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聚餐碰到他,不是很相熟,只能說是點頭之交,人變得蒼老,很憔悴,沒什麽眼神,以前的濃髪沒有了,雖然帶著帽子,但可以看到,帽子只是用來遮蓋他的禿頭。儘管這樣,他滔滔不絕的個性仍然沒有改變。到底發生事情?年初時,醫生診斷他患了末期肺癌,而他剛完成第四期的化學治療,未來一兩個月還有兩個療程要處理。 這仁兄不到60歲,多年前從中國移民到美國,因為缺乏學歷,在美國無法找到合宜工作,最後決定回中國發展,幸運的,他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從此平步青雲。他投資地產很有眼光 ,短短幾年,累積不少財富,人也變得意氣風發,出入有司機接送,坐飛機都是頭等艙,實在羡慕不少人。他的父母和不少親戚都在美國,所以每年總有兩三次中美國中國兩邊跑,一來爲了業務,同時也想在父母親戚面前爭一口氣,雖然自己學歷比不上別人,但還是有本事闖出一番事業。 就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上天好像跟他開一個玩笑,年初在中國,發現吞口水時,喉嚨隱隱作痛,根據中國醫生初步檢查,認為他患了末期肺癌,而癌細胞可能蔓延到喉嚨。爲了進一步瞭解病情,他立刻到美國作全身檢查,事後證實了在中國先前的診斷。醫生建議他馬上進行化療,但因他沒有美國醫療保險,醫生獅子大開口,全部費用美元20萬,不二價。還好,憑著他過去在中國的打拼,他有能力承擔這筆費用,但畢竟他並非千萬富豪,一下子,身家就少了一大截。 聚餐時,朋友一方面提出對他的關懷,但同時也想知道他未來的計劃。他個性還算樂觀,儘管經歷這麼大的打擊,他仍然對自己人生抱著很大盼望。但他卻說,要他把中國所有事業完全放下來,這是絕不可能,過去一兩個月他到美國接受治療,如果再不回去,他過去辛苦經營的事業很快就泡湯,因此他會儘快回中國「壓陣」,讓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聽到他這樣一番話,實在為他感到難過,生命已經走在盡頭,仍然念念不忘要賺更多的錢,過去他辛苦所賺來的錢,爲了醫治這個病症,他已經花了不少金錢,在退一萬步來說,全中國的錢都跑到他口袋,但命都保不住,這值得嗎?怪不得耶穌基督說,「人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那有什麽益處呢?」 其實在場有人建議他馬上收山,把所有事業賣掉,然後回美國安靜修養。其實以他目前的經濟狀況,他是絕對可以安享餘生,但他對朋友說,「你們局外人是有所不知,這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我們每天聽得耳熟能詳,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其實這是一個「托詞」,這個「江湖」是誰選的呢?自己不願意,誰也不能在任何一個人推到一個對方不願意去的「江湖」,是不是? 很多人都聽過比爾蓋茲這個人的名字,白手興家,一手打造了微軟這個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他也很自然成為世界首富,但五十歲之後的他,急流勇退,不再在這個財富染缸打滾,反而使用他從世界得到的財富,想盡各種方法來回饋這個社會,投資研究如何提升窮人生活品質,解決窮人容易感染到的疾病,不但如此,他也鼓勵世界各地有錢人裸捐,有生之後,把一生賺來的金錢回饋社會,讓窮人因此受益,讓社會變得更有人情味,提升人性的質素和品格。 實在為比爾蓋茲這個行動來高興,過去很多人輕看他,認為他看著自己的才智,用壟斷手段欺壓對手,為自己賺取更多的財富,當他如此一反常態,願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社會群眾,他為自己賺取別人對他的愛戴,他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絕對勝過他過去世界首富的名函。 www.timothyko.com
