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孩子依附

孩子依附 (輔導專欄)
朋友幫一個家庭作嬰孩看顧,那是一個男生,才兩歲大。開始一個禮拜,每天哭個不停,可以連續哭好幾個鐘頭,一聽到電話或看到不尋常東西,馬上把保姆抓到緊緊的,她發現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很不一樣,承認是作嬰孩看顧以來讓她感到最吃力的一個,她問我什麽原因?朋友後來補充一點,孩子五個月大的時候,母親把他送回台灣公公婆婆家住了一年多,一個月前才把孩子接回來。這個就解釋了爲什麽孩子有那麼嚴重的非安全感和焦慮。
很多年前東歐共產政權瓦解之後,美國很多家庭領養來自哪裡孤兒院長大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孤兒院呆的時候其實不是很長,短的是七八個月,長也有好幾年,這些非常有愛心的美國父母萬萬沒想到,一歲被領回來的孩子,不但在成長學習能力比一般孩子緩慢,常有咬人、打人、吐口水、摔東西這些行為出現,情緒容易失控,不若一般孩子那麼容易受教,更奇怪的是,幾乎曾經在哪裡孤兒院呆過的孩子都出現這種情況。爲什麽呢?

最近一期讀者文摘一篇文章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2010七月解開暴力之謎)

文章提到,幼兒是否得到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足夠的關愛,特別受到重視, 這與他們日常進入青少年是否會出現精神失調、酗酒、濫用藥物與暴力行為有關。孩子在三歲會跟保姆(一般是母親居多)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依附』( Attachment),如果母親能夠提供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重視,『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就能夠為他們日後的人際關係和行為奠定基礎模式。倒過來的,在這段依附期間缺乏保姆關愛的孩子,就出現精神失調和暴力行為;換句話說,一邊是自尊與自信的社交互動;另一邊則是焦躁、憂慮,以及反社會行為。這就解釋了爲什麽美國家庭所領養的東歐孤兒會出現行為失控的情況。
紐西蘭的一個研究,他們追蹤一組一九 七二年新生兒的成長歷程,直到一九九三年他們滿二十一歲為止。護士們藉由研究他們三歲時的依附品質,可以指出哪些孩童比較容易發展出行為與精神上的問題。等到他們二十一歲時,這類高危險群孩童的犯罪率已經高出一般人的一倍以上,出現反社會人格的機率也高達三倍,表現出焦躁、好勇鬥狠、不顧他人的行為特徵。設立在倫敦的一個幫助受創傷問題孩童重建人生的研究中心,其創辦人卡蜜拉就發現受創傷的孩子出現類似退伍軍 人的創傷後壓力症候(PTSD),對日常生-活過度反應,彷彿置身戰場。當她跟心理受創的孩子聊過後,發現他們的攻 擊性和暴力行為都有類似的引爆點,他們很緊張、 害怕,時時刻刻擔心會有危險降臨。這些孩子的心情,類似早期研究越戰老兵的文獻裏提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誰會想到,在大城市貧民窟中的小孩每天面對霸凌、毒品、幫派械鬥等問題,無異於暴露在軍人才會面臨的暴力環境中。
研究中心負責人說,持續不斷的恐懼讓小孩的身心一直處於警戒狀態,這些孩子沒有一刻感到安全,常似噩夢,無法 放鬆或集中注意力,經常處於苦惱狀 態。於是他們開始到處找麻煩,想辦法 好勇鬥狠,不能如願,便會主動製造暴力事件。創傷後壓力症候 群專家研究後進一步發現,被迫適應可怕、不安全環境的幼童,會封鎖早期心 理受創的記憶,但日後可能會做出飛蛾撲火式的危險行為,藉以抒發緊張與害怕的情緒。
怎樣幫助這些童年缺乏『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的孩子呢?文章提到,就是為他們一個安全的家,讓他們重新感受「有父母的感覺」,藉著周圍的人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支持,成為他們新的「依附對象」,這些 孩子在協助之下導正自己的行為,練習放鬆技 巧,學習正確的應對模式,也能參與多元活動, 釋放累積的能量,繼續學校教育或按受職業訓練。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Comments are closed.

高偉雄每週的話

Previous article

8) 談困難
高偉雄每週的話

Next article

10) 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