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培養孩子成长思维

上期提到Dweck教授提到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差別,這一期著重於怎樣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根據研究分析,當孩子每次走出自己「舒適區」去學習新的知識、迎難而上接受挑戰,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和強而有力的聯結,長久下去,他們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聰明。意思是說,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態度變得積極,更因大腦得到激發而變得更活躍,進而提高孩子智商。

按照績效(performance)=能力(ability)×態度(attitude)這條公式,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擁有成長思維的孩子,相比固定思維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取得成功。

Dweck教授還在其他領域發現了兩種思維模式之間的差異。在兩性關系中,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尋找那些能夠幫助他們變得更好的伴侶,而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則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容許他們停滯不前的伴侶。在運動領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會刻苦訓練,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表現,而擁有固定型思維的運動員則通常不太願意主動進取,更容易將自己不理想的成績歸因於外部因素。

值得強調的是,根據Dweck教授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來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教授提供了一些成功的例子。譬如說,在美國南布朗克斯的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接受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和培訓,在短短的一年內,數學測試成績從墊底上升到了紐約州的第一名。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呢?Dweck教授指出,實際上並不難,父母和老師只需要在一些小事上對孩子進行適當教導即可。例如,明智而正確地表揚孩子是其中一種方法。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更不要給他們貼標簽。避免使用如“這幅畫太棒了,妳是我們的畢加索!”或“寶貝,妳實在太聰明了!”中國父母很擅長使用這種模糊的表揚方式,但Dweck認為這不是很明智。因為這些贊美不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或使他們變得更好,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過分重視,表揚只是針對他們的智商,最終結果是,他們會害怕面對挑戰和承擔風險,擔心一旦失敗,聰明的光環就會消失,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對孩子的表揚必須要具體而明確,要表揚他們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就是說,要贊揚他們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和策略等方面。

看下面例子:

當孩子在學習一個新技能時,比如學彈吉他,父母可以說:“我看到你每天都很努力地練習,這種堅持對提高你的吉他技巧來說非常重要。”這是表揚他們的努力和堅持。

當孩子正在做一個複雜的拼圖,父母可以讚美他們的專注力,如:“你做這個拼圖的時候真的很細心,我相信你會找到每一塊拼圖的正確位置。” 這是表揚他們的專注和細心。

當孩子嘗試解決一個難題時,例如寫一篇故事或解決數學問題,父母可以說:“我喜歡你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你的創意和解決問題能力很出色。” 這是表揚他們的 創意和解決問題態度。

如果孩子在完成一個項目或任務之前制定了一個計劃,你可以稱讚他們的策略,如:“你為這個任務制定了一個很好的計劃,這讓你更容易達到目標。” 這是表揚他們的策略和計劃。

除此以外,Dweck教授喜歡使用“not yet”這個表達方式。有一次,她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發現,那裏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得到的評價不是”failed”(不及格),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含義完全不同。因為如果學生看到”不合格”,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沒有進步的余地,很自然地,學習大門因此關閉。而”not yet”則意味著他們仍在學習的道路上,只是還沒有達到終點而已。因此,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不妨告訴孩子,“not yet”,這意味著:他只是現在還不能做到,但下次會做得更好。通過使用”yet”這個詞,父母無形中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思維模式,即: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的一部分,這是正常的,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通過努力,他下次會做得更好。

Dweck教授的研究成果豐富多彩,對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考慮購買她的書《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的中文版《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在閱讀這本書之前,也可以先觀看Dweck 教授的TED演講,題為”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的力量)