡,把他趕出去,並且與他斷絕了關係。   相信很多信徒都很熟悉這個才幹的比喻,比喻暗示神賜給每個信徒不同程度的才幹,而神給信徒才幹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是讓信徒成為一個團隊來完成神在地上的工作;神的工作有台上台下,幕前幕後,看到和看不到的工作。馬太福音28:19-20記載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神指派信徒的工作正是耶穌升天前給信徒的使命,使不信的成為相信的,使相信的成為有生命力的基督徒。神賜信徒才幹第二個目的,是要考驗他們對神工作忠心程度。從這個比喻來看,重點不是我們的恩賜多少,重點是我們是否忠實地將神給我們的恩賜發揮出來,並且忠心地完成神給我們的託付。   從耶穌所講才幹的譬喻,我們可以找到神賜我們生命和才幹的八個重要原則,這八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信徒瞭解服事應有的正確心態,也同時提供了信徒在地上生活的目標、方向、動力、和盼望。   節錄自拙作「男人秘笈」,這書將於2012年底出版(橄欖),敬請等候。  

103) 現代浪子

  中國石家莊過去以什麽出名,大概沒幾個人知道,住在這裡的人也不在乎,但最近確實因為一段瘋傳的視頻,讓這個地方成為家傳戶曉。這段視頻的名字叫『 我給兒子當孫子』。主人翁是一對父子,兒子叫許峰,他父親在石家莊有一棟房子,最近面臨拆遷,許峰要求父親拆遷後,把「屬於」他的款項給他,但老父親一直不肯,父親要他等評估公司經過評估之後,才願意給他款項,這個兒子覺得老爸不近人情,儘管他最後讓步,但要求父親給他打『欠條』,如果父親不肯,他以後就與老爹斷絕父子關係。   根據視頻所講,許峰父親是一個搬家公司的工人,一個月才賺一千多塊,老伴早已過世,他一直嬌寵這個兒子。而許峰自稱是大學生,畢業后結婚,但整天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連日常生活的需要都由老爸供應。據說,這父親每天還要為兒子、媳婦做飯和洗衣服。爲什麽許峰不去找工作?他的理由是因為當下天氣太熱,要等天氣涼快一點才找工作。   在接受訪問中,許峰認為,父親生了他,就應該養他,因此,他要跟他父親簽訂協議,日後他生孫子的所有費用,包括長大後的上學費用都由父親承擔。   「我给兒子當孫子」這個视频被放到網上之後,很快被轉載到許多網站,引發許多討論,而許峰也因此被稱為『最牛的兒子』,有說他比蛀米大蟲還恐怖,根本是在啃父親的血。而住在石家莊的人,更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許峰而感到羞恥,很自然,每個人都想找出這人是誰,非要處之而後快。   但經過媒體和網友各方尋找,慢慢對這個故事感到懷疑,尤其作父親的,他講話聽來是山西口音,不像是石家莊的人。最後電視臺負責任站出來澄清,他們堅稱故事內容是真的,但上電視的人都是找人扮演。   經記者調查,視頻中那個令人髮指的許峰原來姓蘇,未婚,是石家莊人,不過自從他扮演了這個許峰之後,他再不能隨意上街,他已經成了過街老鼠。   但故事並非就此結束,儘管電視臺堅稱劇情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但許多人仍然抱著懷疑態度,尤其現今中國大陸造假事件五花八門,除非有當事人站出來說明,否則這只能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但現在這種情況,當事人那裡有勇氣站出來作「澄清」?   不過以我作輔導多年的經歷,我倒不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中國大陸的一個孩子政策的確造成許多家庭問題,孩子成為名符其實的土霸王,父母認為把最好的給予唯一的孩子,但最終卻成為禍害。   其實在美國的華人家庭也出現不少這種嬌生慣養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龍,只要求孩子把書讀好,彈鋼琴,把小提琴拉好,家務從不要求孩子參與,多少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感到迷惘,洗衣機不知道怎樣用,即食面不會煮,連煎一個蛋也有困難,枉說要弄一頓飯食,這種大學生可以說比比皆是。