上周講到一個朋友,他寧願選擇辭職,也不肯與公司作不義的事,這個讓我想到一個寓言。 一個年輕人長途跋涉來到一個渡口,他身上背著七個背囊,這背囊裏面有什麽呢?健康、美貌、誠信、機智、學問、金錢、榮譽。船起行不久,就遇到大風浪。船主就對這年輕人說,對不起,小船負貨太重,要求他把其中一個背囊丟掉,年輕人什麽也不肯丟,船主說,如果不丟,就停船,年輕人想了一想,就把其中一個丟了。 七個背囊,健康、美貌、誠信、機智、學問、金錢、榮譽。你猜他丟那一個? 如果是你,你會丟那一個? 這個寓言其實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考驗。除了誠信,其他六項都是看得到的,但這六項其實都是短暫,並且沒有永恆性。人老了,健康保不住,樣貌也是一樣,隨著時間,人老珠黃;金錢和榮耀都是別人給予的,來得容易去得也快,沒有人能夠抓得住;學問呢,那是無止境,好處是,失去之後也可以重新學習;機智呢?當人變老,開始退化,腦筋也變得遲鈍。說到最後,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只有誠信。很可惜,現代人所看中的往往是表明事情,寧願把誠信這個背囊丟掉,也不願意拋棄那些只有短暫而不能保存成就的東西。 誠信是指一個人的品格,表面上別人是看不出來,外人也不會注意,而且需要長時間的考驗,才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誠信。還有一點,誠信需要長時間培育,但它卻是很脆弱,一個小錯誤,多年累積下來的誠信可能付諸流水。 有人說,誠信這個東西,可以說是有價,也可以說是無價。誠信無價是因為誠信本身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它是基於個人的操守和交易原則,絕對不能以價格和價值來定義的。但誠信也是有價的,因為誠信是不貼商標的商譽,是超越常規價值的無形資產。譬如說,一家店舖對一個顧客不誠實,如果有十個人間接或直接知道這件事,這家店舖可能失去了十個潛在客戶,這是缺乏誠信的代價;反之,如果一個客戶很滿意,那便有十個人可能成為這家店舖的客戶,也創造了十個客戶的價值,這是擁有誠信的利益。 一個在伊拉克的美國軍人,他買的一台惠普印表機常常發生故障,多次打電話對惠普投訴無效之後,便在怒氣中以機關槍狂射,把這個不中用的印表機打得稀爛。他將整個過程錄影下來並在網路播放,幾天後,惠普馬上送他一部嶄新的印表機,並附函道歉。惠普深深了解誠信的價值。 只可惜很多生意人卻沒有像惠普如此聰明。曾有一家超市連鎖店將過期的食物重新包裝後再賣給顧客,當這件事被電視台揭發之後,連鎖店的總經理還賴皮不肯承認,導致這家連鎖店最後接二連三倒閉關門,現在再沒有人聽過這家超市的名字。 回到前面提到那一位土木工程師,他爲了保存自己的誠信,他寧願與老闆翻臉,不惜犧牲自己的工作,也許在世人眼中,那是愚不可及,短時間他的確要付出昂貴代價,但正因為他擁有這個奇特的誠信美德,他不但得到朋友的愛戴,同事也因他的誠信而把更多的工作機會給他,不過更重要的是,他蒙受上帝更多的祝福,因為這是上帝的應許。
因出差來到A城,有機會與一個多年沒見面的主內家庭聚舊,閒聊過程中,弟兄分享他一個個人見證,讓我有很深的體會。 這弟兄本身主修土木,研究所畢業後在T城找到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公司雖然不大,但他人脈資源良好,不管白人黑人,他都能夠和睦相處。不久,公司業務出現不振,有本事的同事,看勢色不對就已另謀高就,能力較差的,只好等接大信封。弟兄蒙神眷顧,尚且守到最後。不過叫人敬佩的是,任何一個離開公司的同事,不管職位高低,不管是自動請辭或遭公司炒魷魚,弟兄都個別請客吃飯送行道別,他只抱著一個心態,既然同事一場,好來好往,將來說不定還有一起共事的機會。