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2024 / Last updated : 06/10/2024 Timko 高偉雄每週的話 699-宗教与信仰(下)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兩位社會學家John Darley和Daniel Batson如何透過實驗揭露了一個深 刻現實:即使是那些在道德和宗教教育方面受過培養的人,在現實生活壓力面前,也未必 能夠實踐信仰上的要求。有意思的是,宗教心理學家James A. Fowler和其他學者,根據 這個實驗作出更深入的探討,他們把宗教劃分為三種:宗教作為手段(Religion as a means)、宗教作為目的(Religion as an end)、宗教作為探索(Religion as a quest)。
07/11/2024 / Last updated : 06/10/2024 Timko 高偉雄每週的話 698-宗教与信仰 很多人都對《新約聖經》中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耳熟能詳。因著聖經這個故事,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社會學家約翰·達利(John Darley)和丹尼爾·巴特森(Daniel Batson)設計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實驗.
07/04/2024 / Last updated : 06/10/2024 Timko 高偉雄每週的話 697 – 误解 一位小女孩手中抓著兩個蘋果,她媽媽笑問:“可以給媽媽一個蘋果嗎?”小女孩突然把 兩個蘋果咬了一口。媽媽心感失望,暗想女兒很自私,以為女兒會說:“我都咬過了,不 能給你了。”但小女孩咬完後說:“媽媽,這蘋果比較甜,你吃這個。”媽媽接過蘋果, 心感羞愧。
06/27/2024 / Last updated : 06/10/2024 Timko 高偉雄每週的話 696-善与惡 《呂氏春秋》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一件事。當時,許多魯國人在戰亂中淪為他國的奴隸。 魯國在局勢穩定後,推出政策,鼓勵富人自願付出贖金解救這些奴隸,並給與獎勵。許多 商人因此積極參與,贖回奴隸並領取國家榮譽獎勵。
06/20/2024 / Last updated : 06/10/2024 Timko 高偉雄每週的話 695-不公平效應 動物學家曾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旨在觀察猴子在交換過程中的反應。實驗的操作非常 簡單:研究人員給猴子一塊石頭,猴子起初感到困惑,因為石頭不能吃。隨後,研究人員 攤開手,看猴子是否願意交出石頭。如果猴子交出石頭,就會得到一片小黃瓜作為獎勵。 由於石頭不能吃,而小黃瓜卻能填飽肚子,多數猴子會選擇進行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