自從美國經濟走下坡,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於是乾脆留在家裡,茶來張手飯來張口,家裡包吃包住,每天可以上網聊天看email,成了名符其實的蛀米大蟲。許峰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不過要求父親寫欠條,這個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臉皮要像鐵皮一樣厚。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02) 再愛一次

  Kim and Krickitt Carpenter是一對新婚夫婦,結婚才兩個禮拜,一天晚上,夫婦兩個人和朋友外出,太太Krickitt當時開車,先生Kim因感冒躺在後座休息,一輛小貨車猛烈從後面撞上來,他們的車子被撞飛出去,車頂朝下摔落在地面,Kim幸運得以死裡逃生,但年輕的妻子卻陷入昏迷之中。   Kim和Krickitt的認識可以說是有緣千里來相會,1992年9月,當時27歲的Kim在一家大學擔任棒球隊的總教練,他收到很多訂制運動服的model,但他只對其中一款特別有興趣,於是打電話到那家公司訂購,接電話女售貨員是23歲的Krickitt,兩個人在電話上聊得很投機,後來發現雙方不單對體育活動有興趣,而且都是基督徒,因此聊得很投契。6個月後,Kim邀請Krickitt到新墨西哥州看他球隊比賽,並且順便與他父母見面。兩個月之後,Kim也到加州向Krickitt父親提親。1993年9月18日,兩個人在Arizona州舉行婚禮,然後到夏威夷度蜜月,之後他們就搬到Las Vegas定居下來。   沒想到,不到十個禮拜就發生這個車禍。Kim從醫生口中聽到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他的太太Krickitt在車禍中存活過來,身體四肢沒有殘缺,但Krickitt卻因車禍而喪失知覺,腦部可能受損。   不幸中的大幸,Krickitt情況沒有醫生預測那麼糟糕,三星期後,她的情況有好轉,雖然仍處於昏迷狀態,但可以不需要插管子,能夠自主呼吸。醫生開始幫她心智檢查,發現她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都能記得住,唯獨她完全忘記Kim是誰,也忘記她自己已經結過婚,這對Kim來說,這真是晴天霹靂。隨著Krickitt慢慢恢復神智,醫生才發現,車禍前一年所發生的事情,她完全失憶,意思是說,她忘記她曾經與Kim相戀、舉行過婚禮、蜜月旅行、和兩個人的夫妻關係。Kim過去曾經瘋狂愛上她,但對她來說,Kim只是一個陌生人。儘管Kim播放他們結婚時的錄影帶給她看,Krickitt還是沒半點反應。Kim嘗試用各種方法來尋回過去他與Krickitt的溫情,但Krickitt的反應通常是冷漠和生氣。   1994年2月,Krickitt終於出院,她搬回加州跟父母同住,不過要定時到醫學中心回診,Kim因工作的原因,要作500公里的通勤,一半時間在Las Vegas訓練大學球隊,週末到加州看Krickitt,這對他來說,這是體力和精神的考驗。讓Kim氣餒的是,Krickitt的情況時好時壞,有時候聽到Krickitt說很想念他,但她大部份時間喜怒無常,Kim常常感到很痛苦,他只好不斷讀經禱告,求神賜他能力。同年3月,Krickitt跟Kim回到兩人初婚時的寓所,儘管她看到兩個人當年的結婚照片,她仍然毫無感覺。Krickitt回家之後,生活仍然一團糟,東西亂放,沒有方向感,尤其當Kim堅持幫她作復健,她變得非常生氣。Krickitt的脾氣變得跟一個任性青少年一樣,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跟Kim以前所認識的Krickitt不是同一個人。Kim越來越覺得,他實在無法繼續跟Krickitt生活下去。   不過在Krickitt的心目中,她從小到大,她都認為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她覺得以前向神許過盟誓的諾言,她必須持守,所以當他們都覺得撐不下去時,就是這個誓言把他們連接在一起。   