沒想到,他與同事道別的一頓飯卻成了他日後的救命丹。 911事件之後,美國經濟開始走下坡,弟兄雖然精明能幹,最後還是免不了面臨被解雇的命運,那時三個孩子尚且年幼,家庭壓力不言而喻。不過經過一輪奔波,弟兄最後在A城找到一份工作,薪水雖然比不上以前,但一家總算安定下來。接下來,他需要重新考取各種不同的工程執照,原來美國每州的工程師執照要求不一樣,而土木工程有房屋、橋梁、道路、運河、隧道、水壩等工作的劃分,而每一項都要不同執照。弟兄爲了參與不同的執照考試,平常除了上班和教會服事,他還要抽空上課和預備各種考試。還好,經過多年努力和大小不同的考試,他辦公室的工程執照可以說琳琅滿目。擁有多年工作經歷和數不盡的執照,他以為自己的工作就是鐵飯碗,沒想到,試煉也跟著來。 他公司某一年接到一個相當龐大的工程計劃,但因買家要求,部份工程結構需要作臨時修改,其實這是常有之事,負責工程主管只要把整個結構重新以電腦計算,並且作相關的架構試驗,數據證實妥當,工程就可以開始。但公司發現整個工程修正費用估計約一百萬,爲了節省這筆費用,公司只打算做電腦計算,不願意花錢作任何架構試驗,而弟兄是這段工程唯一擁有執照的工程師,沒他蓋章簽名,整個工程就不能推行,而弟兄要求必須試驗證明架構安全他才肯簽名,在這種情況,他就面對來自頂頭上司的壓力,在無可選擇情況下,他寧願辭職不願意作違背良知的事,何況他可能因此失去他的工程師執照。 要知道,弟兄家裡一切生活需用就是靠他一份工作,難得的是,他太太全力支持他,認為他做了一個很正直和正義的事情。雖然如此,他還是要面臨失業,並且要重新找工作。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過去在T城跟他一起共事的朋友,於是透過寫信和電子郵件與他們聯絡,沒想到,結果超越他所求所想。以前共事的同事,當年有被公司解雇或跳槽,事隔十幾年,不少人在自己的專業上已經搞出一點名氣,有當總經理的,有當主管的,當聽到弟兄消息,就想到當年他們離職時弟兄慷慨的「道別餐」,一聽到弟兄需要工作,都義不容辭想辦法幫助他,尤其知道弟兄擁有許多不同工程的執照,就把他們手上部份工程轉介給他,一下子,各種工程從各地如雪片飛來,弟兄後來乾脆在家裡自組公司,專門處理A城土木建築公司的轉介工程。家庭生活不再是問題,工作時間有彈性,一家人有更多時間來服事神。 我從這弟兄身上體會到兩件事情,他擁有很好的人脈關係,同事離職,在別人眼中不是什麽一回事,但他卻願意請客送行,這一個簡單卻帶有濃厚人情味的作法,讓人留下一個深刻印象,沒想到,十幾年之後,弟兄落難的時候,那一頓飯卻得到千萬倍的回報。另外一點,他擁有一份正義感,他寧願失去一份工作,也不願意做失去良知的事情,這種作法在今天社會實在鳳毛麟角,但神卻因為他這個正直行為而賜福給他,他也為神做了一個美好的見證。 www.timothyko.com
就叫他做「平易近」好了。 最近他心情不好,工作不顺心,經常受到上司的欺壓,正因為他人如其名:平易近人,對這那些沖著他來的人,他逆來順受,久而久之,他感到很氣憤,經常自責,自己如此善待別人,爲什麽別人卻不把他當一回事?有時甚至騎在他頭上欺負他。 年初他哥哥從香港到美國探望他,也住在他家。哥哥看到他客廳一幅畫,很不以為然,認為畫的顏色不夠鮮豔,這哥哥也剛好從香港帶來一副山水畫,於是不理三七二十一,也不問這個弟弟,就把客廳的畫拿下來,把自己帶來的畫掛上去,「平易近」看到就很不高興,為此他與哥哥起了衝突,哥哥一氣之下,收拾東西,頭也不回就走了。哥哥走後,輪到這弟弟感到很納悶,心中出現內疚。從那一天開始,哥哥跟「平易近」劃分界線,既不來電,也不接弟弟電話,這更增加了「平易近」心中那份罪咎感,有時他不得不問自己,如果當初將就哥哥,把他的畫掛起來,也許不會搞到那麼尷尬。 中國人一般都沒有什麽心理疆界這種觀念。什麼是疆界?