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張艾嘉
對華人來說,相信許多人對張艾嘉這電影圈人物一點都不感到陌生,也許她沒有成龍、張國榮、周潤發名氣那麼大,但張艾嘉在華人圈子也算小有知名度。她是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雙料影后,當過演員、編劇,也當過導演,許多人大概都被她那信心十足的笑容和綽約的身姿所打動。表面來看,她的確是得到她夢寐以求的榮譽和成就,但張艾嘉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到她個人心路歷程的掙扎,也許值得我們許多人當成一個借鏡。
張艾嘉中學時便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往美國念書,17歲的時候,基於對音樂和表演的熱愛,張艾嘉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在美國的學業,開始進入華人演藝圈發展。
張艾嘉從小就抱著這樣的一個人生觀,就是既然一生只有一遭,就應該盡情享受最榮耀和最輝煌的一切。張艾嘉20歲不到就戀愛結婚,但這段婚姻維持不到六年,事後她承認,那麼年輕就被婚姻約束,實在有違她的本性,當了六年不快樂的太太,她選擇離婚。
脫離婚姻的約束,張艾嘉恢復她狂野的個性,猶如一頭脫韁野馬般橫衝亂撞。沒有多久,她遇上了羅大佑,羅大佑當時是廣為人知的台灣創作歌手和音樂家,對九十年代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張艾嘉事後如此說,她與羅大佑的交往純粹是爲了拉風,爲了讓人羡慕。那時兩人經常出雙入對,她非常享受被所有男人注目和被所有女人嫉妒所帶來的快感,她也承認,她與羅大佑的戀情根本不像是感情,說穿了只像一件璀璨奪目的首飾,而這正是張艾嘉所追求嚮往的。雖然羅大佑對張艾嘉非常著迷,一心一意想與張艾嘉長相廝守,但可惜,這不是張艾嘉的心意,因為她要的不是長相廝守的婚姻,她仍然抱著享受世界所帶給的榮耀和榮譽,這點張艾嘉得到了。
羅大佑不是個愛張揚的人,可是張艾嘉卻喜歡奢華,於是,她要求羅大佑為她訂制法國最新款的婚紗,連裙腳都綴滿了璀璨的鑽石,婚禮就像一個女王的加冕儀式,張艾嘉還戴上鑽石王冠,目的就是讓所有男人感到失落,讓所有女人嫉妒,這點張艾嘉也得到了。
婚禮完畢後,賓客散去,兩個人在洞房花燭夜開始婚後第一次「談判」:羅大佑希望張艾嘉退出娛樂圈,安心在家早日為人母,然後相夫教子,做個新時代的傳統女性﹔但張艾嘉嗤之以鼻,坦言說一不會放棄事業,二不會那麼早當媽媽。談到最後來僵住了,羅大佑很艱難地擠出一句話:「你到底是不是個女人?」羅大佑基本上是個傳統的熱血男子,對於張艾嘉那種遊戲人間的性格,根本無所適從,想當然,這種婚姻根本無法維持,沒多久兩人便離婚了。
這段婚姻的失敗並沒有給張艾嘉帶來絲毫悔意,因為這是她的個性,她只是迷醉在千萬人的景仰中。
她的第三段婚姻是因為懷孕之後才結婚,而對方更是一個名婦之夫,當時她頂著勾引別人丈夫之惡名且未婚產子,而這段名不正言不順的婚姻最後還是悲劇收場。不過這段婚姻卻燃起張艾嘉另一個夢想,就是為她自己打造一個神童兒子。先上車後補票,她得了一子,居然改名叫Oscar,顧名思義,她對這個兒子有很大的抱負,就是要他日後在電影圈吐氣揚眉,為誰吐氣揚眉?當然爲張艾嘉。於是她為這個兒子貼身訂造,期望這兒子成為最佳的童星,好讓天下每個人都知道張艾嘉所擁有的都是最好的,不管婚姻或她的後代都沒有例外。於是她安排兒子讀名校,兒子四歲就可以已經講出一口道地的英式美語,彈一手漂亮的鋼琴和小提琴。為了盡量增加孩子社會曝光度,她教孩子背臺詞,如何在新聞記者面前應對。果然不負眾望,經過台灣和香港電視轉播之後,兩地頓時轟動,並且冠以天才,兒子一夜之間紅透香港台灣,張艾嘉自然因兒子而感到自豪,她的另一個夢想也實現。
人算不如天算,她兒子因曝光過度而被土匪盯上,慘遭綁架,雖然後來被救回來,但遭遇綁架對這兒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他再不願意與張艾嘉參加任何公共場合的活動,外出回家就鑽到自己房間不肯出來,連飯也不吃,以前在眾人面前的自信開朗不見了,他變得膽小如鼠,並且草木皆兵。儘管找過許多心理專家,但很長時間仍然無法根治因為綁架所帶來的心理創傷。
張艾嘉在兒子綁架案結案之後,面對媒體有這樣一番話:「一直以為最重要的是盛名,時時處處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都當作了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好好審視一下生活。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方才明白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結果從相夫到教子處處一敗塗地。」
舊約一位絕頂聰明的君王,在享盡人間各種榮華富貴、歷盡艱辛之後,因此講出一句金石良言,「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他書卷的結尾如此這樣勸勉世上年輕的一輩,「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1),意思是說,不要虛度光陰,最重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以敬畏上帝的心態度過一生。可惜的是,許多人只有走到人生盡頭,搞到頭破血流之後才能夠深深體會這個奧秘,張艾嘉的例子可以說是如拾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