一次,Kim尋求心理諮詢,在協談中,他體會到,自從車禍之後,他突然想起,他對待Krickitt的行為舉止像一個父母或教練,遠勝過他在追求Krickitt時所展開的愛意,於是他改變對Krickitt的態度,決定從頭開始贏回Krickitt的芳心。於是他每星期與Krickitt約會一次,學會對她更有耐心、懂得放手,不批判,兩個人的感情漸入佳境。Krickitt也開始注意到Kim的改變,慢慢感覺到Kim的熱情和溫柔,她有點像重新墮入愛河。1996年的情人節,Kim提出第二度結婚,兩個人在許多親友的祝福下,再次進入禮堂,重新開始他們兩個人的新生活。   Kim和Krickitt的婚姻故事,跟一般的婚姻有共通的地方,當初談戀愛都是轟轟烈烈,但日子久了,因著兩個人不同性格、成長背景有異,加上人的自我,夫妻兩人很容易落入彼此操縱和攻擊,最終不是離婚收場,不然就是過貌合神離的婚姻生活。如何維持美好的婚姻?其中一點就是堅守當初結婚時所立的盟誓諾言,不管遇到如何困難,都要堅決持守。第二,檢查自己對配偶的態度,正如Kim婚後察覺自己對妻子態度不妥當,因此學會以耐心、放手、和寬容取代了操縱和責備,正因為這樣,他們兩個人再次回到當初談戀愛時的親密時光。如果夫妻能夠遵守這兩個重要相處原則,相信減少許多破碎的婚姻。   (Kim和Krickitt的愛情故事後來拍成電影,片名叫誓言”The Vow”。讀者文摘也曾經撰文講過他們的故事。他们的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KimAndKrickitt)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第十四章 享受工作 

    A)  序言 一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他在紐約一家很有名氣的事務所當律師,因為工作出色,公司還考慮邀請他成為事務所股東之一。他住在一所很豪華的公寓,從客廳往外看,整個中央公園就在眼底。最近他買了一部全新的淩志汽車,還是用現鈔買的。   他工作非常勤勞,每個禮拜至少有60小時在辦公室,不過對他來說,每天從床上爬起來卻是很要命的事情,因為他覺得每天這樣上下班實在很累人,客戶排隊等著他接見,一大堆文件要閱批,數不清合約等著要簽字。在他的理想世界中,其實畫廊的工作才是他最喜歡做的事,這年輕人在繪畫方面很有才華,不少畫廊老板很願意跟他合作,但他心裡有數,畫廊這行業的薪水,跟事務所賺的錢是完全不能相比,入息不固定,而且所賺的錢,無法讓他住這麼漂亮的公寓,他也不可能開這麼豪華的車子。他不是很喜歡事務所的工作,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他的想法。   有人說,女人最怕嫁錯郎,男人最怕入錯行。講到工作,我们還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幹一行、厭一行(意思是做哪一行業都一樣,都是叫人感到厭煩)。你是否也有同感,工作只是爲了混一口飯?你是否對工作感到厭倦,覺得在職場上走錯跑道?其實不但非信徒有這種想法,很多基督徒也有同感。   何勇念研究所時就信主,之後,他一直非常渴慕神的話語,每天至少花30分鐘時間讀經、默想、和禱告。拿到機械博士學位不久,受聘當地一家世界有名的汽車公司,專門研究以太陽能應用在汽車這方面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尖端的科研,也是他在學校最有心得的研究領域。何勇工作沒多久就結婚,三年生了兩個孩子,太太半職留在家裡看顧孩子,一家人在教會各有不同的服事,太太負責姐妹事工,他參加三福探訪,每星期在主日學開課傳講神的話。何勇一向對自己的工作、服事、家庭都感到心滿意足,但最近一兩年他卻是心事重重,尤其每次教會辦完差傳年會,他就感到很有壓力。講員常鼓勵信徒,趁著年輕,應該把生命完全獻給神,作一個神職人員,好報答神在信徒身上的恩典。儘管何勇沒有親耳聽到神的呼召,也不知道自己的恩賜落實在哪裡,但講員的話總是叫他有罪咎感。何勇不敢對自己太太談心裡的掙扎,爲了這件事情,他感到很心煩,以前上班還感到輕鬆愉快,現在卻成了負擔。   很多基督徒有一種觀念,在外頭幫老闆打工,這些工作是屬世界的,唯獨在教會的服事,教主日學、講道、作司琴、甚至看顧小孩子,這些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尤其當信徒對工作感到厭煩的時候,不期然想到大衛在詩篇所寫這些話,「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84:2)。