在一個有形有體的世界裡面,我們很容易分清楚什麼是界限,這包括一道圍牆、鐵絲、欄杆、籬笆;有人甚至在自己的土地上插上一塊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不可越線,違者法辦。」看到這些圍牆、籬笆、牌子,我們都馬上知道這是屬於誰的地方,不可以隨便進入。定界限有兩個目的,對屬於你自己的地方,界限具有保護功能,讓別人知道這是屬於你的地方,不能隨意侵犯;另外一方面,對於別人所屬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產業,明白未曾經過主人的許可,不可貿然跑到屬於他人的地段,這是一種基本的禮貌,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類似外在有形的界限,在人們的身心靈方面也有各自的界限。身體的界限還算是屬於有形有體的,但心靈上的界限卻是屬於無形的,這些界限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卻是真實存在。釐定有形界限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尊重別人,釐定心靈上的界限也具有同樣的功能,一方面是保護個人不會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亦是尊重他人不侵犯其應有的權力,以建立和保持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也就是說: ‧在我個人土地範圍裡,我有行使這塊土地的權利,我家怎樣擺設都是我個人的事情。 ‧在你的家園範圍裡,你怎樣使用你的家園,那是你個人的權利,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如何設計或裝飾你的房屋。 ‧在我個人的生活範圍,我個人生活方式,你沒有權利來干涉,別人也不能要求我改變我的生活習慣。 ‧在你個人的生活範疇,我沒有權利指揮你怎樣過你的生活,別人也不能命令你如何生活。 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對人際互動關係界限的劃分均缺乏基本的認識。在任何一個關係上,不管是朋友、夫妻、父母、兒女、上司或下屬,一方如果沒有把「界限」劃分清楚,沒有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什麼是別人的權利和義務,其糾纏不清的關係就會出現,結果導致當事人產生忿怒、怨恨、誤會、沮喪,和罪疚等複雜情緒。這種跨越界限的例子可以說是如拾草介,隨處可見,譬如說: ‧把自己悲慘的情況怪罪於別人的不是。 ‧父母企圖控制孩子,將自己的想法或作法強加在他們身上。 ‧把自己快樂與否怪罪在配偶身上。 ‧被人欺負但缺乏勇氣說「不」,任人魚肉。 ‧將別人的過錯歸罪在自己身上,產生不正當的罪疚感。 ‧常為兒女「擦屁股」,幫他們收拾殘局,使得兒女缺乏獨立成長的機會。 界限的釐定是合乎聖經的教導,神也用這個原則來處理祂與我們的關係。定界限的目的不是要懲罰別人,乃是培養我們有責任感,幫助我們成長,建造一個更健全和美好的人際關係。其實定界限並不難守,但卻是需要拿出勇氣來面對和處理﹐一旦處理恰當,人際關係將變得舒暢美滿。 www.timothyko.com
Harry Ironside是達拉斯神學院一位老教授,他曾經講過他一個故事。一次他到餐館用飯,裏面擠滿人,他才點了一道菜,一個男士過來,說他找不到位置,問是否介意跟他同桌用飯,老教授回應說他不介意。不久,教授的飯菜到了,身為基督徒的他很自然就作低頭謝飯禱告,禱告完畢,男士問教授:你感到不舒服嗎?教授說不是,男士繼續問,食物不對勁嗎?Ironside回答說,「不是!我是為桌上飯食感謝神。」男士然後說,「原來你是哪….類的人,我不是,我從來不用感謝,錢是我賺的,每一分都是我的血汗錢,我吃就吃,從不用感謝任何人。」教授然後說,「I see,這跟我家那條狗差不多,牠也從來不做什麽謝飯禱告。」 