「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84:4);「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 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84:10)。聖經這些話更叫信徒認定,教會以外的工作都是屬世的,是沒有永恆價值,唯有做教會有關的工作才是神聖。於是上班就隨便敷衍了事,唯獨到教會就拼命為神工作。我曾經碰過一個教會的長老,他就是使用上班絕大部份的時間打電話給主內弟兄姐妹,討論教會小組運作的事情,在他心目中,替老闆工作只是爲了糊口,爲了混一口飯吃,教會的事情才有屬靈意義。正因為很多信徒常有這種工作觀,以致很多公司主管開門見山說,他們最不喜歡的雇員就是基督徒,原因是信徒只是對教會服事有熱忱,但對本身工作卻很敷衍。不知道你是否想過,如果你是作老闆的,你會聘請這些基督徒作你的員工嗎?   這一章我們嘗試從基督徒的角度來探討工作的意義和目的,真的只有在教會所做的服事才有永恆的價值?教會牧師傳道人的工作真的比較神聖?到底信徒應該抱著一個怎樣的心態來看他們每天的工作?不管是平信徒在外頭的工作,或牧師傳道人全職在教會的服事,我們都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工作觀念。信徒如果缺乏正確的工作觀,那麼一輩子工作,不但徒增工作和事奉的壓力,在永恆更得不到神應得的賞賜。   B)    工作的定義 工作真的是一件苦差嗎?不能否認,很多人工作只是爲了養家糊口,逼不得已每天早上從床上爬起來,眯著眼睛開車上路到辦公室;不過想想看,如果你有一天中了彩券發了財,從此以後就不用上班工作,你認為你會感到快樂嗎?這也未必,因為工作有苦也有樂,有人厭煩他每天所做的工作,但也有人度假還沒有結束,就迫不及待等著到公司;工作可以是苦事,但也可以是一種享受,在乎一個人所做的是什麽工作和周圍環境,和他抱著什麽心態去上班。   也許我們可以從聖經的角度來看工作的定義。希伯來文『作工』這個字,稱為abodah,可以解釋是做一些個人不願意作的事情。出1:14這樣記載,「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地待他們。」這段經文是指以色列人在埃及作苦工。另外一段經文記載在王上12:4,「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兩處經文的『作工』,都是指人不是心甘情願作一件苦工的事情。   但同樣的一個字,在另外一處卻另外一個含義,「帳幕,就是會幕,一切的工就這樣做完了。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都照樣做了。」出39:32。「他們辦理會幕的事,就是抬帳幕的板、閂、柱子,和帶卯的座。」民4:31。同樣的作工,這裡是指神吩咐祂百姓做會幕的工作,但當中卻沒有勞苦的含義。   新約對『作工』這個字也有兩個不同的含義,kopiao是勞苦的意思,「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路5:5。很明顯的,這個字是帶有辛勞、辛苦作工的含義。   另一個字是ergon,也是指『作工』,「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約4:3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9:4,ergon這個字是指一件工作的完成,裏面沒有辛苦的意思。   所以無論從聖經舊約和新約的角度來看,在講到『作工』時,就出現兩個不同的情況,它可以指做一些很辛苦、很要命的事情,是人不甘願作的事,但爲了生活或了維持生計,逼不得已只好認命去做。但工作也可以是有意義,工作有它存在的價值,它能夠帶給人滿足快樂。因此,到底工作會帶給人喜樂、痛苦、滿足、或辛勞?這就在乎當事人的心態,也在乎當時的情況。     節錄自拙作「男人秘笈」,這書將於2012年底出版(橄欖),敬請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