十一月份是美國的感恩節,表面看來,好像整個國家都在慶祝感恩節,諷刺的是,真正對神感恩的人卻不多,商店作出各種裝飾和噱頭吸引人,但都是以賺錢為大前提。而每家都忙著預備美食,感恩節那天,一家人邊吃邊喝邊看球賽,看完足球就到網上找good deal。人們對上帝發出唯一的感恩的,可能是吃大餐以前所作的謝飯禱告,而且一個人就搞定了。今天美國人過感恩節的作風與當初他們祖先定感恩節所期望的,差距實在十萬八千里。 記得第一次在過美國感恩節,那是我第一年到美國讀書。學校為每一個留學生找到一家願意「領養」他們的host family,所謂領養不是指外國學生住在他們家,乃是這些家庭逢年過節會招待這留學生。感恩節是禮拜四,學校、商店、油站、食肆全關門,整個城市水靜河飛,路上看不到一部車子,但到了美國人家,裏面卻熱鬧得很,幾十個人聚在一起,除了主人家,還有很多單身貴族,「無家可歸」像我們這些留學生等。大家聚在一起吃飯、看球賽、分享、感恩,這就是傳統美國人過感恩節的方式。曾幾何時,所謂Black Friday出現,那是感恩節接下來的禮拜五,商店推出一年一度的大減價,於是感恩節的重心點開始轉移,禮拜四吃大餐、看球賽還是照舊,但對神感恩變得不是那麼重要,禮拜五早上到商店排隊才是壓軸戲。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反正感恩節第二天放假,禮拜四享受天倫之樂,彼此感恩,晚上早點睡覺,第二天排隊買禮物,這也沒有失去感恩節的意義。但這一兩年開始不一樣,商店爲了賺錢,Black Friday不是在禮拜五,乃是禮拜四晚上11-12點,今年就更離譜,商店禮拜四六點鐘開賣,感恩節成了排隊日,這還過什麽感恩節?許多商店員工抱怨他們不能休息與家人共度節日,如此下去,可以想像日後美國的感恩節會變得有名無實,人為誰感恩?為自己錢包,或為自己買到便宜貨而感恩,完全失去美國祖先定感恩節的原來目的。 講到感恩,聖經許多經文鼓勵信徒要常常操練感恩,你可知道,近代心理學家發現,經常感恩其實對當事人的好處是數之不盡。加州大學分校兩位教授Robert Emmons和Michael McCullough曾經作了有關感恩與喜樂的研究。他們隨機挑選一群人,然後把他們分成四組,第一组每天晚上睡前寫下至少五樣讓他們感激的事,事情無論大小;第二組寫下五件在生活中與别人起衝突或不愉快的事情;第三組寫下五個他們認為比别人優秀的地方;第四組是要求他們隨意寫下當天所遇到任何發生的事情。每天15分鐘,連續作三天,之後研究人員觀察參與者的樂觀幸福程度、身体健康、對别人的慷慨與仁慈、和他們日後成功的可能性。研究結果發現,寫下與人爭吵和發生不愉快事情那一組的情況是最糟糕,而情況最好的是每天晚上睡前寫下五件感激事情的一組,這一組的參與者,他們感到最快樂,人很樂觀,他們身心靈都比較健康,而且最有可能達成個人理想目標。 另一個的研究也很類似,研究負責的教授叫Sonja Lyubomirsky,她邀請參與研究者回想到他們生命中最精彩的經歷,三次15分鐘,連續三天,前後總共45分鐘。回想過去美好時光可能包括:初戀、大學畢業、出國留學、受洗成為基督徒、工作榮升等,當事人陶醉過去美好日子的同時,也詳細寫下當時的感受、想法、和感覺。根據這位女教授的研究,那些寫下快樂經歷的人,他們無論在生理和心理都比較健康,身體免疫系統增強,看醫生的次數也少。 所以從兩個研究可以看到,無論在任何情況,存感恩的心都有莫大好處。好的事情發生,當然值得感恩,讓腦袋留下深刻印象,這對人身心靈都有好處。另一方面,不好事情的發生,譬如天災人禍臨到,以正面態度看困難、挫折、和失敗,細問自己:我在當中學到什麽功課?有什麽嶄新的體會?研究指出,這種積極看事物的態度對當事人也有莫大的好處,他們有較強的免疫系統,不容易生病,就算生病,身體恢復也比較快。怪不得爲什麽聖經吩咐我們凡事謝恩,好的是要謝恩,就是表面看來不好的事,我們也可以謝恩。 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